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台北县台湾走透透台湾NO1台湾生命力台. |
[游记]台北县台湾走透透台湾NO1台湾生命力台. |
2008-05-22 baidu.com |
【臺灣生命力】 走进淡水,在老街尽头的三角公园里,矗立了一个外国人的塑像,他就是为台湾奉献一生的传道士-马偕博士,马偕和淡水究竟有什么样的渊源呢? 马偕博士是苏格兰裔的加拿大人,生长于虔诚的宗教家庭中,求学时代就立志要到海外宣教。27岁完爱丁堡大学课程后,只身横渡太平洋前往全然陌生的异邦。1872年3月9日,马偕所搭的船来到沪尾港口,望见淡水浓绿的山岭,毅然选定此地为终身工作之处。 马偕定居淡水后,勤学汉字,并向牧童学台语,五个月后便能用台语传教。马偕凭着他的坚信毅力和行医济世的方式,短短八年间,在淡水、五股、苗栗、台北、基隆、新竹等地开设了二十所教会。之后他更深入原住民聚落,并翻山越岭远到宜兰、花莲传教。一八七八年马偕娶了五股坑的女子张聪明为妻,成为台湾人的女婿。一八八二年他创建了有名的「沪尾偕医馆」就是现在马偕医院的前身。 一八八二年马偕创设了北台湾的第一所西式学校「牛津学堂」;一八八四年又开设了「妇学堂」,首开台湾女子受教育的风气之先。马偕晚年为喉癌所苦,但仍抱病讲学。一九○一年六月二日,马偕病逝于淡水家中,埋骨于淡水,成为永远的淡水人。 马偕博士在台湾北部传教,从起初被当地人排斥,到后来受到乡民敬重、地方仕绅礼遇、巡抚颁奖,无非是他热爱台湾、服务世人的精神力量所使然,尤其是他开化西风的文化影响和医疗志业,至今仍遗爱人间、备受推崇。 在鼓声中我们来到了新庄的响仁和钟鼓厂。响仁和钟鼓厂创立于一九二四年,创始人阿涂师王桂枝先生,早年到泰山蔡媳妇家学制鼓,由于天分高,制鼓技术佳,遂开创了响仁和的一片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王阿涂,基于爱护孩子的父亲心理,坚持不让孩子从事这个辛苦的行业。然而突如其来的心肌梗塞,带走了王阿涂的生命,为了传承响仁和的荣耀,也让王锡坤不得不接下这个重担。 由于从小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学徒锻炼,王锡坤无法以最有效的师徒观摩和心法传承,沿续父亲制鼓的技艺,必须仰赖不断尝试的摸索过程,从剥牛皮、制鼓膜、绷鼓、踩鼓、到试音,一路走来格外辛苦。然而也因为这样刻骨铭心的学习过程,让他对制鼓有更多的体会和创新,如今王锡坤不但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更设立了一个展示馆,参与包括宗教文化节、社区大学等等活动,让响仁和的鼓声打得更为响亮、更为持久。 为台湾奉献一生的马偕博士,承继常规制鼓技艺、努力不懈的王锡坤,他们绽放了不同的生命光芒,却同样值得我们敬重。 西元一八九○年,基隆河一带发现沙金,掀起了北台湾的淘金热,也开启了金瓜石、九份地区灿烂的流金岁月,经过日本人藤田组和台湾人颜云年的合作开采,三○年代,随着金价上涨,九份金矿的开采达到颠峰,吸引了无数的淘金客前来寻梦,缔造了「亚洲金都」繁华绚丽的辉煌盛况,由海上遥望九份聚落,灯火灿烂,时人称之为「小上海」、「小香港」。而当年黄金鼎盛时期,更有『上品输九份、次品输台北』的俗谚流传,可见当时九份这座金城的繁华程度。我们的采访小组,现在就在九份。 |
转自:http://hi.baidu.com/%B6%CC%BF%E3%C4%D0/blog/item/28ab9f444516714f500ffeee.html2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