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京杭大运河山东段采访记 |
[游记]京杭大运河山东段采访记 |
2008-05-22 sina.com.cn |
在中国,几乎人人知道有条京杭大运河,可了解这条河今况的人并不多。随着现代交通业的飞速发展,不少人把昔日这条与古长城齐名的辉煌工程淡忘了。8月,正值山东半岛闹特大旱灾的时候,记者到大运河山东段采访,所见所闻出人意料:河道中船队如梭,码头上车水马龙,沿河上下一派繁忙,同两岸陆上因干旱造成的萧条景象形成明显反差。古书记载中“万商往来,四海绵历,走北厥国,南驰互乡 (一) 京杭运河凿于公元前486年,山东段开凿则是隋炀帝大业4年(公元608年)。隋朝建都洛阳后,形成以洛阳为中心的北至河北涿县,南抵浙江杭州的南北大运河,至今已1300余年。这条途经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全长1747公里的水上大动脉,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及运河两岸城乡的兴盛与繁荣,起过重大作用。“南金出楚越,玉帛来东吴”,一条运河,把古老中国大地的南北市场连在了一起。 公元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北徙,夺大清河于利津入海,使山东境内黄河旁边的运何淤塞,运河从此分为南北两段。尽管历史上这两段也多次移址改道,可长期保持通航良好。早在元朝时期,济宁段运河就是“商堰北行舟,市杂荆吴客,人烟多似簇,聒耳厌喧啾”的繁荣景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北方水源渐少,至本世纪五十年代,北段运河及南段的梁山至济宁一截停航。目前山东境内正在通航的是济宁经由微山湖出枣庄市的台儿庄,至江苏大王庙全长1825公里的航道。这一段,由于水源相对充足,加之政府不断投资整修、扩建,并为平衡水位建起了多级船闸和水坝,航道一直保持着6级通航标准,成为山东省境内最长、最具运力的内河水上航道,为发展全省尤其是济宁、枣庄两地的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斗转星移,世变代迁。历经沧桑的古老运河,因受气候恶化、劳作模式变更及现代交通方式崛起的冲击等原因,现今显然少了“帆墙如林,百货山积,市肆栉比,肩摩毂击”的气势,也少了先人开凿运河生发的众多悲凉故事。但今日运河在沿袭历代运河遗风的基础上,又不断增现着新的内容,焕发着时代赋予它的独特风韵。 (二) 站在目前运河最北端的港口——济宁市郭庄港的高处向下望去,宽阔的河面几乎全被大大小小的船舶所覆盖。近处,几支待装货物的船队正整齐地排列开来,缓缓向码头靠拢。码头平台上,隆隆作响的大铲车、翻斗车在如山的煤堆中来回奔忙,那条长长的传送带,扬起乌黑的煤炭,流水般地向停靠在码头下方的驳船倾吐…… 济宁是中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煤炭储量达2500多亿吨。另外,这里还有大量的稀土、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这些物产除满足当地需求外,更多的需要运往外地。加上附近地市的开进货物也需从此外走,这儿便成了借水路北货南运的大转运站。 行家们的分析最精明:与铁路、公路相比,水路通道有成本低、运载量大、投入少、综合利用率高等优势。一支不太起眼的由十几支驳船组成的拖队,一次吃货要比一列火车多的多,投入却又少得多。它不需动用过多的人力,更不必建设众多的管理调度站点,起锚开航,来去自由……于是,建设良港、发展拖队便成了近些年运河上下各航运部门、单位和沿河群众的共同思路。至今日,山东段运河上已建起港口、码头及装运点860余座(处),年吞吐量达到1200万吨以上,营运船舶已超过3800艘,从事航运的人员已过6万。这条集货、港、船于一体的运输网线,已成为山东交通事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济宁乘船沿运河南行,记者时刻被两边一闪而过的美景所陶醉,特别进入湖区后,那杨柳掩映的岛村,随风漫舞的芦荡,叶碧花艳的荷海,都令人不住赞叹。这一切是在陆上乘任何一种交通工具都欣赏不到的。然而,最独特的享受,还是观看那一支支擦肩而过的船队。当前方河面上现出一抹隐约冒着烟雾的黑团时,那便是船队要来了。待到嘟嘟的马达声响起,船队已到了跟前。那身高马大的机动拖轮,高昂着船头,斩开平静的河面,呼啸着向前疾驶。它的后面便是一长串吃了重的首尾相接的各式驳船。这些驳船“跳格”般从眼前闪过,一艘一个满货仓,一艘住一个大家庭,看着那船上讲究、干净的布设和逍遥自在的船民老小,如同感觉到了另一个世界的部族。好长一会儿,船队过去,河面上只留下长长一条船尾拖出的曲线。目睹这壮观的一景,记者不禁为续写运河兴盛史的劳动者的聪慧而叹服。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fd7b4010002i3.html3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