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天独自转欧洲(16) 德国海德堡

[游记]20天独自转欧洲(16) 德国海德堡

2007-07-31    ctrip.com

去的是路德维希港,在德国南部,离海德堡很近。从瑞士的奥腾转乘德国火车,中间只有5分钟的时间,票上并没有显示换车的站台信息。我急中生智,见两个小伙子跳下车就跑,估计和我换的是同一趟车,赶忙冲上前去把我的票递给他们看,果然,他们说:“你跟着我们吧。”

上了车,以为自己走错了车厢。四个座位一组,中间的桌子又宽又长,车厢里还有个带衣架的穿衣镜。我不得不打搅一位正在吃苹果的先生,向他确认这是二等舱吗?“我想应该——是吧”。这位先生嘴里含着苹果,回答我的问题时有些尴尬。呵呵,德国人真讲礼貌。

和瑞士相比,这里的窗外风景完全不同,没有山,只有平原,乏味得紧。椅子还没坐热,两名车警经过时发现了我,立刻眷顾我出示护照,又被特殊照顾了一次。

最娱乐的德国人

不久,我旁边的座位来了位先生,他的存在颇具娱乐性——太不像德国人了。他落座后的第一件事是搬出笔记本电脑,然后就兴奋地在上面忙活起来,我瞥了一眼,是些表格。折腾了一阵子,可能觉得无趣,关了电脑掏出手机开始打电话,只听他高声谈笑着,在这沉闷的车厢里显得格外刺耳。我瞟了一眼刚才吃苹果的先生,他正闭目养神;而远处的另一位先生正盯着我的邻座看。所有的人都在听他广播——当然,我是只能听声音了。于是我猜想,这是个对自己的境遇相当满意的人,满意到需要随时随地地抒发。在电脑上继续工作是对自己的抒发,打电话是对朋友的抒发,旁若无人的声调是快乐到向陌生人间接地抒发。没准儿是给逼出来的,要是在意大利,他可能早跟对面聊上了。还好,他并不讨厌。我刚把头转向通道他就知道我要出去,立刻起身让开;我一抬头,他就知道我要拿行李,马上就帮我拿下来了。我猜他是个做销售的,又外向又有眼色。

当然,这一路我也没闲着,他一拿出电笔记本,我就掏出了纸笔记本,开始接着写我那旅行流水账日记,一直写了两个小时。本来想偷懒,旁边来了这么个勤快人岂不显得我太无所事事 。这也是我唯一得闲的功夫,所有的日记都是这样记下来的。每当我不停歇地在纸上运笔如飞的时候,都能感应到周围惊诧的目光,哼哼,象形文字!密密麻麻,而且是双面儿(当初为了减轻重量,只带了一个薄记事本儿,不得不一省再省)!让他们晕菜吧!我也藉此机会向各国人民充分展示我,一个中国旅行者的有思想,有文化和有情感。

十年前就定了

4个多小时后,车停在了和路德维希港相邻的曼海姆车站,我的德国朋友托马斯和女友玛丽亚已经在站台等我了。托马斯是我的老朋友,有一半日本血统和一半德国血统,虽然生长在德国,骨子里却有着天然的东方情结,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比较容易沟通。2000年在香港重逢时,我见到了他的西班牙女友玛丽亚。此时,托马斯感慨地摇着头地说:“十年前你说有一天要来看我,当时我觉得不可能,现在居然变成真的了!”

那是1994年的夏天,在韩国汉城附近的一所校园,我曾对他说,也许有一天,我会站在门外摁他家的门铃。十年,这段路有多长。

“中国的确变了很多,变得太快了。我真没想到有一天你真的会来看我。”他还在感慨,驾着他那辆单门小轿车。而我想说的是,我始终坚信在我生命的长度里,应该可以够得到他家的门。

十月一日(第16天)

他是唯一的风景

路德维希港是个毫无特色的工业城市,玛丽亚告诉我,我来之前托马斯苦思冥想,想我逗留期间有什么景点可以参观,最后得出结论,他就是唯一的风景了。所以到达的第二天,玛丽亚陪我去了曼海姆,坐轻轨也就十几分钟。那儿有一个植物园,进去有中国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乌瓦粉墙,不算太坏,除了新点儿。老实说,的确有些乏味。

