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海到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旅游

[游记]上海到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旅游

2008-05-22    blogcn.com

一早我从上海飞到七彩云南昆明,到了昆明坐班车直奔大理,省旅高快volvo大巴,车况较好,上车还每人发了一小瓶矿泉水,车开到大理的下关,然后再坐40分钟左右的车到大理古城。第一天时间基本上都化在路上,到大理天已经黑了,还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一进大理古城我们就看到攻略上久闻大名的“四季客栈,四季客栈是老房子自改造的,古色古香,前院是客人住处,后院是客栈主人的住处。后院有一个观星平台,气候好的时候可以躺在平台的躺椅上看星星。客栈提供免费上网,晚上还会播放免费电影。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为明军攻占后所建。同时,大理古城也曾作为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国都。古城内的街道呈南北、东西走向,是典型的棋盘式布局。街道多宽广、笔直,沿街建筑多为典型的白族民居,粉饰和布局均较为讲究,但多为新建,已难寻历史气息。只有在陋巷阡陌间,还能隐约感受到几分历史的厚重。晚上下了点小雨,打着伞在古镇的石板路上行走,听着雨声,感觉很不错。随便进了路边的一家米粉店,吃了碗云南米粉当晚饭,味道不咋地。

大理旅游:苍山、洱海

大清早客栈门口就等了很多当地妇女,一看到客人出客栈便蜂拥而至,自告奋勇要做我们的导游。其实大理城很小,到苍山的话步行就能到,洱海打车也很快就能到,根本不需要导游。大理古城的行道树种的是樱桃树,现在正值开花是节,两旁满树樱桃花,与古城青灰色的基调形成鲜明对比。

上午,骑马上苍山。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上苍山小路边的泥泞不堪,不骑马是很难走的。马儿很聪明,认识路,两匹马只需一个人来牵,前面一匹带路,另一匹回自己跟着走。树叶上的雨水还没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骑着小马走在丛林中,很惬意。到了半山腰的一个景点,牵马的人在景点门口等我们,我们自己往上走。在苍山上可以看到整个大理的全景,以及大理的三塔。三塔公园就是把三个塔圈在一个公园里,在苍山上一样能看到三塔,公园没什么去的必要,从山上下来已经下午两点多了,去白族风味馆吃饭,点了乳扇、歪豆粉、木瓜鸡还有一个汤,算是当地特产,味道都很奇怪,吃不惯。下午,游洱海。从古城打的到才村码头,坐船去罗荃半岛。我们将100元/人的船票还到了50元/人,哇哈哈~~~洱海非常漂亮,大家看照片就是了。12月是云南旅游的淡季,人比较少,湖边很安静。在湖上看大理,和在苍山上看大理又是完全不同的感觉。阳光正好穿过云,照耀着整个大理,画面美得像在看图片,暮色渐沉,坐船回大理古城。晚上逛了逛洋人街。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在大理,外国人随处可见,很多洋人在这里一住就是一个月半年的,夜晚的酒吧、咖啡吧很有情调。据说在我们去的前几天,正值圣诞夜,整个大理古城街上挤满了人,热闹非凡。

大理的旅游业已经相当发达,甚至可以用过度发达来形容,古城里客栈随处可见的,满大街假装和你同路和你套近乎的其实想做你导游当地人,像苍蝇一样跟着你,赶也赶不走。有一招很管用,只要你跟他们说,你大理和洱海都去过了,他们立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你已经没有油水可捞了。这些导游一般不收钱,他们赚的是门票的回扣。他们还会推荐你去“号称”味道很好的饭馆,然后收受回扣。看在大理风景得份上,这些就当作小插曲,并不能影响到我们的游兴。

第三天从大理到丽江

早上睡到自然醒,在古城的凤凰吧里吃了顿早中饭,在床边慵懒的晒晒太阳发呆,享受阳光。凤凰吧是在大理古镇上那种随处可见的咖啡吧,木窗、木桌、木椅,墙上挂着红色带有民族味道的装饰,陈设简单。由于是淡季,店里只有一个店小二在忙活,店小二可以讲流利的英语来应付来店里的外国人。上海小店里的店小二估计都没这本事。吃饱喝足,上路去丽江。到了丽江古城门口,又有一群大树大婶热情的凑上前来,要带我们去他们的客栈,挑了一个比较顺眼的,跟着她去了如意客栈。客栈在新华街上,据说是那里年代最久远的一条街,24小时热水,房间还蛮干净的。我们的房间还在最高处,可以看到整个古城的全景。看来自己推销上门的不一定都是坏人。

丽江古城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又名“大研古镇”。丽江古城选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街道不同于大力古镇的工整布局,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交错相连。木氏为丽江的世袭知府,古城经由历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设。古城民居的平面特点是以院子为中心,内向的庭院组合,形成“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的古城民居模式。木府则是当时木氏家族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那几天木氏正在修缮,我们没进去参观。

