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一天津印象(文字篇)

[游记]十一天津印象(文字篇)

2007-07-16    sina.com.cn

天津行记

虽然在此之前从未去过天津,却一直对天津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底蕴,还因为我的一些挚爱的亲人和朋友也是天津人或者在那里居住。倍受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爱屋及乌,自然“天津人”的亲和与“天津话”的幽默在我心目中也永远是崇高的。

“十·一”在家休养期间,忽然觉得身体很好,于是决定第二天(10月5日)带女儿去天津转一圈,因为先生亦没有事缠身,一同前往。用半个多钟头在网吧查了查车次和想参观的地方,先生和女儿的行程就搞定在我手里了。

原本想起个大早乘8点35分的城际列车,但因为女儿起得晚,无奈只好买了两张站票——9点二十分发车(教训:节日期间车次再多也比不过游人多,出行最好还是买预售票。)。下了车已经是11点了,未吸取教训,忘记买回程的车票。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出了小火车站的门便直接坐大巴前往塘沽。因为有雾,一路行程都没有蓝蓝的天空。

到了塘沽外滩已过中午,就想多走几步路,找一家地道的馆子吃,根据经验,想吃得好决不能在景点吃,除非是知名的餐馆。但先生已经饿了,坚持要在外滩边上吃。于是跟着他进了一家人丁兴旺的饭馆,这又是游玩时吃喝的大忌,客人多只好吃大锅菜了。坐下要了海鲜,当然不用讲,东西既贵又难吃。

塘沽的很多街道名称和天津一模一样,建筑略显俗气。外滩公园的广场上有池塘、喷泉、水瀑、花丛和成群信步的鸽子,引来许多游人拍照,一副和谐的景象。再往港口走,见三个像正扬帆远航的巨轮的宏伟构架,据说叫“碧海帆影”,看上去动感十足。海滩对面的“东方公主号”也是游人观注的一大热点,听说许多新人选择在那上面举行婚礼。女儿在港口处看到了大轮船,兴奋地大喊,又在地上爬来爬去玩沙子,竟然不想走了。不禁叹息如今沙堆竟然难觅超过金子。我们没有乘船出海,女儿坐车时连票都不用买却说要交50元,觉得太贵不合算,倘若游海就不如专门去海边了。倚着铁索栏杆远眺,海门大桥在阳光和海风中稳稳矗立,见证着天津的发展。本来应该是水天一色的港口,不远处却竖起了许多巨大的广告牌,阻挡了视线,立即煞了许多风景。但波光粼粼的水面配上来往的巨轮,仍然透出豪迈的气息。

看着两点半多了,关心天津历史的我怎么能不去看看炮台呢。就问正在巡查的交警坐什么车去(天津的交警比在北京见到的帅气,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没大肚子吧。),然后按着他们指的方向找到了班车,开往大沽炮台。路上我请司机到炮台的时候喊我一下,有乘客很关心地说:“大姐(天津人喊女性“大姐”,才不管你是不是比他小)你一个人,炮台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早晨去海边玩安全。”受此启发,回到先生和孩子处,看路两边慢慢地变得荒凉,于是心生一计,骗先生说下了车还有几十公里的路,必须包车去,那里很不安全云云。然后坐定一脸严肃地看着先生的脸色随着路边建筑的减少,变得极难看了。下了车,我暗自得意地叫了个司机花几分钟把我们送到目的地,此时正是下午两点十分。当年炮台是在中国战败后被迫拆除了的,所以如今的炮台应该是在遗址上修复的,大概只有附近那些草儿真真实实地经历过天津的屈辱与振兴。老哥曾经形容炮台是在院子里的“一个小土包”,现在看来,是个“大土包”才对,上了土包炮台,看见几门锈迹斑斑的大炮,从光秃秃的土墙凹处向外望去,是丛生的杂草,静静的水湾,远处可见大货车驶过留下一阵浮土。这样的环境,让人顿生无限的遐想,倒是很适合发思古之幽情。下炮台的时候,果见几个女孩子坐在大炮上做发呆状。

因为先生刚才被吓坏的心还提在嗓子眼儿,我们又打了车远远地浏览了开发区,然后直接回塘沽市里轻轨站——出了名的洋货市场就在轻轨边上。像老哥说的,去那里无非是为了说明自己曾经到此一游,没什么可买的,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我们就去乘轻轨回天津市。不过就乘车秩序而言,天津人可算真够能抢的,车来了,一哄而上疯狂争抢座位,那情形,让我想起北京拥挤的300路公交车。下了轻轨,为了安慰被吓着的先生,我赶快打车寻找住宿的地方。

来之前几个朋友都说,天津“的哥”爱“宰人”——其实这到哪个城市都是一样的,千万别出了站就打车。俺一路上说着带有天津口音的普通话,没挨宰,而且和天津的人聊得都挺开心。这次“的哥”把我们带到离天津火车站不远的一处商务酒店,价格不算贵,但先生不信任天津的“的哥”,说“再找找吧”。这话正中我下怀——又可以走着逛街了。过了解放桥,不远就上了赤峰道,看见有些旧房屋在拆除中,一片狼藉,而且也看到了旧洋行,我拿出相机开始拍照。天色已黑,先生看见我这样便急成一团,嚷嚷着我不事先问清楚,都没有住的地方。我只好抱歉地说那原路返回吧,本来司机说了这一带没什么旅店的。在北京,走到哪里都有旅馆,甚至于居民楼都出租床位。天津这点就和北京不同,尤其是在和平区,就更加看不见像北京那样随处竖起的“XX旅馆”的花花牌子。

