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徘徊乌蒙山 |
[游记]徘徊乌蒙山 |
2008-05-22 sina.com.cn |
隔个天把,主妇便想起了几十里外的娘家人,背上一支前脚到娘家去了。男人便将大铁锅里的猪肉翻来翻去淹,淹好后就挂在火塘边的楼枕上,用松毛火来熏。等到主妇会家,便又在灯前一边炼油,一边计划买接槽猪。我们村里有人在炼油的时候喝掉两大碗,油吃伤掉,吐了几天。 王屠夫老了,村子里面有好几个年轻人学会了宰猪,也就不会出现人等人的现象了。王屠夫要死的时候,老是不落气,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打了一碗清水,将他的杀猪刀担在水碗上,不大一会,王屠夫就断气了。 没有海的海子 在卧佛山和长梁子交接的山脚,有将近二十亩左右的洼地,茂林修竹,有清溪环绕,当地人将这种低洼积水的地方称为海子。这二十多亩洼地在合作化时划给每家每户作为自留地,我们家的自留地就在海子边,大约有二亩左右。所以,即使我到今天还没有见过大海,我还是在没有海的海子边进行过许多力不从心的劳作。 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到七十年代,整整二十多年的光阴中,作为农村人,在生产队劳动之余,就只能将力气全部花在这面积不大而又十分珍贵的自留地上,年年深翻土地,岁岁精耕细作,在农村人种地不养地的二十年中,只有自留地风景独好,旱涝保收,作为一种现象,它说明了在采取一种政策和措施之前,怕应该首先对人的本性和人在想什么要搞清楚。要不然,一厢情愿的愿望,到最后往往会适得其反。 海子边的二十多亩地全部划给了莲塘村的十多户人家。对这两亩地,我们的态度是十分认真的,几乎每年都要将地里的石头一个一个拣了挑到地边去,年年如此,地就越种越肥,比有些生产队的河边地还要好些,大家的东西就是大家都有大家都没有,大家要爱惜就是大家都不爱惜,这是不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得出的教训呢?只是这样的教训可能被许多人忘记了。我倒是记得,但我十分卑微,我记得又有什么用呢。我记得的东西最多也就是能变成一篇轻若柳絮的小文,向其他人讲述在每年的春种时节,我们在火南风的吹拂下平整土地的情形,大风将灰尘扬起,海子边的大白杨树正在发芽,一种万物生长初期生命的萌动随了春风一起从山头拂过。在海子边的山头上就可见到农民们在春天播种的场面,在太阳的朗照下,有大人在前面挖塘,将锄头举起,再举起,有小孩在后面丢种,跟父母一起学习农事。 种子刚刚入土,就像在秋天需要守夜一样,春天也一样需要守夜,将一堆松毛火在地边点燃,在松毛上压上石块,松毛火在夜风的吹拂下慢慢燃烧,一直到第二天天亮,还可以看到地里在冒白烟。因为有了火光,我们在夜里就不会害怕,来地里刨食包谷种子的野猪见了火光就以为地里有人,就只得在远处观望后离去,因为对火的使用至今还是人的专利。 当许多年过去后,回望过去,毫无疑问,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海子边渡过的,我命里缺火,所以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火旺,所以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夏季,莺飞草长,地里的包谷高出了人头,洋芋开花了,包谷也带上了红帽,有阳光普照着大地,我们将衣服脱光了在海子边的大滑石上玩水,搬开石头,就可看到螃蟹和蝌蚪,有蜻蜓和蝴蝶在草丛中飞。在水里玩够了,就拣来松毛,在山头上烧洋芋。洋芋还没有烧熟,节气就过了立秋,天气就凉了下来,山上的树叶就开始变黄变红。秋天在树叶上稍纵即逝,树叶就在秋风中落了个满地。洋芋刚刚才挖完,就在地里种上了白菜和萝卜。将白菜从地里刚刚割完,就将地挖了翻过来,让太阳曝晒,让冰雪将那大个大个的土垡覆盖,等到来年春暖花开,又开始在上面重复着去年的劳作。 等到土地下户之后,这块海子边的自留地就打散了分给其他人家了,也几乎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从莲塘村出来读书,一走就是二十年,听说在前几年,泥鳅河上游修泥鳅洞水库的时候,对淹没区的居民进行了搬迁,那些从淹没区搬出来的移民就在海子边建起了房子,等我特意去看看这块对我来说有特殊意义的没有海的海子时,见到的是有炊烟在移民们房顶上飘,有一个穿花衣服的小女孩在水边舀水。面对此情此景,我甚至在心里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这就是我在这里留下了童话一般记忆的海子边么。 骑洋马儿 由于出生卑微,我这个人有些少见多怪,看到别人骑着洋马儿在田埂上,我就十分惊讶。我说的洋马儿,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自行车。在我的印象中,只有那些有工作的人才有得起,也只有他们骑在洋马儿上才势称。能骑上洋马儿,我是根本没有想过的。我的母亲就说过我这一生人不要想骑单车,说我还赶不上一个当兵人的婆娘的脚丫巴。 洋马儿,是我童年的梦想,是我三十年前的天方夜谭。如果那时我说我今后会有洋马儿,肯定是笑话。因为在上了千户人家的莲塘村里,几千人没有一辆自行车。不要说有自行车了,即使是看到骑自行车的人都很不容易。那些从城里来乡下教书的老师们,到了星期六,几乎都是走路滚回城去的。回去一天,星期天又走几十里山路乖乖地回来。翻几十里山路,走得一脚的黄泥巴。 从泥鳅坝子到昭通城的山路上,进城卖农产品的乡下人多得很,一路都是。三十里左右的路程,若是背着点什么东西,就得走五六个小时。没有自行车,也没有手表,因为这些东西是城里人结婚才有的“三转一响加咔嚓”。