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太原游记攻略浓缩山西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晋祠-走遍中国旅游网|ww. |
[游记]太原游记攻略浓缩山西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晋祠-走遍中国旅游网|ww. |
2007-07-16 cnzozo.com |
金人台四金人 金人台再往上就是对越坊,导游讲了一大堆对越坊的历史,也没有听明白,对越坊后是献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几步之遥,集中这么多文物和古建筑,实在少见。始建于金代的献殿是一个四面透光的大殿,全是木头结构,据说是用来摆放供品的,四面通风供品不容易坏,现存的是1955年用原来的材料翻新的,是晋祠三大古建筑之一。 献殿再往上,也就几米远,就是著名的鱼沼飞梁,看名字很复杂,雾山雾水的不知道是什么景观,其实是个四面通行的石桥,桥下面是鱼沼泉,也是晋水第二泉源,别小瞧这石桥,那可是最古老的立交桥,是极为珍贵的古建筑,从这也能看出山西人的精明,几千年就构思出现在的立交桥的雏形。过了桥,就是圣母殿,这就是晋祠的主殿,从进入晋祠开始,一步一个景观,一个更比一个著名,步步扣人心玄。圣母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建于北宋时期,它是晋祠的核心建筑,位于晋祠中轴线的最后方,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殿高19米,重檐歇山式结构,殿顶筒板瓦覆盖,黄绿琉璃剪边,整个殿宇富丽庄重、雄伟壮观。圣母殿内没有一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整座殿宇的受力点放在圣母殿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了,殿前廊和殿内显得十分宽敞。殿前廊上方有很多的字匾,看出历史上的人们曾经对圣母殿的崇尚,最著名的是慈禧老佛爷恩赐的“三晋遗封”和在不同位置字迹能凹凸变化的凹凸匾。 圣母邑姜 圣母殿内供奉圣母像是周武王王后邑姜,姜子牙的女儿,圣母端坐凤椅,头戴凤冠,面目端庄凝重,肩头批着绿色霞帔,服装色彩稳重和谐,衣纹自然流畅,整体形象雍容华贵,是晋侯的妈,也就是“晋”的娘,当然要供奉她。圣母像两边有宋代彩塑侍女像,个个栩栩如生,是晋祠三绝之首,导游介绍左排第二个塑像是著名阴阳脸,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殿外两侧还有两个金刚力士塑像。 圣母殿右边是苗裔堂,里面供奉的是送子娘娘,香火很旺,据说很灵。门口有口大铁钟,门前是晋祠三绝之二的“周柏”,据说距今3000多年,树径1.8米,树高18米,向南倾斜38度,树根部有个树节,像个眼睛,叫龙眼,摸摸不得眼疾,大树向南倒伏,被南侧的一棵柏树支撑,刚好周柏的树枝不压圣母殿,看来3000多年的修炼,树也能有灵性。 根据导游指引,沿着晋祠北侧经过善利泉亭、松水亭来到唐叔虞祠,西周成王之弟唐叔虞是晋国第一个晋侯,是晋国的开山鼻祖,当然,有其娘他就捞不着坐正殿。唐叔虞祠也叫唐叔祠,东与供奉关公的关帝祠毗邻,西有悬瓮山遥望,坐北朝南,门前有莲花池,院中建有享亭,外院周围还有碑廊。 晋祠唐叔虞祠的元代蒙古乐队塑像 享亭内有一组元代的抱着乐器女彩塑,应该是演奏乐队,塑像个个腰粗体壮,导游说那是元代蒙古妇女的形象,唐叔虞祠东侧有个不大房子,叫贞观宝翰亭,内有唐太宗李世民亲撰手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极为珍贵,是我国最早的行书大碑,门是锁着的,据说只有国家领导人来时才开放,有这么多珍品真迹的晋祠,你不服不中。 游过北侧的景点,随导游经白鹤亭,来到晋祠三绝的难老泉,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圣母殿两侧南北各有一个八角亭,亭下各有一泉,北为善利泉,南就是难老泉,加是中间的鱼沼泉,构成晋祠的三大神泉,也构成晋水的源头。北齐时有人取诗经中的佳句“永锡难老”,称为“难老泉”, 难老泉也有“晋阳第一泉”之称。据说泉水来自悬瓮山的岩层中涌出,然后从智伯渠西岸的石雕龙口流出,泉水温度为摄氏18度,冬温而夏凉,碧玉般清澈,奔涌不息,不过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喷涌的是循环水。淌出的泉水汇入一个小潭,潭中建有一个石舫,名为不系舟,舟前有个石柱叫中流砥柱,不知中流砥柱这个成语是不是从这里来得。 |
转自:http://www.cnzozo.com/html/citytravel/shanxi1/taiyuan/2007/note0321_14062.shtml6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