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茶马古道以它的古朴、美丽和神秘吸引着人们。在大研古城你所感受到的是一座活的古城。中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众多的古城,而那众多的古城不过是现存的三五处古迹和一些历史记载而已。即使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的平遥古城,也是湮没在现代文明之中的一片古建筑,只能让你回忆历史。 窄窄的小街,两面是古老的纳西族民居,门窗透雕彩绘,脚下是已经踏磨了七百多年的五彩石,滑滑光光,色彩斑斓,穿着“披星戴月”民族服饰的纳西族妇女在五彩石上飘然而过,还有那千年不变的背篓,装载着青山绿水中古老的纳西族风情。两边的店铺小小的铺面,没有嘈杂的叫卖声,只有那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在招呼着你的目光,师傅坐在柜台前,叮叮当当地在打造银器,或在雕刻着什么,那专注的神情和宁静的气氛,使你感到的是艺术而不是商人的铜臭。古老的东巴教、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绘画及被称为元人遗音的纳西洞经古乐,与古城融为一体。东巴象形文字像飞翔的鸟,在街巷间撞来撞去,有时会撞进你的心房,让你体验一种迷茫和神秘般的激动。八十多岁老者吟唱的纳西古乐飘洒在蓝天白云之下,跟在你的背后不肯离去。还有来自玉龙雪山下黑龙潭的玉泉水分西、中、东三大主流,流入古城,再分成许多支渠,使水网与五花石铺就的道路网相互交织,使“家家泉水绕诗咏,户户垂扬入画图”。三百多座小桥托着你轻轻的脚步,哗哗的流水声把你呼来唤去。你置身其中没有理由记起你来处的喧嚣,你甚至会怀疑自己看到的是海市蜃楼,只有你偶然回首,目光越过绿柳梢头望见远处的玉龙雪山,才恍然回神——这就是活的大研古城。我坐在四方街那棵古树下大胆地想到,这古城的鲜活、这古城的灵气,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要不是兜里那张返城车票提醒我,我也许会忘记归途。 当你不经意抬头远望时,透过绿柳碧瓦,一片雪山之颠如宝鼎飘在苍茫的青山之上,那就是著名的玉龙雪山,玉龙十三峰映着阳光,洁白如玉,又会突然云雾缭绕,云在山间飞,山在云中舞,如玉龙飞舞,神秘壮观。骑马穿过森林,杜鹃花影罩在马背上,泥土和树木的芳香扑过来,还有马的气息,没有喧嚣,只有宁静和古朴让你陶醉。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县境内,古城始建于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时,用革囊渡金沙江到丽江,就在丽江古城一带驻扎军营,形成最初的“阿营畅”,“阿营”指蒙古部队。“畅”就是村寨。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丽江古城经由历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设。追朔“丽江人”的建筑史,从古代的洞穴居、树巢居、井干式的木楞房发展到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的古城民居模式。古城民居的平面特点是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组合,厦子(外廊)是纳西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1254年丽江木氏先祖归附元世祖忽必烈,在古城设三赕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公元1276年,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并封为世袭知府。丽江古城、丽江军民府(木家院),其建设别具一格,气势恢弘,亦是当时木氏家族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