那时的城乡差别很明显,不像现在有的城里人还不如有些农民。在当时,就我所知,我们莲塘村,不要说手表,就是连闹钟也没有,只有一个头发花白装神弄鬼阴阳怪气很讨嫌的老教师将一个闹钟在上课时提出提进的。 没有计时的钟表,那么如何计时呢?我印象中,要进城的时候就侧耳清声听着鸡叫。为了报时,就家家都养了一个公鸡。鸡叫起身,生火做饭。踏着夜色一步一喘地爬上观音岩时,回望夜幕下的莲塘村,一切都是模糊的。一直翻上有土匪出没的梭山垭口,才有太阳从东方升起,将阳光撒在泥鳅坝子上。等进了城,已是晌午时分。在城里卑贱地同今后也会卑贱地活着的城里人打交道,然后归心似箭地回家。 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公路就通到了村里,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石头。那些筑路的农民要我们过上过下顺便拣一个石头,说你们今后读出书来回家要走这条路。我们在拣石头时,觉得好笑,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会有洋马儿。贵脚江山稳,贱脚满地滚,因为我们都相信我们的脚是走路的命,所以我匆匆忙忙地走到今天还不知我究竟要到那里去,特别搞不清我要去干什么。 我离开莲塘村是进城读高中,是走路去的。在二三月间,火南风刮得黄灰铺天盖地。汽车从身边过去,一路的黄灰,像拖着黄色的浓烟。偶尔有人骑车从身边过去,一眨眼就不见了。到了秋天,一路的泥浆,有车从身边经过时,我们都站在田埂上等车经过,稍不注意,就溅得一脸的泥浆,就像被别人吐了几口。 进城后,想法就有些变了,放开胆可以想一竹竿那么高了。尽管还不敢想有自行车,但想骑车的愿望成了我们挡不住的向往。将城里的女同学的自行车借来,互相扶着在长满了荒草的乱坟塬上骑,以为会骑车有多稀奇,当时也只是敢想借她们的车来骑一下,殊不知许多年以后,骑骑她们也是可以的。 我没有想过的是,我以后真的骑过几张自行车,后来还骑过摩托,而这些东西,都是我当年不敢想的东西,也是我现在不在乎的东西。我现在习惯的是走路,也不为什么,就觉得还是走走好。有车无车都无所谓,又不赶路。 雁鹅雁鹅扯长 月黑雁飞高。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是古诗词上写大雁的句子。大雁是一种候鸟,春去秋来。春分时北去,秋分后回来。北方雁门关的意思,就是在每年的秋分之后,北雁入塞,必衔芦苇一根,掷之关门,然后飞入关内,就像是纳税一样。每年的秋分之后,芦苇堆积如山。历代的政府在雁门关设有专门管理芦苇的芦政主事,岁进芦银以万计。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雁是很懂礼节的。走那点要带点东西,表示对主人的一种尊重。东西虽少,但千里送鹅毛,表示礼轻仁义重,我只有这点水平了。 大雁在我们莲塘村一带,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像雁又像鹅的大鸟,当地人形象地把它们称为雁鹅。有一首童谣唱:雁鹅雁鹅扯长,扯你妈的肚肠。犁头犁头弯弯,簸箕簸箕团团。雁鹅在天上飞,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一个人字。如果用童谣的意思理解,还有像簸箕的像犁头的排法。在三十年前,雁鹅都还在很多,经常被人打下来。据说,雁鹅的肉是酸的。也只是听说而已,我没有吃过。我只是看过它们从天上飞过。我不是鸟类专家,我也不知道他们有些什么习性。只是听说在老以前雁鹅很多,我们的大老祖在一个霜降的早晨要到莲花街上去,刚出了村,就见下了白霜的田里,歇满了正在酣然入睡的雁鹅。我们这个老祖人回来拿了一根扁担回去,跳下田埂,一口气打死了几十只大雁。这一个故事同他用鹅卵石冒充银子一样在我们的家谱上没有记载,但却在他们的子孙中流传。 雁鹅在天上飞,它们是以一个群体的面貌出现。我们很少看见单独的雁鹅,即使偶尔看到一只,也是在天上凄凉地哀鸣。雁鹅的叫声,是一种说嘹亮可以,说是凄凉也要得的声音,这就要看我们听者的心情了。如果是在漆黑的夜里,在冷风中听到雁鹅的叫声,还有可能想到是不是鬼在叫。又由于雁鹅成群结队,叫声此起彼伏,老百姓就说怕是阴兵在动。 据当地人说,雁鹅成群在一起,但是它们是典型的一夫一妻,至于它们是如何谈的恋爱,我们就很搞不清了。只是一但配偶的一方被人类残杀,另外一方在天上凄凉地呼唤,确定是它的配偶再也回不到它的身边,就将翅膀收拢,从天上坠地而死,追随另一方而去了。同这些殉情的雁鹅相比,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在我们身边,雁鹅一般的人物实在是太少了。我们所见的大多数是《好了歌》说的,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雁鹅者,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黑颈鹤也。几十年的时间,这些雁鹅那里去了呢?据说全世界也只有一千多只了。每年都有几百只在大山包来过冬,大山包也就成了国家级的自然生态保护区。有人编了一些鹤舞高原的舞蹈,我不知这些雁鹅看了会作何感想。我们在研究物种的起源的时候是不是也该研究一下物种的灭失呢?昭通在历史上的悬棺民族成了千古直谜,一千年的彝族社会和彝族文化在鄂尔泰改土归流之后几乎全部灭失,这些至今还在高原上孤独地舞蹈的精灵们,它们的命运应该与这块土地上的土著居民的命运有所不同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c752d010096dp.html4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