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昆明一日散记:在翠湖边画圈儿 |
昆明一日散记:在翠湖边画圈儿 |
2011-12-19lvping.com |
本文更多照片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7a35e0100w72j.html 也不是第一二次到昆明了,但每次都是路过而已。所以这次特意给这座云南的省会城市留下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结果还是不够,滇池和大观楼没去成,金马碧鸡坊也没去成,全在翠湖边画圈儿转悠了。 绕着翠湖有四条路,翠湖东西南北路,再往外也是四条路,华山路、圆通街、文林路、钱局街,大圈套着小圈,把21公顷的翠湖围在中间,宛如一颗掌中明珠。 我们在翠湖的圈儿从华山路开始。五星级的翠湖宾馆,前门临翠湖南路,后门便是华山西路,隔着窄窄的坡道,“倾城国际青年旅舍”像闹市中一朵静静开放的小花。我们便投宿在这家起名自“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的才将将开业不到一周的青年旅舍,这里有舒服的大床和床上用品,有十分情调的“崖壁上的小酒吧”,更有开门入尘世、闭门享清宁的闹中取静,想来,未来的“倾城”生意将会很不错吧。 从“倾城”走下一个短短的缓坡,就可以直达翠湖南门,但还是让我们首先将脚步向外延伸一下吧。翠湖的东南角,是昆明的春熙路——正义路、正义坊,一坊之隔,一边是繁华的商业街、购物中心和“新天地、宽窄巷子”一般的“旧物改造”,另一边则是仍旧处于“旧物”阶段的文明街。这一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老街区,据说2004年就启动了“昆明市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建项目”,可不知道为什么,7、8年以后的今天,还是一片刷满了“拆”字、结满了蛛丝的危旧木楼,在周遭所谓改造实则附会的仿古式新建筑中,这里的衰草枯杨倒显得别有情怀。不过,当然,我们都知道,迟迟早早,这些老街老巷将会变身为“新天地”。 沿着正义路向北,在云南省人民政府门前向右转,就是与华山西路平行的华山东路。先在路边一家小店吃早餐,米线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不过这里没有enyaya心仪的小锅米线,让她有点点失望。 好些年前有一本《昆明的慵懒时光》,开宗明义:华山东路是最能展现老昆明风情的一条小路。这条路与西路一样,窄窄的,有着缓缓的上坡路,这里已是五华山的西麓。多年过去,已经不大看得出老昆明的风情,只是还保留着几分闲适,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所在的节孝巷有着蜿蜒向下的梯级,市井味儿十足。不过,大德寺双塔正被包裹着,因为倾斜得厉害了,要重建,前前后后,拆掉了一大片。 华山东路走到北尽头,是圆通街,正正经经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街。圆通寺就位于这条路上。始建于唐南诏时代的圆通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也是昆明八景之一。门票倒很便宜,6元钱,不知道是不是正在整修的缘故。从正门进寺以后,越向里走地势越低,这在我国寺庙建筑上是颇为罕见的“倒坡寺”。 由于大雄宝殿整修关闭,我们正准备掉头返回,幸好这时透过大殿的侧面,忽然看到欧影翻飞,原来在大殿后面,还别有洞天呢,差点就错过啦。小巧别致的水池正中一座八角庙宇,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好似一座漂亮的江南水乡园林。最夺人眼球的是,此时满池满院的红嘴鸥,或静立于桥头栏上顾盼生姿,或低低掠过水面,转眼消失无踪,或身手敏捷纵跃半空,抢食游人抛洒的鸥食。忽而满院的鸥鸟们好像得了什么警讯,齐齐振翅高飞,在寺院上空盘旋往复,鸟鸣啁啁,直令人诧异:也没有“争渡争渡”,如何“惊起了一滩鸥鹭”?我和enyaya都是怕鸟的,可这第一次在寺庙里与群鸟邂逅,还是颇为惊喜。 麻着胆子穿过群鸟占据的池塘拱桥,再往后是我国内地目前独一无二的一座上座部佛教佛殿——铜佛殿。这里供奉着泰国佛教协会1982年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上座部佛教又叫南传佛教,现流行于东南亚一带,所以这座铜佛殿的建筑风格也完全模仿泰国佛寺的特点,以白色为主,尖顶,饰以金色,连院内的植物都以热带植物为主,置身其中,好似又回到了寺庙林立的泰国清迈老城...... 离开圆通寺,沿着圆通街向西,经过“李公朴殉难处”,就到了翠湖边。翠湖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水面大约15公顷,其实并不大。两道长长柳堤呈十字交汇于湖心,两堤交接处是湖心小岛和碧漪亭。不过这些都还一般般,冬日翠湖之美,最美在一群群雪白的红嘴鸥,海鸥们成群结队从遥远的北方飞到这儿过冬,给春城昆明更增添了盎然的生机。 此时已近中午,我们沿着翠湖东路一直到南路,去寻找中和巷石屏会馆。前一天晚上特意过来,结果餐馆不到8点就已经准备打烊了。