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孙中山先生当年的山东之行 |
[游记]孙中山先生当年的山东之行 |
2008-06-10 eweihai.com |
刘冠三接着说:“先生提出了一个宏伟的实业救国计划,令我们大家备感兴奋,但是我觉得有一些方面不太实际,比如用10年时间修筑20万公里铁路,是不是理想太高了?”孙中山马上反驳道:“此亦并非空言。以两年募齐资金,两年测量线路,有五六年工夫,可以全路告成,并非大言夸众。当然,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但求主权不丧失,无论何国包修,皆未尝不可。” 说完这段话后,大家专心欣赏起崂山的秀丽风光。金秋的阳光照耀着崂山的层层峰壑,重重青山、团团绿树、簇簇鲜花,被阳光一照,变得飞金滴翠。孙中山深情地叹道:“这儿的风景真是太美丽了,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这里。”与孙中山同行的魏宸祖指着远处的海面,惊奇地喊道:“看!那是什么?”此时,遥远的海天交融之处,映现出一幅巨大的变幻莫测的图象,时而是一座城市,房屋林立,人来人往,一片繁荣;时而又成了一幅农村的丰收景象,稻菽千层浪,麦穗随风扬。徐镜心感叹道:“多么壮丽的海市蜃楼啊,太难得一见了。”孙中山兴奋地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华民国啊!” 历史事实证明,孙中山先生当时的实业救国理想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但是通过他到山东的视察,却使山东出现了兴办工商业的高潮,至1915年,全国共有注册工厂19321个,使用动力的仅478个,而此时山东已有工厂936个,有121个使用了动力,居全国第二位。 ·相关链接· 孙中山“国父”称谓的由来 尊称孙中山为“国父”,始于1940年3月21日国民党中常委的决议。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同年5月18日至25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届三中全会。会上通过决议,表示今后“除全体党员正式投票选举代表而投票选举之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责外,不能更有总理”,所以,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都没有从组织制度上规定其党的领袖及其名称。直到1938年春天,才在武昌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实行领袖制,领袖的名称为“总裁”,其职责是“代行总理之职权”。蒋介石当时当选为总裁,汪精卫当选为副总裁。“总理”这一名称一直为孙中山所独有。 为了表示对孙中山的敬仰与爱戴,1940年3月21日,因孙中山“倡导革命,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国民党中常委会议一致决议尊称孙中山为“国父”。这就是孙中山“国父”称谓最初的由来。 1941年,南京的汪精卫伪中央政治委员会也通过了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的议案,并且制定了致敬的办法。办法规定:“各级政府、各合法政党及人民团体、机构均应在礼堂或集会场所正中,于国旗交叉下永远悬挂中华民国国父遗像,并附挂国父遗嘱”;正式集会开会时,应向遗像行礼三鞠躬,并恭请遗嘱等。1942年,汪精卫还下令将中山陵园管理机构命名为“国父陵寝管理委员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名称改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虽然很少使用“国父”的称谓,但人们对孙中山的尊敬还是一以贯之的。
|
转自:http://www.eweihai.com/travel/culture/past/2006-7/29/10234425263_2.html2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