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司空山上有遗篇 |
[游记]司空山上有遗篇 |
2008-05-22 sina.com.cn |
啸聚山林,以山地为依托,进行反抗官府或抵抗外来侵略,似乎是中国的传统,如北宋末年的梁兴等人组织的义军就在太行山抗击过金军入侵,后来转投到了岳飞麾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在商洛山中积蓄力量,恢复元气。而《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更是大家熟悉的起义军根据地,但那是文学艺术形象上的梁山,实际情况可能远非如此。张德兴建立的司空山根据地,其规模和设施堪与水泊梁山相比,山寨、营房、堡垒、武器一应俱全。 司空山处于群山之中,地势非常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而且离太湖县城较远,偏僻闭塞,便于积蓄和组织抗元力量,是理想的抗元根据地。由于南宋灭亡,元军已经占领大半个中国,各路抗元义军相继失败,抗元面临很困难的局面。为了做长远打算,坚持持久抗战,张德兴利用司空山的有利地形和现有条件,修建山寨、构筑防御工事、储备战略物资、操练兵马。据有关资料记载,他筑起的营寨,南面背临悬崖峭壁,东、西、北筑有二至四米高的石寨墙,长约3.5公里。按地势部位,山寨设有太平门、欢门、朱砂门、前部门、后部门。寨内还辟有刀枪洞、跑马岗、阅兵台、洗马池等,以操练和检阅队伍,提高战斗能力。张德兴在司空山举起抗元旗帜的行动,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当地山民傅高、野人寨(离司空山百里左右,当时属于怀宁,今属潜山)农民刘源各拉起一只起义队伍进行抗元斗争,并与张德兴联合,拥立荆王,光复南宋。他们曾相继攻克了安庆、九江、蕲州、荆州等地,虽然这些地方在元军的大力反扑下,最后陷落,但却给元军以沉重打击。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张德兴率领义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苦苦支撑,与元军周旋战斗,守卫经营司空山达十年之久,最后被元军攻破山寨,壮烈牺牲。 张德兴在经营司空山期间,还在冶溪镇的冶溪河上建了一座石拱桥——转背桥,该桥高10米,宽3米,跨度20米,下为半圆,上压石钱,单孔全石板构造,造型优美,线条流畅,与周围古藤老树、司空名山、河中白鹭群鹅相映成趣。它与该镇黄岭古凉亭、马踏岭古驿道一起构成了司空山西部独特的唐风宋韵。 这座桥为什么叫转背桥呢?其原因是,在这条小河上曾建过三次拱桥,每次建好后不久就被洪水冲垮,老百姓都说是上游二里处龙头岩下的龙潭与东海龙宫相通,常有蛟龙经此河来往,以前的三座拱桥在龙过身时被洪水冲垮。这个位置的桥恰好处于交通咽喉,非建不可,张德兴将军对此传说半信半疑,只好建了再说。当地建石拱桥有一个奇怪的做法与传说:建桥完工前在桥中央放置的最后一块石头叫“锁龙口”,必须有一年轻人的魂魄被桥神捉去,该年轻人将在一个月内不堪桥的重负,吐血而死。传说该桥在将锁龙口时,正巧有一位年轻的媳妇从此路过,造桥的石匠师傅想让这个媳妇祭桥,乘她的影子在龙口时,迅速放下锁口石。谁知这个媳妇特别聪明,立即转过背来,取下头上的银簪放入桥的龙口内,并高声说“留下银簪买路走,石匠师傅锁龙口”,所以此桥被取名为“转背桥”。这个石匠师傅非常害怕,赶忙与人抬起那块锁龙口的石头,等待下一个机会。这件事在司空山脚下闹得沸沸扬扬,并传到了张德兴那里。张德兴不忍心伤害无辜军民,他想了一个办法,亲自在司空山请来一位高僧,焚香念经,让石匠吃斋沐浴更衣,仿照“开元通宝”的样子雕凿了一块石钱,再选好时辰锁龙口。此桥修好后,当地的军民平安无事。但以后会不会和前三次一样被大水冲毁呢?张德兴也没有底气,整天愁眉不展闷闷不乐。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自称是桥神的白胡子老头对他说:“你机智多谋,宽厚仁慈,小神佩服。自隋朝李春建桥以来,你是第一个想办法用钱来买命锁龙口祭桥的,那块黄金价值连城,比十个小伙子都强。龙头岩龙潭深不可测,直达东海龙宫,一些调皮的蛟龙常经此河出没,前两次是龙角带垮的,第三次是龙尾摆动撞倒的。我有一良方,可保此桥千年不倒。蜈蚣剧毒百足,龙蛇惧怕,见而远之。你可请高僧焚香念经,用生铁铸造长一尺宽二寸的八条铁蜈蚣,钉在桥的两面八角,此后蛟龙必见而避之。”第二天,张德兴就铸造了八条铁蜈蚣钉在拱桥上。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18711401000blk.html6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