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都江堰

[游记]都江堰

2008-05-22    blogcn.com

都江堰
成都平原古称“天府之国”。汽车自成都出发,至都江堰市60公里的公路两旁,所见稼穑之丰,农桑之盛,绝不逊于我们江南鱼米之乡。而这些,都得力于2250多年前修建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当时的秦国巴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256年主持修建的。如今在都江堰市区中心就矗立着李冰父子的雕像,并成为当地标志性的城雕。

在李冰任蜀守之前,成都平原由于地形的制约,年年水患不断。成都平原西北高,东南低,而从都江堰至成都这一扁形平原的中轴线要比两侧地形高,在洪水季节沿中轴线奔流的岷江往往会给成都平原造成洪水灾害,而枯水季节岷江则又沿南部地势低的地方流走,造成成都平原的旱灾。尤其是伸入岷江的玉垒山一段余脉,迫使岷江从此处折向西南,造成江东时常发生旱灾,江西则涝灾连年。

李冰到任之后,在多次实地勘察后,根据岷江水情,巧妙地利用地理地形,凿开玉垒山余脉—离堆,修筑鱼嘴分水工程,采用无坝引水方式,开凿多条川西平原人工河道,使都江堰形成水运和灌溉多用途的成都平原上的水利系统工程。

都江堰的建成,彻底根治了危害成都平原的水患,使西蜀数百万亩土地得到了灌溉,成都平原真正成为自流灌溉、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同时都江堰的建成拓展了水路运输航道,使蜀地物资能经水路直接出川,从而使巴蜀成为秦国真正可靠而强大的战略后勤基地,并源源不断地向秦统一战争输送物资。从而为秦国实施统一六国的战略和宏图成为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江堰决非单纯的水利设施,而是完成中华民族从割据走向统一这一历史进程中重要的推动力和催化剂。

从此之后,无论是刘备、诸葛亮入川而建蜀汉政权,还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入川并以四川为大后方和日寇进行对峙最后进入反攻,“天府之国”的富饶不能不说是这两个政权凭借的资本。我们更不要说在建国后和重庆析地立市相当长时间里,四川的丰饶土地养活了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所有这些,都江堰都功不可没。李冰治水之功勋和恩惠之被泽,又怎不为后人所无限敬仰呢?“二王庙”里至今矗立的“饮水思源”石碑正是广大人民的心声。

曾经骁勇恣肆亿万年的岷江在流经都江堰时,被长缨在手的李冰缚住了,改造了。在这里,不知用几万亿的石方,造就这一个坚如磐石、亘古不能移的人造灰色江堰,平展于岷江的激流中。在这堰渠首的顶端,有一修筑十分坚固的分水堤,状如鱼口,此项工程俗称鱼嘴。从崇山峻岭奔腾而来的岷江自此顺从地分水沿堤流入于内、外二江,形成了一种被改造、被控制、被确定动向的形态,也造就了一种人类的伟大力量与自然力量合力创作的伟构。

进入都江堰景区正门,前面就是曾为李冰祭祀专祠的伏龙观。观建于都江堰离堆的北隅,离堆是玉垒山延伸出来的一段余脉,是李冰为了引岷江之水以入内江而率众从山脉中间生生劈岩开凿出引水口后断离山体的。而这段内江进水咽喉的引水口古名灌口,后因其形似瓶口而称宝瓶口。岷江水流过宝瓶口,经下游一系列沟渠河道分流,形成自流灌溉系统,浇灌川西千万亩农田。

拾级登上伏龙观,凭栏俯瞰轰鸣的岷江之水以一种雄伟的气势汹涌地从宝瓶口流过,我不禁浮想联翩。我国自古就有禹役使鬼神以凿三峡之神话,流传于世,而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则是一曲至今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史诗。在两千多年前刚刚进入广泛使用铁器的时代,李冰和他率领的劳动人民是以一种怎样的智慧、毅力和大无畏精神完成如此宏大的、具有总体规划的、科学的系统水利工程,这不能不说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正如世界上许多考古学家、科学家对像古埃及巨大的金字塔,古罗马巨大的斗兽场、英格兰平原上巨大的石阵建筑不可理解一样,他们同样感慨于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惊异于古人所掌握的科技知识。

就是在今天看来,都江堰在技术上、工程上的一系列措施,也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李冰概括总结出来的像“深淘滩,低作堰”这样宝贵的治水“六字决”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这样精辟的治水“八字格言”等治水经验,以及修堰、防洪抢险中采用的笼石之法和杩槎、卧铁之法,至今仍有着广泛的实践意义,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李冰生前并没有著作留下,但其留下的治水“六字决”和“八字格言”即使在21世纪还是水利工程的圭臬。想到其后不知有多少泱泱巨作和厚厚典籍,却早已被历史尘封,成了蠹虫的食物,被人们所遗忘。如今以著作等身为荣的衮衮诸公面对这质朴无华而又颠仆不灭的寥寥十四个字时,不知将会作何感想。

转自:http://cdsuzhang.blogcn.com/diary,5248498.shtml24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