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后海恭王府 |
[游记]后海恭王府 |
2008-05-22 live.com |
5月27日 今天终于去了后海,顺便去恭王府串了个门。很开心。 九门小吃不愧是小吃,碗小分量小,呵呵,不过味道还不错。可以带朋友去尝尝。推荐茶汤,豆腐脑,奶酪,褡裢火烧,馅饼。 后海的景色也很好,最让我欣赏的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附近没有高层建筑,在如此繁华的都市中保持了一份难得的宁静和开阔的视野。周围有很多小店和酒吧,很喜欢他们的名字,和店铺本身一样有特色,有情调。金色提香,谷雨,后海5号.... 烟袋斜街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不过消费群体属老外族,所以只有看的份了.... 看到一家丝绸店,店主正在拨茧,一个大木桶,里面有一个大水盆,盛着水,店主将蛹放到水里,并将它里面的丝翻出来,水盆面前有一个大半个圆形的竹签,店主将一个蛹的丝完整的套在这个竹签上,形成的一个面,很薄很薄。难以置信! 恭王府有三绝:西洋门,大戏楼,假山 恭王府花园入口是一座西洋门,它用汉白玉雕刻而成,是国内最大的汉白玉整雕门。造型采用舒展流畅的西洋风格,雕刻又极尽中国古雕琢之精美,颇具西洋味道又不乏中国本色,不愧是建筑中的精品。上有题字:外题"静含太古",内题"秀挹恒春",意指在喧闹之中取太古幽境,很有道家意境。园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曲廊通幽;荷塘水榭、奇花异草,宛如人间仙境。 著名的大戏楼,是恭王府花园的第二绝。整个大戏楼是纯木结构,采用三卷勾连搭式屋顶,据说是清朝南方的官员为讨得恭亲王的欢心,特请南方的能工巧匠精心建造的。由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纯木结构的建筑在北方历经一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是非常少见的。戏楼内厅堂很高大,但音响效果非常好,处在大堂最边远的角落,戏台上的唱词也听得清清楚楚,这在由于在戏台下面配有九口用于扩音的大水缸的原因。令人奇怪的是大堂上方绘满了倒垂的藤萝。原来,当时这种大堂似的戏楼在北方还很少有,连慈禧太后有名的大戏楼都是坐在院子里看戏,恭亲王担心逾制获罪,便在屋顶画满藤萝,意为这是藤萝架而非大堂,真可谓用心良苦了。 恭王府假山是用糯米浆(糯米+白矾+鸡蛋清)砌筑成的,非常坚固,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灌水的办法来增加院中的湿度,过去整个假山上都长满了青苔。假山正中有一康熙皇帝为其母祝寿写的“福”字碑,这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碑石长7.9米,贯穿整座假山。 据恭王府的负责人介绍,这块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为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之用,一直是大清国宝,珍藏于紫禁城内。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乾隆皇帝一生最为叹服的人就是祖父康熙。因此,乾隆对“康熙御福”的失踪始终无法释怀。可是,当嘉庆即位后,向乾隆询问“康熙御福”之事时,乾隆沉默良久后只说了八个字:“布衣之相,福泽万民”。 另外一种说法是乾隆将“天下第一长寿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绅,和绅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后花园砌成京城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北京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长寿福”藏在龙穴悉心供奉,称之为“洞天福地”。和绅从此洪福齐天,官运亨通,荣臻三朝重臣,而且财源广进,一时富可敌国。嘉庆继位后,好几回想将“天下第一长寿福”迁回宫中,由于担心动了龙脉导致动摇大清江山的根基,没有付诸行动。
|
转自:http://ioppy2007.spaces.live.com/Blog/cns%214E16F324E8C1C5BB%21231.entry71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