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10.03天坛归来

[游记]10.03天坛归来

2008-05-22    sina.com.cn

10.03天坛归来——天圆地方

2007-10-03 20:25:11

大中小

标签:旅行/见闻

十一黄金周,北京实在是太热闹了,1号2号推测人一定很多,就没有出门,在家休养和娱乐,等到3号,终于忍不住了,我要出洞了,。

早晨和姐姐吃过饭,就一起出发了。在网上查询了乘车路线,826就直接到,但中途由于车上人太多,姐姐担心堵车时间浪费太多,就在积水潭倒的地铁,然后又坐的826。回来的时候在外面吃过饭已经是6点了,坐826的人少了许多,于是就一路坐到了家。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就是十一人比较多。

回来之后,还在思索和回味天坛的美、设计的巧妙,以及许多的建筑、历史知识,觉得还想深入地研究和拓展,于是,就上网查找、整理了这些资料。

http://www.tiantanpark.com—
天坛公园网站,资料很全。里面的很多图片,是我们个人在某些程度上照不到的。

一、天坛历史及位置

1、天坛的历史:天坛(Temple of
Heaven),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到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永乐帝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

乾隆八年(1743年)起历时十余年的修缮、改建,使这座宏伟的建筑益臻完美。

祈年殿在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光绪帝亲政的第一年)被雷击起火焚毁,据说,当时殿的大柱是用沉香木做的,燃烧时,清香的气味,数里之外都可以闻到。翌年,皇帝召集群臣商量重建祈年殿。因找不到图样,掌管国家建筑事务的工部便把曾经参加过祈所殿修缮事务的工匠们召集来,让他们根据记忆、口述制成图样,再施工建造。因此,现在的祈年殿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建筑,但是,基本建筑形式、结构,还保留着明代的样子。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被作为了八国联军总部。

历史上有名的张勋复辟,也是在天坛进行的恶战。

天坛作为祭天之所,最后的使用者是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1914年冬至,他在此举行了隆重的祭天仪式,为他策划中的登基称帝做了一次彩排。尽管复辟帝制遭到了可耻失败,但在此之前,袁世凯希望通过天坛的祭天仪式唤起国人的拥戴。当时许多国外记者对这次祭祀进行了拍摄报导,也为后来的世界遗产天坛记录了最后一次典礼。

1918年作为公园对大众开放,解放后,对天坛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大规模修缮,使天坛恢复了原来的神韵和风貌。

2、天坛的地理位置:天坛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约270万平方米),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今日天坛的坛域面积有所减损,现存210万平方米,除古建群落外,其中大部分为绿地和古柏所覆盖。天坛在北京市东南部,天桥南大街、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

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今日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当年皇帝祭祖的地方,西侧的中山公园是祭祀丰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在整个北京城里,北有地坛祭地,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为光彩夺目、气宇非凡。

3、明代的天坛
在中国古代祭祀等级制度中,“天子祭天地”不容逾越,“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礼记》)祭天是古代帝王的专有权力,“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祭天活动成为国家祭祀活动中最为隆重的一种。而祭祀建筑作为举行祭天活动的场所,其营建历来备受重视,它是帝王都城规划中礼制建筑的重要一部分。
北京的皇家祭坛天坛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这一年,营建达十余年之久的北京城完工,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而天坛作为北京城的一个重要礼制建筑亦于此年兴建完工。
初建成的天坛名“天地坛”,是仿明太祖朱元璋南京天地坛旧制所建,用以合祀天地,“天地坛在正阳门之南左,缭以垣墙,周十里,中为大祀殿,丹墀,东西四坛,以祀日月星辰。大祀殿门外,东西列十二坛,以祀岳、镇、海、渎、山川、太岁、风、云、雷、雨、历代帝王、天下神。东殿末为具服殿,西南为斋宫,西南隅为神乐观、牺牲所。”(《明世宗实录》卷一)当时的天地坛“规制悉如南京,唯高敞壮丽过之”。大祀殿是天地坛的中心建筑,也是合祀天地的主要场所。160余年后,至明嘉靖时期,大祀殿的功用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无子嗣承统,朱厚遂以藩王世子入承大统,是为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对祀典进行了全面更定,恢复了祭祀古制,改天地合祀为天地分祀,这次更定对天地坛的改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嘉靖九年(1530年)五月,嘉靖皇帝决定在南郊建圜丘以祭天,北郊建方丘以祭地,东郊建朝日坛以祭日,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给事中夏言负责为圜丘选址,夏言上奏:“圜丘祀天,宜即高敞,以展对越之敬。大祀殿享帝,宜即清,以尽昭事之诚。”建议将圜丘之址定于大祀殿南,其议得到嘉靖皇帝的赞同,嘉靖九年十月,圜丘工成,明世宗于十一月颁谕礼部:“南郊之东坛名天坛;北郊之坛名地坛;东郊之坛名朝日坛;西郊之坛名夕月坛,南郊之西坛名神坛(在今先农坛内)。”天坛由此得名,今日许多人误将天坛祈年殿当作“天坛”,纯粹是因为祈年殿的形象更为大家所熟知的缘故。当年冬至日,嘉靖皇帝便在新建成的圜丘上举行了隆重的祭天典礼。
天地分祀后,大祀殿并未闲置,嘉靖十年(1531年)的惊蛰日(二月初四),嘉靖皇帝在大祀殿举行了祈谷礼,这次祈谷礼是天地分祀以来在大祀殿举行的仅有的一次。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b382901000bhy.html24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