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云深处藏“武陵”]精彩游记、济南游记、泰山游记、曲阜游记

[游记][青云深处藏“武陵”]精彩游记、济南游记、泰山游记、曲阜游记

2007-10-13    gotosd.com

“‘东南’二字桃花园,探海石前玉龙泉。高阁长桥连古寨,星石如虎卧岭畔。”这是章丘青云岭下人人都会哼唱的一首民谣。青云岭不高,海拔仅有180余米。可别小看它,这里奇石、名士,还有如画的风景,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一) 青云八景石为首
青云岭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颇似《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之地。
青云岭位于章丘市双山街道办事处旭升村东酒坞东侧,当地人又称青云山。在记者攀爬过的山中,青云岭实在算不得高,海拔仅有180.9米。几个村庄分布在青云岭四周,错落有致,山上山下满是郁郁葱葱的绿树、果园。说它颇似“武陵”,是因为此地阡陌交通、鸡鸣狗吠,往来者皆是面带微笑的纯朴居民,一派浓郁的田园之风,更重要的还是因为青云岭上的好风景。
青云岭上住着一位老人,名叫周勇武。周勇武是当地的一位退休老教师,他把青云岭当成是自己的家园,仔细地呵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面对我们,老人非常自豪地说,青云岭上远近闻名的便是“青云八景”。一座小小的山岭,竟有八处风景,这不得不让我们好奇。跟随着这位老人,我们畅游青云岭。
且不说青云岭上的山水和曾经游览此地的名士,单是石头,便是青云岭一绝。在“青云八景”中,更是以奇石为首。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3月19日,清代章丘名士李慎修等人游览青云岭时曾盛赞青云岭“卷石皆奇”。其中尤以“仙人石”最神秘。
我们在青云岭东南方的一处山坡上,看到了隐于杂草中的一块大石板。石板长、宽约2米,猛一看它并没有什么稀奇,但仔细一看,石板上面竟然刻着“东南”二字。我们以为这便是传说中的仙人石了。没想到周勇武老人告诉我们,仙人石已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破坏了,这块石板是后人为留作纪念而放在此处的翻版“仙人石”。据说真正的仙人石上便刻有“东南”二字,而仙人石的神秘所在就是这两个字。当年,李慎修曾评价仙人石上“东南”二字为:“山上有石画‘东南’二字,非镌非写,传为仙迹。”
相传,仙人石上的“东南”二字是明代大书法家雪蓑子留下的。雪蓑子在这里刻上字后,人们发现,每到晚上,这块石头便会闪闪发光。据说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这发光的字。后来,有人为了保存雪蓑子的笔迹,便用锤子凿深了字迹,没想到却破坏了字的仙气,它以后再也不发光了。而如今,仙人石已不在,留下的只是后人的追忆罢了。
另外,青云岭上还有两大奇石,为落星石和探海石。只可惜这两景也已被破坏,如今,我们只能靠当地人的回忆来想象它们的样子了:
落星石原址在青云岭东部山脚下,高可半米,状如卧虎。李慎修曾说它“传为落星之精石”。而当地人也一直认为,落星石是天外飞来之物,充满神秘莫测之感。
探海石原址在青云岭东北角,如今山壁上还刻有“探海石遗址”几个大字,只可惜那块神秘的巨石却早已不见了。因为探海石的对面有一眼泉池,故名“探海”。
“青云八景”以石为首,如今却不见石“踪”,委实让人感慨万千。看来,“武陵”不喜陌生人,青云岭也更需要呵护。
(二)古桥古道赛“武陵”
探海石对面的那眼泉池便是玉龙泉。据村民讲,玉龙泉已于今年春天干涸。虽然没有了清泉,此处的植被依然葱茏翠绿。
经过玉龙泉,我们沿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前行。这条小路虽不是八景之一,却也颇有来头,据说它修建于清代,被称为青云古道。走在古道上,看着四周葱茏的山脉和远处无限蜿蜒延伸的青石板小路,整个村庄、山脉都充满了静谧、祥和,让人不禁感慨:这不是桃花源又是什么?
