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岷江第一城 |
[游记]岷江第一城 |
2008-05-22 sina.com.cn |
岷江第一城--大唐松州 2007-06-28 14:47:03 大中小 标签:旅行文化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上,有一个世人熟知的土地,她的名字叫松潘。在这块0.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多少历史沉淀让人们去感悟和追寻,又有多少民俗风情让人们去梳理与品鉴。 大唐松州,地处松潘县城,相邻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在群山拱卫、江水奔流的岷江河台地之上,大唐松州吸纳了岷江江源文明的圣洁之水,以它独有的气势和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之无愧的岷江第一城。那辉煌的气势在群山万壑之间,以王者风范统领着建筑的潮流,雄视四野。看看这数米之厚的城墙,每一块石头都叙述着血与汗的凝聚,每一寸黄土都演绎着苍凉的故事,垂檐歇山式顶城楼高翘的城墙迎接着每一天太阳的升起,平直的屋脊目送着每一次月亮的坠落,黑色瓦片遮挡着千百年的风风雨雨,朱红的吊檐昭示着大唐松州的希望与梦想,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古城街道,就如行走在岁月累就的历史与文明的碎片之上。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上,有一个世人熟知的土地,她的名字叫松潘。在这块0.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多少历史沉淀让人们去感悟和追寻,又有多少民俗风情让人们去梳理与品鉴。 大唐松州,地处松潘县城,相邻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在群山拱卫、江水奔流的岷江河台地之上,大唐松州吸纳了岷江江源文明的圣洁之水,以它独有的气势和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之无愧的岷江第一城。那辉煌的气势在群山万壑之间,以王者风范统领着建筑的潮流,雄视四野。看看这数米之厚的城墙,每一块石头都叙述着血与汗的凝聚,每一寸黄土都演绎着苍凉的故事,垂檐歇山式顶城楼高翘的城墙迎接着每一天太阳的升起,平直的屋脊目送着每一次月亮的坠落,黑色瓦片遮挡着千百年的风风雨雨,朱红的吊檐昭示着大唐松州的希望与梦想,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古城街道,就如行走在岁月累就的历史与文明的碎片之上。 古桥春涨、炉峰晓烟、金蓬晚照、龙潭映月、大悲梵钟、赤松古桥、雪楝霁色、风洞秋声,这八大美景浑然天成地点饰着大唐松州。古城内大街小巷挂满的大红灯笼映照着碧蓝澄澈的岷江河水,茶马互市遗落的马帮在松州古城内闲适的漫步,悠悠荡荡的马铃声,诠释着松州城曾经的繁华与喧嚣。 大唐松州古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依山顺势而建,外城邻河据险。城墙总长为6.2公里,墙身均用本地烧制的青砖砌成,内填土石夯筑。墙高13米左右,厚12米左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粘连勾缝,坚固不摧,铜墙铁壁。古城有城门7道,四通八达。各城门都以大块的长方条石券拱而成,门的两侧上方有仿木结构建筑。门楣上雕菱形窗格,间以云彩纹饰。门洞内壁两侧浮雕着骏马奔驰的图形。在即将踏入大唐松州南门时,一处汉阙式广场横陈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大唐松州广场。广场气势宏伟,雄伟壮观。穿过广场,来到大唐松州的东门,东门又称觐阳门,是松州古城门保存原貌较为完好的一道大门。进得东门,沿顺时针方向拾阶而上,踏入了宽敞的古城墙,墙上城垛云布,墙体宽大,4驾马车可并排而过。走过城墙,就来到松州南门。南门又叫延熏门,这是全国现存古城墙中原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城门宽6米,高8.8米,深31米,古朴壮丽,气度不凡。转过观音阁,便来到了小西门,小西门是古城通往西边的辅助性城门,小西门侧伫立着城隍庙,游人至此,难免感慨万般,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古松州,道教文化与原生态宗教如此相融相生,实属松州一大奇特现象。步行数十米,来到正西门,正西门又称威远门,是松州抵御外敌入侵的关口,其建筑风格朴素中带有嵯峨之气。行过西门,便来到了松州的北门。北门的右边是古楼一条街,其建筑藏汉合壁,点饰着回族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大唐松州古城独具特色的民族融合式建筑,宽敞的街道,古色古香,典雅素洁,微风吹来,发丝飘动,心绪随着微风飘散,好一派静谧的清纯世界。穿过古楼一条街,便来到著名的古松桥,古松桥建于公元14世纪,岷江水穿桥而过,是连接岷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桥上建有木结构桥亭,重檐高耸,飞阁流丹,桥廊两侧雕刻着大唐松州古代风貌、人民劳作、茶马互市的场景。身处其间,仿佛回到昔日的松州古城去感受曾经辉煌的历史瞬间,去领略曾经铺展的民族风情,去体会曾经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北门向左,便来到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为秦晋之好的雕塑前。历史的瞬间,岁月的风华,就这样在这古城松州和青山秀水间凝固成华采诗章,演绎着藏汉民族团结的不朽诗魂。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a0408010009w6.html1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