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六)泰山景点图片集(2)

[游记]泰山游记(六)泰山景点图片集(2)

2007-07-16    rowow.com

一天门

宫前三重石坊形若阶梯。前为一天门坊,明代建,参政龙光题额,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巡抚李树德重建,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大字碑。中有孔子登临处坊,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建,嘉靖状元罗洪先题额并联:“秦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联语于1967年被凿毁。坊西立清嘉庆初年泰安知府金棨撰书《泰山种柏树记碑》。后为天阶坊,明嘉靖年间建,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高应芳题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

孔子登临处 天阶

万仙楼

位于红门宫北,跨道门楼式建筑,明万历年间创ā5钅谠胪跄福湟粤邢桑笤鲮朐o稚裣窬蓿钋剿闹芟饷鞔浇惚?3块。门洞东侧有隐真洞,为旧时道人修炼处。门洞后额书“谢恩处”,传古帝王登山时,地方官员送驾至此而谢归。或称旧时香客登岱回归至此无恙,即叩谢元君保佑之恩。

斗母宫

位于烈士纪念碑之北,为泰山古道观。宫东临龙泉峰,又有龙泉水自西北山峡绕宫东注中溪,故又名龙泉观。宫筑于盘道旁深壑绝壁之上,深秀幽雅。宫创建无考,明嘉靖年间德王重建,清康熙初年尼姑住持,祀北斗众星之母,遂更名斗姥宫,又名妙香院,俗称斗母宫。建国后多次整修,彩绘一新。
宫分前、中、后三院。中院有西向山门,精雕石狮蹲列门下。门侧分列钟、鼓楼。院内正殿原祀斗母神,俗称千手千眼佛。今置地藏菩萨铜像。东配殿原祀精雕紫檀观音、文殊、普贤三菩萨,均毁于1966年,今为文物展室。
前院,北有僧房,东南有寄云楼,均辟为茶室。院中有清光绪年间赵尔萃建天然池,蓄龙泉水灌田。池北为南山门。
后院有正殿、配殿及禅房,东有听泉山房及龙泉亭,供游人小憩赏景。亭下涧内有“三潭叠瀑”如龙飞舞,名飞龙涧。游人立于潭间,流水声似丝竹奏鸣。
西山门外有古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俗称卧龙槐。

风月无边

宫南西崖有“蔚然深秀”、“洞天福地”、“肤寸升云”及“二”诸刻,与山色辉映。“二”字谜即“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意为风月无边,景色秀丽。
宫北有高老桥,传古代黄老道徒高氏创建。桥北道西是人祖庙,原祀秦始皇,清代改为三官庙,祀天官、地官、水官。建国后改为小学。庙北西崖有清金石学家吴大澂仿秦李斯小篆《琅琊刻石》及《汉镜铭》石刻。

经石峪

位于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相通。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俗称晒经石,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经刻现存1067个字,无年款和书刻者,学者多疑为北齐人所书。经刻结体宏阔自然,富于变化,书艺之高、字体之大、规模之巨,世所罕见。《书法津梁》称其为“大字鼻祖”,康有为誉之为“榜书第一”。
经刻北断崖若斩,溪水漫石而下,似横阔短帘,名水帘泉。崖上有“枕流漱石”、“千古奇观”、“冷然清韵”诸刻。西侧石上有宋政和年间陈国瑞题刻。1965年,为使经刻免受冲刷,在崖北筑坝拦水西流。1982年,经刻四周建石栏保护。

高山流水

石坪东北原有明人刻《大学》,俗称大学圣经。万历年间都御史李邦珍在东侧巨石上大书“经正”,并有注语,劝人弃释归儒。《大学》经刻于清康熙年间毁。
经刻西北有巨石,高约5米,宽约13米,石辟为两半,上题“试剑石”,又名仙峡石。万恭于明隆庆年间依崖筑石亭,崖摩刻《高山流水亭记》。万历年间崔应麒摩刻草书《晒经石水帘诗》:“晒经石上水帘泉,谁挽银河落半天。新月控钩朝挂玉,长风吹浪暮疑烟。梵音溅沫干还湿,曲涧流云断复连。选胜具觞恣幽赏,题诗愧乏笔如椽。”亭于1965年移西山谷口,额“高山流水”,又额“源头活水”,柱联:“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
经石峪四面环山,深谷幽奥。龙泉峰耸峙于东,锐若茁笋;炮高岭横亘于西;涧水自东北三叉沟乱石中泠泠而出,绕龙泉峰流入中溪。
返回盘道北行不远,有石桥横跨,名注水流桥。桥西北危崖耸立,飞瀑散珠,如带若帘,名天绅岩,俗称水帘洞。岩顶山坳北侧有明代文学家钟惺、林古度、吴惟明3人即兴合作《水帘诗》摩刻。
天绅岩东北有群石峭列如笋,题刻“万笏朝天”,锐锋丛生,景观独特。
天绅岩北为登仙桥,俗称东西桥子。桥西南遍地红沙石,名红沙岭。桥北东侧有古洞如棚,可以容马,明代吴维岳大书“歇马崖”。旧传吕洞宾曾在此崖上留墨。
北为总理奉安纪念碑。1929年6月1日为纪念孙中山安葬南京而建。

柏洞

又北,古柏夹道,浓郁遮天,人行其中如入洞穴,虽炎夏酷暑而凉气宜人。清代张玢题“柏洞”。
柏洞北有古槐4株,高大擎云,蔚然葱翠,传为唐槐,其地名四槐树。后又衍生3株。1987年夏,路东一株古槐被风雨摧折,横拦盘道,游人自下而过,遂成拦路槐。

壶天阁

位于四槐树北,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明代称升仙阁,清乾隆皇帝登岱时拓建改今名,1980年重建。阁为跨道门楼式建筑,清嘉庆年间崔映辰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廷璐又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门洞有双柏自墙中横生,盘旋而上,堪称奇景。
阁北有元君殿,内置元君铜像;西北是回马岭坊;西为依山亭;东有乾隆皇帝御制摩崖诗刻3首。

回马岭

回马岭古名石关,又名瑞仙岩。此地山势陡峭,峰回路转,马至此不能登,故名。石坊后盘路岌岌陡绝,东南上而西北折,形似马蹄,故称马蹄盘。崖壁题“勒马回看岱岭云”。
岭东为十峰岭,峰峦重沓,夏多奇云,古称云岩;西南有云头埠,奇岩突起,烟云中若人立,似兽蹲;西为九峰山,重山横亘。
岭巅有金星亭,又名药王殿,其西为三大士殿。
岭西北是鹰石涧,涧东有巨石高耸如鹰而名。跨涧有步天桥,桥北为十二连盘,盘西有集《兰亭贴》题刻。

中天仙境

位于壶天阁北,又名二天门。此处高岭拦壑,土色黄赤,名黄岘岭,为中溪发源地。岭巅有中天门石坊。旧传泰山多虎,古人遂在坊东建二虎庙,祀黑虎神,以镇山兽,后殿毁。1972年拆除小庙扩建回廊式售货亭;1989年恢复二虎庙名,内塑财神赵公元帅手持铁鞭、身跨黑虎,并绘壁画。

转自:http://www.rowow.com/bbs/thread-45135-1-1.html7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