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喀什印象(二) |
[游记]喀什印象(二) |
2008-05-22 sina.com.cn |
新疆行——喀什印象(二) 2007-03-29 18:03:57 大中小 在喀什的大街小巷,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有的建造精美,有的非常朴素。我发现在中国但凡有人群聚居的地方,不论什么民族、什么宗教信仰,都建有许多寺庙,在喀什也不例外。我们正在街上走着,忽然听见有人大声喊着什么,忙问小张是怎么回事。小张说,这是穆斯林要作礼拜了,虔诚的穆斯林每天要做五次礼拜,每到做礼拜的时间,阿訇就会站在清真寺的凉台上呼唤人们。每当这时,人们就会放下手里的活计到寺里去做礼拜。在一个市场门口,我看到许多走不开的生意人就地站成几排,面朝麦加的方向默默祈祷。 说到做礼拜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始建于1442年的艾提尕尔清真寺。该寺是新疆也是全国最大的清真寺,是全疆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艾提尕尔,意为节日礼拜场所。小张说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成千上万的伊斯兰教徒都会集结在礼拜寺及大门内外的广场上,身着节日盛装的维吾尔族男青年会跳起“萨满”舞,场面十分热闹。这座清真寺庄严雄伟,砖砌的方形拱寿门楼高达12米。正门楼以浅绿色为主色,布满精细的刻花。进门后是一个宽大的广场,与广场相连的礼拜寺和教经堂极富伊斯兰特色。由于伊斯兰教所信奉的“真神安拉”是没有具体形象的,所以大殿里面没有神像,中间只有一个木质的类似小清真寺一样的物体。整个寺内除了几间大殿和净身室外,并无其它特别之处,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金璧辉煌。 在艾提尕尔清真寺的后面有一条叫“依斯坦布依”的老街,也是维吾尔族人聚居的地方。街上店铺林立,以制作和销售维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为主,被称作手工艺品一条街。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铁匠铺里的维族汉子、卖鸡蛋的维族大妈、清真寺门口晒太阳的老汉都显得十分悠闲自在。路上不时可以看到蒙面的维族妇女,有些干脆像阿富汗妇女一样连眼睛都不露。据导游说蒙面纱的都是宗教信仰比较强而且已经结婚的妇女,没结婚的少女只戴头巾不蒙面纱。 喀什盛产水果,走在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卖水果的摊贩,许多水果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喀什地处南疆,阳光充足,气候适宜,为瓜果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一年四季干鲜瓜果不绝于市,如石榴、葡萄、无花果、桑椹、蟠桃、阿月浑子、核桃、沙棘、伽师甜瓜等。由于当地的气候和土质与内地不同,所以在喀什吃过的水果全都香甜无比,内地的水果根本没法相比。喀什还有一种名贵的特产叫巴旦木,是维吾尔人最珍视的干果,常用它待客赠友,还把它的图案绣在衣帽上,雕刻在建筑物上。巴旦木是巴旦杏的核,杏肉不能吃,可吃的是香甜可口的果仁,营养十分丰富。小张说巴旦木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在喀什的维吾尔医药中,60的药都配有它。听她这么一说,我一下子买了一大包,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在喀什的东面有一个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当地人称为大巴扎。喀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是中西亚交通的要塞和枢纽,又是亚欧大陆包括丝绸、陶瓷、玉器在内的各种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当年由西安出发的商旅,无论走天山南路还是走天山北路,均在此地汇合,所以喀什甚称我国西部最早的国际商埠和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这里的巴札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喀什的大巴扎非常大,丝绸、玉器、民族工艺品、食品应有尽有,女士们一到这里就走不动了,害得导游一个劲地催她们快走。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cdd21010008u6.html1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