今天中午又一次寻来,没料想,这家颇受好评的云南菜馆居然给我留下了相当恶劣的印象。环境其实很不错,一进三院、四合五天井的二层土木结构清代民居小楼,古色古香,然而最重要的菜品却是点啥没啥:云腿没有可以原谅,夹沙乳扇没有也就勉勉强强,居然连汽锅鸡都没有,这跟川菜馆里没有回锅肉一样令人不可理解。最要命的是,但凡点一样没有的,那个长相十足乡土的服务小妹就大力跟我推荐鲍鱼捞饭之流,难道云南菜已寥落至此?而另一群看来无所事事的小妹们则是抄着手就站在我们桌边自顾自地聊天烤火。一怒之下,只好起身一走了之,真真是令人大失所望啊。 没法,放弃石屏会馆,我们决定继续去找美食谱上另一家“南诏香居”。走到翠湖南路尽头,本是翠湖西路,略微多走几步拐个弯儿,便进入大圈的钱局街。这是一条与翠湖西路平行的长长安静的小街。“南诏香居”就位于这条路上,云南省图书馆的一楼。论就餐环境,当然不如石屏会馆,不过还好,我们要想尝的菜式这里都有。木瓜汽锅鸡、竹笋红烧肉、夹沙乳扇就不说了,我觉得最好吃的是稀豆粉,配上“南诏五绝”(五种野菜拼盘),特别爽口而有滋味。 饭后消消食散散步,文林街是很好的选择。文林街、文化巷,因为临近云南大学,十足十小资与文艺青年的集散地。金色半凋零的银杏树下,除了各色云南名小吃,林立着咖啡吧、酒吧、书吧和饰品屋,有几家有着露天的茶座,要是冬日午后出了太阳,坐一坐,想必还是惬意的。 文林路一路缓坡向下,翠湖北路2号,便是云南大学了。前身为私立东陆大学的云大,顾颉刚、严济慈、冯友兰、华罗庚、陈省身、吴晗等大学者曾经在此任教,奠定了早期浓郁的学术氛围。学校建于1922年,也差不多有90年的历史了,所以今天的云大里还留存着一些民国时期的古雅建筑。从翠湖北路这个校门进去,就是整个云大的精华所在,会泽楼与至公堂,代表着将近百年的云大精神:会泽百家,至公天下。在金黄色的百年银杏树笼罩下,登上宽阔的“九五台阶”,只见冬日的太阳透过浓厚的树荫在石阶上撒下斑驳的光影,一股宁静的气息便从心底油然而生。台阶顶端会泽楼矗立其上,建筑风格古雅,可惜便是不能入内参观。会泽之后有一座纯中式的阁楼,似乎是清代的书院之类,太极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一招一式演练着。而一坡之隔,美丽的银杏大道,此时此刻正在拍摄反映滇缅战争的大型电视剧《国家记忆》,今天这一场看起来正是西南联大的学生戏,穿着藏青色中山装的演员静立在银杏树下,好一派民国怀旧风。说起来,西南联大已经消失在时间的尘埃中,要想重现70年前中国大西南那份璀璨的学术风华,恐怕也只有云南大学可勉为其难了吧。 走出大学校门,重回翠湖北路,逆时针方向走向翠湖西路。在翠湖西门的正对面,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在近代云南历史中,有两所大学名闻遐迩,一文一武,文即西南联大,武即云南陆军讲武堂。建于清末1909年的云南讲武堂距今已超过百年历史,创建之初与天津北洋讲武堂和奉天东北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是清政府意图重振军威建立新军的所在。不过历史的进程早已注定讲武堂的命运轨迹与最初创建者的意图背道而驰,这座后来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的军事名校,其教官和学员们在此后的辛亥革命、护国、护法运动中立下赫赫战功,反而成为终结清政府的掘墓人。时光荏苒,百年匆匆过,“历史的一页尚未写尽,砚上的笔早已凝干”,当年再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也已是尘归尘土归土,唯余下此地一处旧址。 这是四座土黄色的二层走马转角楼式砖木楼,分别长120米、宽10米,方方正正围绕成一个巨大的四合院,中间是比足球场更大的阅兵操场,透出一种军校特有的威武肃穆之感。早前的讲武堂还有一个很大的演兵场,现在已经改建为云南省科技馆。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旧址博物馆并没有对外开放,因此阅兵场内寂寥无人,衰草遍地,随风飘零,更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走得累了,进翠湖西门,来到湖心小岛,寻个临水的茶座,小息片刻。已近黄昏,白日间喧闹盈天的红嘴鸥们都不见了踪影,尚未亮灯的向晚的翠湖此时变得静悄悄的,安详而温柔。 天色已经擦黑,我们出北门,到“翠湖1923”吃晚餐。这是一座开设在老宅子里的餐馆,位于云南大学正对面,曾经是东陆大学(云大前身)名誉校长王九龄的寓所。新世纪以后,一位爱好老宅院的商人买下此屋,斥巨资整修老屋,开设了今天的“翠湖1923”。“透过老宅子,与历史对望”,我们这一天的翠湖绕圈圈,就在这80多年沧桑老龄的老房子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更多游记和照片请见: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65083230_3_1.html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9-r1339316-journals.html2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