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岷江沿岸的汉墓正在遭遇毁灭性破坏

[游记]岷江沿岸的汉墓正在遭遇毁灭性破坏

2008-05-22    sina.com.cn

分布在岷江沿岸崖壁上,有数以万计的
“蛮子洞”,以乐山地区为最集中。

据当地老人流传的说法,这些洞穴是过去蛮人居住的,所以称其为“蛮子洞”。洞里有石桌,石凳,石床,石槽等,仿佛有人曾在此衣食起居。一些大的洞穴,洞洞相连,宽敞明亮,所以又是过去孩子们玩耍的天堂。孩子们放学后,把书包放在洞穴外,在里面捉迷藏、讲故事或燃火烘烤地里挖出的红苕。甚至一些住在附近的农户,将其当作牛棚或用来存放杂物。

事实上,这些前人称为“蛮子洞”的洞穴,实质上是自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在四川流行的一种墓葬,即东汉墓群。

这种墓葬形式,仿活人住宅,凿山为墓,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其特点是直接利用山崖向山腹内开凿墓穴,墓室在墓穴门内,前堂、门阙等在墓穴门外;两部分置于同一平面上。墓室内的排水沟、壁龛、灶台、案龛、石棺、石函等都是利用原生岩雕凿而成,与墓室融为一体。

1877年,英国学者巴伯到岷江中下游一带作考古调查,在其所著《中国西部旅行研究》中比较详细介绍了四川乐犍一带被当地人称为“蛮子洞”的“崖窟陵(葬)”情况。

以后10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四川东汉墓群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上个世纪40年代,前中央研究院曾在彭山王家沱大规模地进行崖墓考古发掘。当时的中国营造学社参加了发掘工作,还调查了乐山白崖、宜宾黄伞等地崖墓。上个世纪80年代,四川的文物普查工作使得对崖墓的研究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川西地区尤其是涪江沿郪江流域的崖墓考古几次重大发现,丰富了四川崖墓内容。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乐山麻浩崖墓群、彭山江口崖墓群、三台郪江崖墓群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崖墓依天然岩石凿成,宽敞如室,高低参错,高的难以攀登,低的埋藏地下。大的深约90余米,小的约6米。有的崖墓中保留着题字。有的崖墓内外浮雕,题材丰富多样。大多是停车话别图、将进酒图、孙叔敖故事图、老莱子娱亲图、荆轲刺秦王图、力士调弓图、猿乐及熊乐图、牧马图、车骑图等。这些雕刻古朴劲健,栩栩如生,耐人寻味。有的崖墓还有陶俑、石俑,但大多数都毁坏、丢失。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c4c044010009t922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