沿古道前行,不一会儿便走到一处古桥前。古桥为单孔石拱桥,长约15米,宽约3米。在这个山林幽静处,这座古桥看起来颇为壮观。一打听,才知此桥为八景之一的连云桥,当地人又称追云桥,为连接青云山与周边村庄之意。根据古桥的构造和风化程度,我们判断它应与青石板古道是同一年代。
离开连云桥,我们边走边徜徉在周边的美景之中,真是有种流连忘返的感觉了。
青云岭西山脚下的村庄中还有一道奇特风景——皂角抱槐。据村民介绍,这棵皂角树已有千年。只见它有两搂多粗,高约5米,虬劲粗壮的躯干蜿蜒盘绕,其中一枝甚至压到了旁边的土墙上,和土墙融为了一体。皂角树上挂着一个个青绿的皂角,让人看了有种果实累累的成就感。更让人称奇的是,就在皂角树裂开的树干中端,生长着一株碗口粗的槐树。槐树茂密的枝叶与皂角树的枝干相偎相依,一副融洽的样子。周勇武说,这棵皂角树是村里的神树,几年前一棵槐树种子落进了皂角树的树干里,没想到竟然就此生根发芽,长成了现在这副样子。从这之后,村民对这棵皂角树更加敬重了。
青云岭上的好景很多,但遭到破坏已经消失的好景也很多,走在青云岭的这一路,记者一直被这件事情困扰着,为它感叹着。其中最让人感慨的便是明远庵。如今在青云岭北山坡明远庵的遗址上,我们只能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明远庵”三个大字,还能在杂草丛中看出原先这座庵堂的地基。根据周勇武老人提供的碑刻拓片,我们得知此庵在明代隆庆年间,由东张官庄的村民周思旺主持重修过,至清代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又重修过一次。周勇武老人回忆,明远庵坐北朝南,其大门非常气派,上面分别写着“青云山庙”、“明远庵门”字样。大门内东、西两侧山墙上,镶嵌着当年李慎修等人游青云岭时留下的诗文碑刻两块。庵堂北面有一座正殿,东、西两侧各有一配殿,供奉着观音菩萨等佛像。很久之前,每逢正月十五便是青云岭庙会,前来赶会、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而且人们还要热热闹闹地唱上几天大戏。
斯人已去,繁华不再。站在明远庵的这片废墟上,眼前再美的风景都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三) 传世名篇颂青云
风景秀丽的青云岭,自然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
1749年3月19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青云岭上,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原来,这是章丘名士李慎修、韩尚夏、胡九霞等人,应东酒坞太学生周均衡之邀,正在游览青云岭。游到尽兴之处,李慎修大笔一挥,留下游记一篇:
“得山之趣,卷石皆奇;识水之情,盆池亦妙……景物攒簇,极岩壑林木之胜。清泉出山之阴,汇为池,甘洌澄深,赡足大众,旧名玉龙泉。山上有石划‘东南’二字,非镌非写,传为仙迹,亦不能究其由来也。山之东有大石作卧虎状,传为落星之精石。傍桃花园有茅屋十数间,春夏之交,落英缤纷,林树蓊蔚,流泉潺潺其中,宛然武陵异境也……”
简短几句话,却概括出了青云岭上的绝色美景。李慎修还觉得不尽兴,接着又挥笔作《临江仙·青云山八景》一首:“问水寻山成夙癖,行来到处勾留,青云又上小峰头。何年传八景?点凑亦风流。高阁长桥连古寨,桃花流水悠悠,仙人一去几千秋。天边惊斗宿,石上划银钩。最有高人耽胜事,招携指认同游,将来昆季旧朋俦。山头飞酒盏,岭畔把茶瓯。四面山光如画里,俯看绿树荫稠,题诗分韵任夷犹。神超三界外,真个上瀛洲。”
如今,李慎修题字刻文的两块石碑均被山下的好心村民保管起来,怕它们再被破坏,否则,青云岭可真是什么都不剩了。
离开青云岭,它的林木蓊蔚仿佛还在眼前,它的古山古迹依然让人感慨,它的风流名士仿佛还在吟唱:青云岭,好风景。如果,这里不曾有破坏,那它就是真得了“武陵异境”的外形内韵了。

转自:http://www.gotosd.com/ziliaoku/index.asp?id=5073&page=245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