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布尔津 |
[游记]布尔津 |
2008-05-22 live.com |
2007/10/6 D2 2007.09.19 - 沿着217国道,我们乘车前往布尔津,800公里的车程,行车约10小时。因为晚上要住在布尔津,我们的行李也随车和人一起走。这几天都是这样,每天要住在不同的地方。新疆的公路修得很宽很长很直,总是一眼望不到头。殊不知,在新疆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修这样几百公里长的公路需要多少劳力、经费、和时间,需要克服怎样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每个收费站前都赫然竖立着一块牌子“贷款修路,交费还贷”。想象着曾经有多少代人曾经为新疆的建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汗水,不忍感到心酸。 沿途经过久负盛名的克拉玛依油田,看到非常多的磕头机,在那里一下一下不停的磕着。导游说从最早1958年1号油井出油至今,这里还在不断的出油。打一口井的成本是60万元。在新疆,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就在克拉玛依,算上不工作的所有家庭人口,每年人均收入达到10万元。但是可以想象,克拉玛依人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幸福到哪儿去,因为在这个一眼望不到边的油田里生活,即使有钱也换不来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新疆,喀纳斯河和禾木河两条支流汇入布尔津河,然后流入额尔齐斯河,这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根据国际公约,对于跨国的河流,任何国家都不得在上游截流。但是克拉玛依的石油从地下300至600米被抽走后,如果没有水及时补充,地下将会空洞造成地面塌陷。正是由于我国强大了,我们与邻国谈判征得同意,修了大型水坝从额尔齐斯河截流把水注入克拉玛依被抽走的石油地下。这是国家635工程,由于违背了国际公约,在正规的媒体上从未报道过,只在当地的内部参考消息上有刊登。 一路上见到了很多动物:牛(黄牛、花牛、奶牛),羊(绵羊、山羊),马,驴,野鸭,白鹤等等。感觉它们在那蓝天白云下呼吸着新鲜空气生活很悠闲自在。 沿途还看到了泛白的盐碱地,以及大片大片的棉田,当地的妇女们在田里采棉花,然后收集在一个个白色的袋子里,整齐的码在田间,一番丰收的景象。导游说有些白色的袋子里装的是番茄,用于出口的,这里的番茄籽是红色的,很甜,不象我们在北京吃到的是绿色的。这在后来的团餐中得到验证,我们几乎每顿饭都有番茄炒鸡蛋,那番茄籽儿确实是红的,吃不出酸味来。 下午我们沿途参观了世界魔鬼城,这里是我国罕见的雅丹地貌的风蚀城堡。其实这里没有魔鬼,“雅丹”在维吾尔语里是“陡壁之丘”,是千百万年来为风力所塑造的。这里有各种奇形怪状的山丘,有的象孔雀,有的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有的又象西藏的布达拉宫。说它是魔鬼城,是因为每当遇到大风天气,风从这些山丘中穿过,会发出“呜呜”的怪叫声,象神话中魔鬼的狂嗥,听起来叫人毛骨悚然。幸好我们是在烈日当头的白天参观,没有心惊肉跳的感觉,不过那里的紫外线着实厉害,老公都被晒曝皮了。电影《七剑》、《英雄》就曾在这里取景拍摄过。我们在那里还遇到了北京交通台“1039西游记”大型自驾活动的十几辆北京现代途胜越野车,正好今天途径这里,车队颇为壮观,每辆车上都贴满了赞助单位的广告贴。 这里要说个插曲,因为我们坐车时间比较长,公路两旁多为戈壁、棉田、油田,大家需要方便时就不是很方便。每当好不容易遇到个加油站,导游就会说“前面就是歌厅了,大家要唱歌吗?”“唱!”显然大家谁也不愿意向自己的身体挑战,集体唱歌。有时2个小时也遇不到加油站,大家就只好唱山歌了,我们的维吾尔族司机小伙儿小Keddy(音译)操着新疆味的普通话指挥:“男左女右,不要走错啊!”
|
转自:http://yuesummermoon.spaces.live.com/Blog/cns%21E2B6BA8AE797187A%21257.entry2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