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东游记四,广州南海神庙 |
[游记]广东游记四,广州南海神庙 |
2007-12-04 sina.com.cn |
本来准备好今天的文章是江南水乡乌镇,但就在十几个小时前的昨天下午,我去了南海神庙深深的打动了我,因此决定新鲜推出南海神庙游记,同时这篇游记也是本人博客文章中照片最丰富的一篇游记,以飨支持我的博友。 南海神庙坐落在广州黄埔区庙头村,是我国古代东南西北四大海神庙中惟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的一处重要史迹。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中国古代人民祭海的场所。它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隋开皇14年(公元594年),隋文帝下诏为祀奉南海海神祝融而建立南海神庙,唐代首次扩建庙宇,以后屡经修建。是我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惟一留存的一座,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古庙地处珠江出海口,庙前波涛浩淼,中外船舶出入广州,船员按例要到神庙内拜祭南海神祝融,祈求保佑出入平安,一帆风顺。 南海神庙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庙宇宏伟深广,在“海不扬波”石牌坊内,庙横阔22丈,纵深32丈,立体建筑五进,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后殿。 仪门两侧有复廊,大殿前有东西两廊,均为清代以来重建的: 因为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碑刻,故神庙又有“南方碑林”之称。南海神庙内留存的文物除石刻外,还有铜鼓、南海神玉玺、铁钟等。此外,波罗树、红豆树、木棉树等古树名木参天,也为神庙添色不少。 石人石兽: 文武官员: 残破的石兽也随处可见: 浴日亭是自古以来旅游者观看海上日出的好地方,宋代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即指此处。千百年来,虽海岸线逐渐地南移,浴日亭周围也变成了一片滩岸,但登亭远眺,仍可一览山海胜景。现在的浴日亭为1953年重建。亭呈八角形,两级飞檐,翼然如雄鹰展翅。亭内有诗人苏轼《浴日亭》诗碑和明代广东名学者陈白沙步东坡原韵题诗的石刻,全碑以茅龙笔草书,极尽豪雄洒脱而自然的气派。 北宋绍圣初年(1094年),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至岭南途中,在广州停留,慕名拜祭南海神。他登上浴日亭,惊叹这大海的壮阔,太阳的辉煌,天地的浩茫,庙宇的古朴,便感怀身世地写下了“南海浴日亭”一诗:“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正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诗因亭作,亭也因诗威。有好事者将苏东坡所吟之诗刻到石碑上以作留念。碑立亭中,亭也因而叫做浴日亭。后名声渐渐远播,更有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观赏“海中浴日(因神庙古时叫波罗庙,故又叫为“波罗浴日”),亦留下不少与苏东坡应和的诗句。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人陈献章的《浴日亭和苏东坡韵》一诗。诗是这样写的:“残月无光水拍天,渔舟数点到湾前。赤腾空洞昨霄日,翠展苍茫何处山。顾影末须悲鹤发,负暄可以献龙颜。谁能手抱阳和去,散入千岩万壑间。” 南海神庙被认为是岭南百越的祖先,一直受历代皇帝尊崇。每年农历2月11日至13日为海神的诞期,庙辖15乡举办庙会(已有1000多年历史)祭拜和游神活动,演戏三天,商业集市,热闹非凡,引来附近地区众多的参神游览者。 下图为明太祖御碑,为朱元璋假借上天之手,摘下了前朝皇帝们给南海神祝融加封的众多头衔。 神庙的对面就是黄埔电厂,古老的建筑和现代厂房在这里结合在一起。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ee6ec2601000axb62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