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牡丹亭美国之行 |
[游记]牡丹亭美国之行 |
2007-07-24 live.com |
April 18 姹紫嫣红,青春再现:《牡丹亭》美国之行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鄣记》、《南柯记》,沈 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这出汤显祖的最杰出剧作,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明·汤显祖作。 十岁的白先勇,首次聆听了梅兰芳的昆曲选段《牡丹亭——游园惊梦》。这一听,《游园》中《皂罗袍》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深深折服了这颗少年萌动的心。从此,白先勇再也无法扯断自己与昆曲的情缘。 多年之后,当白先勇先生客居美国之时,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小说《游园惊梦》,追思自己记忆中的昆曲音韵。 又过了很多年,白先勇决定着手筹备他在头脑里已经无数次勾画、演绎过的最新的经典样本——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亭》是白先勇一生的梦,为了这个梦,他虽然没有像《牡丹亭》的人物历经天界、人间、冥界,但是却在台湾、苏州、香港之间辗转往复,忙碌奔波。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青春版《牡丹亭》点点滴滴的进程。 最初,白先勇和戏曲界的同仁,认真利用五个月的时间琢磨剧本,把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二十七折,在过去偏重杜丽娘的表演为主的情况下,加强柳梦梅的角色,转为生旦并重,还原汤显祖原著的精神,并把它变成一部歌颂青春歌颂爱情的戏剧,紧扣一个“情”字,改编后的昆剧《牡丹亭》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梦中情”、“人鬼情”和“人间情”。 以上,都是复制粘贴的产物。我实在对昆曲没什么概念,但是今天听了白先生的讲演,只一个字回旋脑海:美!找不出合适的语言形容牡丹亭对我的震撼,难怪演出的时候盛况空前。我们的文化中还有很多沧海遗珠有待挖掘,这些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不求发扬光大,但愿香火续传。 |
转自:http://florashen1985.spaces.live.com/blog/cns!6c94abd448204a4!329.entry2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