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关于灵川县名的由来 |
[游记]关于灵川县名的由来 |
2008-05-22 baidu.com |
最近在阅读南宋地理学家,曾经做过灵川县尉的周去非的著作《岭外代答》,在其中特别描述了灵川县的灵岩。这是一篇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现摘录以供大家欣赏! 《岭外代答》 地理门·008 灵岩 洞穴有水,然后称奇。桂林诸洞,无虑百所,率近在城外数里,俱有可观。若水东之曾公岩、兴安之石乳洞,皆有流水自洞而出,施直桥横槛其上,遨游者得以徙倚其间。异于他洞者,空明幽遂而已。虽然,未若城南之水月洞,东江之龙隐岩也。水月中通,形如半规,江流贯之,中有石桥,可以觞客。龙隐修曲而高明,江流贯之,鼓桌而入,仰视洞顶,夭矫乎真龙之脊胁也。范石湖谓二洞奇赏绝世。融州老君洞亦通川流,中有一洲,其旁高岑有乳石滴成老君之形,须眉衣冠,无一不具。张于湖榜曰:“天下第一真仙之洞”。以是知凡洞必以川流为贵也。虽然,二贤所赏,水深数尺,广才丈余耳。若夫桂之灵川县,有灵岩者,二贤未知也。是岩也,大江洞其腹,水阔二十丈,深当倍之。余尝摄邑灵川,天久不雨,往祷于岩。方舟造洞,遥望大江平阔,直抵山根,横有一线之光。迩而望之,乃知洞穴表里明彻而然也。即其洞口,水面阽阽,正将枕山不可得入者。舟子击水伏而进,仰视洞顶,与水面相去才丈余。水与洞顶,皆平如掌。舟入渐深.楫声隐隐震洞,固已骇人心目,人声一发,山水皆应,大音叱咤,洞虚裂。当岩之中,洞顶穹窿如宝盖然。其下即神龙所居也。余敛板焚香,巫者以修绠下瓶汲深,奉之以归,辄有感应。是江也,西通猺洞,日泻良材,贯岩而下,水深不可施篙,撑拄岩顶而后得出。余求之事实,谓此江古来绕出山外,忽雷雨数日,神龙穿破山腹,以定窟宅,遂命曰灵岩。县曰灵川,亦以是得名。今洞旁山觜,尚有故江迹存。噫!此岩水色沉碧,雄深严静。人至其间,若有神灵左右之者,诚非游观之地。去城三十里,不若诸洞之迩于人,所以未蒙赏音,惜哉! 《岭外代答》 宋代地理名著。周去非撰,共十卷。周去非,生于绍兴五年(1135年),卒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字直夫,浙东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初,周去非曾“试尉桂林,分教宁越”,在静江府(今广西桂林)任小官,东归后于淳熙五年撰此书。 周去非自序称此书本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加以耳闻目睹的材料而成。共录存二百九十四条,用以答客问,故名曰代答。书分地理、边帅、外国、风土、法制、财计等共二十门,“今有标题者十九门,一门存其子目而佚其总纲”。它记载了宋代岭南地区(今两广一带)的社会经济、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以及物产资源、山川、古迹等情况。其中外国门、香门、宝货门兼及南洋诸国,并涉及大秦、大食、木兰皮(故地在今非洲西北部和欧洲西班牙南部地区。约自1056年开始建国,至1147年灭亡。) 诸国,反映了当时岭南地区与海外诸国的交通、贸易等情况;边帅门概述岭南沿边各军事建置的渊源、演变和辖属;法制门列举一些当时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方面特殊规定;财计门记载当时岭南地区的财政、商业等情况,并附有统计数字,这些都保留了许多正史中未备的社会经济史料。所记条分缕析,较以前记载岭南情况各书叙述为详,参考价值甚高,是研究岭南社会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原本已佚,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注释:(一)张于湖----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聚士,宋绍兴二十四年状元,《宋史》有传。乾道元年七月至次年四月,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 (二)是江,嘉庆《广西通志》九六引《名胜志》谓即西江。按,当是《寰宇记》一六二所载之甘水。《记》曰:“甘水在灵川县北三十里,其源出融州北界,潭洞涓流,引派百余里。经灵川县西南,穿过大山下,萦回五百余步,江阔十丈,深一丈,东流经甘棠驿南,东注漓水。今邑人呼为甘岩,即此水也。”此水今名龙岩江。张莲甫《湘漓溯源》云:“漓水自桂林而上,水源之大者在灵川县境,有龙岩江。。。。。龍岩江有三源:出兴安之柴石界,流入县境者曰东江;出龙胜灵川接界之牛颈隘下者,曰西江;出县属西北隅之江洲坪者,曰流峰江。西江水源最长,东南流进蓝田堡,已通簰筏。至梭子田纳东江。至龙脊纳流峰江后,可通舟楫。再穿龙岩,名龙岩江。流经潭下墟,甘棠渡,过金龟渡,东会于漓江。。。。。。循流溯源,一百二十里”
|
转自:http://hi.baidu.com/glmxm/blog/item/25a8e2cc13ad451401e9288a.html4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