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喀什噶尔

[游记]喀什噶尔

2008-05-22    sina.com.cn

喀什噶尔——有点忧伤的木卡姆

2007-08-20 08:34:50

大中小

标签:喀什/木卡姆

在中国的地图上,你的眼睛一直向西,向西,再向西。找到新疆,找到喀什,再向西南方向,你会看到崇山峻岭的喀拉昆仑山和昆仑山上,有一条细幼的河蜿蜒而下,这条河上标有一个陌生又好听的名字——叶尔羌河。河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部,划了一个弧和塔里木河连接在了一起。一大片一大片黄色的沙漠,一小块一小块人类可以居住的绿洲。沿着这条河滋养的绿洲生活的人,他们把自己称作刀郎人,他们把这条叫叶尔羌的河称作刀郎河,他们把自己唱的歌跳的舞叫做刀郎木卡姆。——记者:南香红

2002年初春,作为外省常驻西南片区的新人,在即将正式返调的最后,我应邀随同云南卫视一个编导朋友和他的栏目组,一同去了次新疆,而就是那次短短的南域体验令我魂牵梦绕至今,迟迟难忘。随着他们在喀什地区的九天里,我们总共行程近二千余公里,遍访了以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县为中心的16个镇,41个乡、上百个村委会点和11个农、牧、林场,这等于走遍了半个南疆喀什噶尔。期间接触到从驻军到乡村各级各色人物和各族群众上百人,在极度疲惫不堪的同时,收获的喜悦也同样尽现,尤其是对异域风情中那些或豪迈或悠长的音乐曲调里,体味出的那种神思恍惚让每人个的眼睛和脸庞都如痴如醉。

这是个音乐专题制作组,来的目的,就是探寻作家王蒙说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听到刀郎木卡姆时所受到的冲击和震撼。“1964年被“流放”到新疆的王蒙来到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县,早晨8点,他就听到了两个年轻女人的大声歌唱,她们一边干活,一边唱,那歌声就像“呐喊一样”,“响亮、多情、急切、期待回应”,“又像是一种挑战,放肆地发泄,自唱自调,如入无人之境”,她们整整唱了一个上午,中午稍稍歇息,下午又一直唱到太阳快要落山”。这段调研资料里的字里行间在那九天里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喀什,古称疏勒。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000年余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就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74年,东汉名将班超出任西域都护,在此戍边长达18年之久。到唐代,这里又是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的疏勒镇。由于那次是跟随专题组,绝大多数活动都围绕着工作主题进行,所有的日程都在木卡姆音乐上浸透,所以我在这里不在以旅行者的视角去描述喀什的地理民俗和人文风情,尽管喀什噶尔是那么的纯厚与悠远。此时的这里,我们仅从他们的音乐中进行资料性质的简述。(以下参考了各类资料)

提到木卡姆就不能不说说刀郎,“刀郎”,一词的汉译,是“一群”、“成群而居”,刀郎人,也就是成群居住的人。麦盖提县志载,这里直到1928年才设“三等县治”,原来只是一个居落。至于刀郎人来自何处,更是有诸多说法,一种是刀郎人是古代莎车王流放的罪犯、囚徒,他们在这蛮荒的地方狩猎游牧,定期向莎车王缴纳猎物作为供品。另一种说法是刀郎人是蒙古人的后裔,蒙古帝国征战亚欧的过程中,一部分战败的将士不甘心沦为囚徒,逃入沙漠边的荒林,成为后来的刀郎人。

虽然无法确定哪一种说法更真实,但学者们都注意到了刀郎人与维吾尔人的不同。比如他们的面相,有浓须黑发者,也有皮肤白皙者,有高鼻深目,近于欧洲人的,也有面部扁平蒙古人种的特征更明显的。他们的语言,有些词汇是维吾尔语中所没有的。他们的宗教信仰似乎更为淡泊,妇女少有蒙面纱的,女人也可以参加刀郎木卡姆的舞会。他们可能是最后一支融入维吾尔族的人,接受伊斯兰教也是不远的事。如今他们的很多历史都淡漠漫散了,只留下一个名字:“刀郎人”。

而木卡姆是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现在把它作为一种大曲的转意,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人们通常说的十二木卡姆就出现在公元16世纪的叶儿羌汗国,就在现在刀郎人居住的刀郎河边,也就是今天的喀什一带。当时,那位美丽的叫做阿曼尼沙汗的王妃,她非常的喜欢木卡姆,召集了很多那个时候的艺术家,把散落在当地民间的乐曲收集了起来,规范成12套大曲,全部演奏下来需要超过24个小时,那些曲子流传下来就是著名的新疆12木卡姆。

我们现在知道的十二木卡姆是1951年一个叫吐尔迪阿洪的木卡姆老艺人唱的。一名叫万书桐的汉族音乐家,用一台美军留下的处理品——老式钢丝录音机,把这流传了千年的恢宏的音乐作品捉住并保留了下来。5年之后,吐尔迪阿洪就去世了。从此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够完整地演唱这24小时的“长歌”了。尽管现在有了非常先进的科技手段,人们也想尽办法培养后辈,但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整地演奏(唱)十二木卡姆。

从中国新疆最东面的哈密地区到摩洛哥的塔尔法亚,在东西长达12000公里的范围内,19个伊斯兰国家的4亿多人享有这一文化盛宴。如果用一条红线将这些地点连接起来,就是一条和丝绸之路完全吻合的道路。丝绸之路是一条物质交流之路,又是一条音乐之路。今天的木卡姆是这条音乐之路的最好见证。一个绿洲到一个绿洲,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一段行程到另一段行程,一个又一个民族在同一格式里填加了自己的色彩,每一次传递,既是一次继承,又是一次创造。

在中国之前,伊拉克的《伊拉克木卡姆》、阿塞拜疆的《阿塞拜疆木卡姆》、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沙土木卡姆》已经申请并分别列入了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因其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民众性而再次被列入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书》中。对刀郎木卡姆的描绘里面用了“野性”这个词,刀郎木卡姆所有套曲都是由苍老的男声呼唤开始。一行十多人跪在沙地上,所用的乐器都保持静默,一个沙哑的声音开始起调,那声音端直着向云端爬升、再爬升……连续十二个呼唤后才放声唱出。但只要明白了刀郎人对自己生活的村庄的命名,就会理解他们文化里什么才叫做蛮荒僻远。“央塔克”乡,意思是骆驼刺;“尕孜库勒”,意为大雁翔集的沼泽地;“库木库萨尔”,意为大沙包一个接一个。湖沼、沙漠、荆棘、荒凉、闭塞。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3682d01000a3q.html21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