上了哈尔滨道,我一眼瞥见黑龙江路不远处“中国饭店”几个字亮了起来。我如释重负,赶快叫先生过去问问,先生说“那只是饭店”。但是国营的“中国饭店”(名字相当响亮)不仅可以住宿,而且价格也不贵,二楼两人间打了个折算做100元一夜,可以洗漱,不提供牙具。这是比较古旧的建筑,高高宽宽的大厅,四方形的回廊,只有房牌没有钥匙,工作人员拿着一串钥匙哗啦啦地领着我们走上木质的楼梯,听着自己沉重的脚步声,也是一种悠闲的享受。进了屋子,还有电视可看,但是规模让我想起北京的街道小旅馆。打开小窗户,能看见隔壁交通银行的楼房(历史风貌保护建筑),住惯了贵一点的标间,能遇到这样的条件也算是别有情致吧。

安置好了,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出去吃饭逛夜市。选择在离中国饭店不远处的一家小馆子吃面,干净与否不知道,既然不在闹市,能办得比较红火,说明味道应该不错。果然,面做得非常可口,而且便宜,5元能吃到大碗的,配肉相当多——此前,我从来没在任何馆子里的面里看见过那么多的肉!虽然天津的鞋业已今非昔比,但路上仍然给家人每人买了双鞋作为纪念。

顺着哈尔滨道一直前行,不远,便到了和平路的“金街”。不知道那里为什么叫“金街”,但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灯火辉煌,商业化气息很浓,其地位如同北京的王府井。天津最有名的购物场所之一“劝业场”便在这里。先生路上听人说起:过去的劝业场是为普通人开办的,开放对象是穷人,但是如今的劝业场里的东西立即让人与一个字联系起来——贵!金街上人头攒动,且有很多企业搞活动,怕女儿疯起来忘了爹娘,跑丢了,拍了几张纪念照就在劝业场前的路口看着她抱着人扮的“福娃”们上蹦下跳。等女儿累了,我们买了几包小吃往“中国饭店”走。

第二天一早,先生不胜脚力先行打道回北京。他走前顺便买了我们的回程票,我便安心地领着女儿去逛街。本来想去五大道(成都道、重庆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及马场道)欣赏小洋楼,再去文化街看一眼杨柳青画社,但是感觉女儿好像耐心有限,于是狠狠心只在住处周围沿着解放北路金融街一带散散步,反正那些洋建筑也是很有特色的,而且洋得正宗,不像劝业场一带的洋楼,被商业渲染得和现代建筑几乎没什么两样了。路上人很少,除去我们俩个,没有其他的游人。昔时辉煌的银行、饭店和工商会场所现在被政府机关或公司征用,门前都挂着“某某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的牌子,只有极少数的高楼在旧楼后面炫,给女儿找个卖矿泉水的小店要转很久才碰到。看上去政府保护历史的力度尚可。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的俄罗斯古典式古典主义的造型,原横滨正金银行的庄严的大理石柱,原大清邮政津局大楼上美丽的黑色花边、原瑞隆洋行那尖尖的屋顶和红色的砖瓦、南洋饭店那唯美的雪白雕花……不同的建筑风格在天津人已经平淡的目光中细说昔日殖民地统治者的荣耀,告诉我们那一页历史已经翻过去,沉寂后应该是冷静和思索,不应该是遗忘。

逛完这些金融建筑,我又带女儿去劝业场,来一次怎么着也得带她去“狗不理”总店吃包子吧,顺便给先生带点回去(自然了,现在的老字号你也不要太指望它们的手艺有多高的水平。)。打车的时候告诉司机尽量走五大道,这样的话我就可以隔着窗子看一看。吃完包子、麻花、点心,又带着女儿顺着滨江道去逛。滨江道好像看起来比金街更繁华一些,可能因为这里既有高消费场所,也有大众消费的缘故吧。往西走快到路的尽头是南京路,路两边的店没什么特色。那里有天津的批发市场。很久没逛过这种露天棚子式的市场了,给女儿买了衣服,借此缅怀了一下大学时代的日子。

下午四点多的火车,因为女儿累了,提前一个钟点到火车站。这时候才发现,原来天津站前广场其实挺漂亮的,有花丛,有雕塑。旁边是海河微波荡漾。

天津,一座看起来很生活化的城市:在天津,街道古朴、狭窄而且有些脏乱,对着地图不一定能找得到你要去的街,因为它的街道不是横平竖直的,是没有规律的;在天津,类似于侃大山的语调声声入耳,市民们的嗓门有时大到你以为是在吵架,其实只是人们在聊天而已;在天津,生活的节奏似乎很慢,慢到让你想起午后暖暖的阳光、幽幽的花茶和睡在窗台的猫;在天津,……

天津,满足地当着自己的“卫”,天津人自得其乐地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天津的美,是要人细心去捕捉的。不过,我还是希望天津能在保持历史风采的同时,发展新区,再现代化一些,但愿再去的时候,它的街道能整洁些,市容能更文明些,经济更加飞速发展。

短短的天津之行,并不能深入地了解一座城市,留下很多遗憾:没能沿着夜色中的海河吹吹风,没有去南开仰望周恩来的雕像,没有感受一下傅仪最后的行宫,没有替老妈品味一下杨柳青……但是所有能称之为遗憾的未完成的旅行,其实都是最美好的。

PS:这次没带只有几页的记事本了,也没用手机做记录,但是记得还比较完整,权当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次。当然,没记清楚的就不写了。嘻。又:俺是一遍遍地听着《桃花朵朵开》打完这篇游记的,其实,应该多听几遍《逗你玩》。呵。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f13674010005vf38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