东巴文字是一种原始图画象形文字,计约2000余个字符,因其专门被云南丽江纳西族的祭司东巴用于书写宗教用书和宗教活动,被称为“东巴文”,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记忆遗产。虽然字符有限,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晚上在“一米阳光”吃了一顿暴贵的晚饭,点了田螺、鸡豆凉粉、粑粑(丽江的特色小吃,像上海的麻饼之类的东西)、特色拌饭(看上去糍饭团,吃上去还不如糍饭团的东东),花费近百。小店里的环境蛮有情调的,而且整个二楼就我们两个人吃饭,有包了专场的感觉。事实证明,有名的东西不一定好吃,很多时候这些名堂是专用来斩外地游客的。昨天终于在电视里看到“一米阳光”,原来是个电视剧,演员傻,情节也傻,看了5分钟就转台了。

第四天 丽江到泸沽湖

泸沽湖距丽江270公里,如果不出意外,正常行驶需要开7个小时,其中中途在小饭馆休息吃饭1个小时。全程路况参差不齐,有部份柏油路面,有正在修的碎石路面,其余大部份为弹石路面,介于碎石路与柏油路之间的一种路面,主要是为了防止冬天路面的结冰。在这种路上行驶,整个车子都在震动,时间一久耳朵里都是轰鸣声,有时候车已经停下来了,耳朵里还觉得有轰轰轰的声音。加上途中盘山公路九转十八弯,对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在这样的路上行驶,心里就希望快点把路走完,到达目的地。人算不如天算,在离泸沽湖还有40公里的地方,车子没电抛锚了。在这个手机信号可遇不可求,前不着村,后不着地的地方抛锚了。左有黑羊成群过马路,右有当地孩子放学回家中途烤火休息。天色渐暗,公路上只偶尔有一两辆满是尘土的运输卡车,或者两三辆无视我们求救快速从身边开过留下飞沙走石的过路小面包车。天色渐暗,在绝望3小时后,一车14人终于等来了同旅游公司到达目的地后折返来接我们的车。到达泸沽湖的时候,已是晚上6点多了。

在等待车来接我们的那3个小时里,有一群放学回家在路边休息的小孩在烤火,我们就凑上去和他们聊几句,顺便烤烤火。一共5个小孩子年龄都很小,估计都在读小学,个子矮小,衣衫单薄,看上很久没洗澡了。其中一个小男孩只穿一件很破旧的单衣,而我在那个时候穿这羽绒服。看他冻得双手抱着身体,问他问什么不多穿点,他说家里穷,没有衣服可以穿。没想到在中国成立60年之后,还有小孩子因为穷而没有衣服穿。我把身上的巧克力都拿出来给他们吃,说吃了可以暖和点。小孩子们一开始还不好意思接受,两个年纪小一点犹豫了下,伸出黑黑的小手拿了一块咬了一小口。另两个孩子也伸手来拿,但都只拿了一块。纯朴的小孩。他们每天要步行4个小时来回于学校和家之间,学校太远了。我不忍心拍他们缩在火堆旁烤火的情景,等到他们起身继续赶路,才在远处拍了一张他们的背影。

丽江到泸沽湖中途经过的几个村庄,很多房屋的墙都是用泥和草拌起来的土胚,一般都是靠马路的那一面墙用砖砌一下,其他墙都是泥草胚,没有窗户,采光极差。好一点的人家会用瓷砖贴一下墙面算是装饰。有一次在某个村子停下来休息,有个小孩怯生生地站在车门口问我们有没有笔。不像上海那些缠着你不放有团有伙的讨饭小孩。他不是来讨饭的,只是想要一支笔。可惜那时候我们身上只有一支笔,只能给1个小孩。据说,泸沽湖也是在发展了旅游业以后,经济才比周围地区好的。

泸沽湖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湖域面积50平方公里,水面海拔2690米,湖水平均深度45米,最深处达93米,最大能见度为12米。湖中有五个全岛、三个半岛和一个海堤连岛。相传这里原本没有湖,有个哑巴姑娘每天上山放牛从不带干粮,后来人们发现她天天去一个石洞里割一条大鱼身上的肉吃,每天割去一点,明天又会长好。于是村里人用18头牛把大鱼从洞里拖了出来,洪水顿时从洞里喷涌而出,一片泽国,淹没了田地和村庄,只有一个妇女在情急中坐着用独木挖成的猪槽船活了下来,以后这里便形成了烟波浩淼的泸沽湖。

进泸沽湖景区要收78元门票,有学生证半价。卖票的看学生证看得非常仔细,过期的学生证休想蒙混过关。在这里提醒一句大家出游的时候,什么学生证、导游证、记者证之类的,不论真的假的最好带一张在身上,买门票的时候就会派上用场了。

车开到大落水,晚上住在纳古大酒店,120元晚/间讨价还价到75元/晚,淡季出游价钱好商量。吃过晚饭,我们从丽江出发同一车上的几个人一起围着火盆和一个当地的摩梭小伙闲聊。小伙很健谈,一边嗑瓜子一边讲了很多关于当地走婚习俗和风土人情的东西给我们听。饭馆出来,站在湖边,抬头惊见满天繁星,密密麻麻,一颗叠着一颗,哇~~哇~~的惊叹声不绝于耳。绝对是城市里看不到的情景。我们几个人一直往里走,直走到当地人的田地里,四围开阔没有灯光干扰,是欣赏星空的最佳地理位置。

第五天 游玩泸沽湖

清晨早起,准备看日出,等到8点半,太阳才羞羞答答从山的那头慢慢升起。待太阳完全冒出山头,光芒笼罩了整个泸沽湖,如同仙境。湖面上成群的红嘴鸥优哉游哉。泸沽湖上的客栈都临水而筑,大多数房间推开床能看到湖景。

上午骑马沿湖从落水村走到幽谷瀑布,原路返回。下午坐船去媳娃俄岛、里务比岛。媳娃俄岛人少,风景好,里务比岛上都是旅游团带去的人。这时候太阳正当午,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水天相连,俨然一幅迷人的天然图画。游船回来去上村拜访摩梭民居。由于上午预约过,阿姨招待我们一桌子吃的东西烤土豆、酥油茶、苹果。

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习俗,一家之中以“母亲”为首,以“女性”为主,它独特的“走婚”风俗决定了它独特的社会背景。阿夏"在摩梭语里的意思是亲密的伴侣,阿夏走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异居婚。男女双方终身各居母家,因感情的发展,男子夜晚到女子的"花楼"留宿,白天仍回自已家中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生育的子女归女方。这种婚姻通常没有什么手续和仪式,男女阿夏之间不建立共同的经济生活。感情破裂,则男不再登门或女闭门不接,自然终结关系。孩子随母亲生活,成年行"成丁礼"后他也能知道父亲是谁,但和父亲只有道义上的联系,从小接受母亲和舅舅的管教,自然地在情感和经济上都属于母亲家。摩梭人一家一院,由四幢木楞房围成一个四合院。分畜厩、经堂、花房和正房四部分。设大门的那幢叫门楼,楼上放草,楼下大门两边是畜厩;大门正对的一幢叫经房,楼上是佛堂,供着藏传佛教黄教派创始人宗咯巴和历代达赖、班禅的神像,楼下为家里的成年男子居住或作客房;左边一幢称为"尼扎意",又称花房,供行过"成丁礼"的成年女子接待男阿夏住宿用。男子不经许可是不能进花楼的,母系家庭中的男子总是到女阿夏的花房过夜,故家中没有他们的卧室。如其不外出走访女阿夏,他们则没有固定的睡处,常常只能与老人和孩子一起在正屋的火塘边随便睡睡,或宿于畜厩之上的草楼。而女子一旦生育后也要从花楼搬至正房。正房也称祖母房,在院子的右边,这是摩梭家庭议事、炊事和祭祀的场所,也是母亲和孩子们的住所。正房结构复杂,一般进门后还有一条狭长走廊,走廊内的房屋又被分隔成三间,左侧是主妇的起居室,右侧用来做大灶,煮猪食或酿酒,并放置生产工具,亦可作卧室。中间是正室,室内前后方向有两根很粗的正梁柱,分别称"瓦杜梅"、"尤杜梅"--即左柱和右柱,左柱又称男柱,右柱又称女柱。这两棵柱为一棵树所制,树的顶上一节作男柱,根部一节作女柱,摩梭人行"成丁礼"时,男子必须在男柱旁行仪式,女子则在女柱旁行仪式。仪式举行后要摆酒庆祝,还会带到生父家和其他亲属家拜访,各有礼物相赠,生父的略多一点而已。室内西北角和东南角有横竖与木杆壁平行的一米宽的高坑铺,左侧称"瓜乌",右侧称"扎括满"。 瓜乌为男性或贵宾的座位,扎括满则为老年妇女或达布的座位。两者在夜间还可当床用。在瓜乌和扎括满的顶角处都要放一个神龛,称为"司耻",供烧香、放敬水碗、点油灯之用,瓜乌和扎括满之间是高灶台,俗称上火塘,其上有铁制三脚锅庄,供用炊、烧茶、取暖之用。下方是孩子的座位。室内另一侧,摩梭人称"喀古",俗称下火塘,以屋内大梁柱为界,铺有略高于地面的木板,中间设火塘,同样置铁制三脚锅庄,也供用炊、取暖之用。锅庄所靠的壁上,有一块泥塑或硬纸板,上画(塑)日月星辰、火焰、海螺、金元宝等图像,这是摩梭人崇敬的"冉巴拉"灶神。

泸沽湖每晚都有篝火晚会,晚会后有对歌。我们去那天听说晚上听说有人来取景拍戏,伸长脖子等了老半天也没动静,一直到快9点多,才把篝火升起来。原本还想看看有何方明星驾到,没想到是中国电信来拍广告,立马走人。

转自:http://joininoutdoor.blogcn.com/diary,15424786.shtml52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