玛丽亚又带我去一家食品店喝咖啡。这是家专卖健康食品的连锁店,环境很好,有烘制的蛋糕,三明治,甜品,香肠,芝士,蔬菜等,提供各种饮料,来源都是绿色食品。在伦敦街头也见过这样的商店,忘了名字了,有可能是同一家。玛丽亚是个环保主义者,推崇吃健康食品。我对所谓的健康食品没有特别的热衷,还有些持怀疑态度,因为不确定这个“健康”的程度;而我的记者老师比我更持怀疑论,有一次做一个有关食品的节目,他谈到基因食品和绿色食品,说基因食品很明显,但绿色食品的来源很“抽象”。但我还是在玛丽亚的热情邀请下喝了一杯健康咖啡。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起身去视察托马斯工作的路德维希港医院。托马斯是心脏科大夫,此时已经下班了。被他介绍给他的同事,又参观了他的办公室,他说他很少有时间呆在办公室里。这是个半私半公性质的医院,有不错的声誉,大而干净,但据说缺大夫。大夫们一周工作6天,周六是没有报酬的,超时还没有加班费。——什——么?!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在说德国吗?就像听见有人告诉你,中国人都住在草坪上的小房子一样。而托马斯说,这是真的,你可以抱怨,但没人解决。“医生不能不来上班呀,病人怎么办?” 

原来德国人民也过得这么无奈。这我还真没想到。

托马斯的公寓很小,和中国的小一居室差不多,但位置好,在市中心,他平时骑会儿自行车就到医院了,这也是让他享受的一件事。所谓的市中心,并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象,很安静,多数人都在使用公共交通。这位老弟固守着一份精神家园,拒绝商业文明的侵蚀,比如他坚决不使用手机,尽管和他有关系的两个国家在这方面都堪称强大。还好,他没有拒绝电脑,我当晚就在他那儿把相机里的照片刻出来了。

玛丽亚平时住在海德堡,这次专程过来陪我。晚上我们煮通心粉吃,和昨天一样,他们用橄榄油拌了一大盆绿叶子,简直是两只兔子。吃完饭,玛丽亚又做了她最拿手的巧克力穆司让我尝,味道好极了。但托马斯拒绝吃,他怕发胖。

十月二日(第17天)

这一天当然是去著名的大学城海德堡,有人形容它是德国最美的城市。玛丽亚本想陪我去,但我婉拒了她的好意,让她好好休息一天吧。为了买次日去比利时的火车票,我遇到点儿麻烦,所以到海德堡已经将近中午了。

按照玛丽亚的建议,我从著名的哲学家小径开始了对这座城市的访问。

这是在山腰间开出的一条小路,不宽,一侧紧贴着山,另一侧可以看到流经海德堡的内卡河和河对岸的景致。几把长椅面河而憩,从这里能清晰地看见河中央横跨的一座砖红色的石孔桥,它就是旧桥------海德堡最古老的桥,也是这座城市的象征。而在河对岸的山上,那掩在绿树丛中的砖红色建筑群就是闻名遐尔的海德堡古堡了。

内卡河静静地流淌,水是蓝的,桥是红的,山是绿的,清清秀秀,窈窈婷婷,实在是不负美誉。两对夫妇悠闲地坐着,一个小伙子拿了本儿书聚精会神地读着,旁边靠着辆自行车。唔,留一个黄昏和清晨在这里其实是很值的。小径偶尔有游人经过,很幽静,据说以前黑格尔和歌德常来这里散步。但在我眼里,它更像一个给恋人或朋友准备的地方,而不是给哲学家,至少走在这条路上,没能擦出我的思想小火花儿,只忙着向山下张望了。

从一条古老的砖砌的狭长小径(Schlangenweg)下山,正好对着旧桥,过了桥那端的一个双子塔式的门便进了老城,这儿集中着海德堡古堡,海德堡大学,马克广场和一系列历史景点。

海德堡古堡建于十三世纪的古城,座落于国王宝座山的山顶,建筑结合了哥德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十七世纪时,法国人曾两度摧毁城堡,这里重建过几次,到十九世纪末才基本恢复原貌。城堡内的主要景点有伊丽莎白拱门,大酒桶和酒窖,药品博物馆,花园和谢菲尔平台等。

我是从后门上古堡的,要爬很长的一段陡坡,累得直喘。但上面的确有好风景,从这里看山下,景色比从对岸看更胜一筹,老城的全貌也尽在眼底。这个古堡屡遭劫难,被重建几次,却又数次被毁,所以如今只剩残垣断壁,但角楼依然完好。一些建筑被毁得只剩几面墙单薄地矗立着,上面却有一排排完整的窗户的轮廓,望过去映着蓝天,当然就是一排排的“天窗”了。

没被毁的被用做博物馆了。其中一个是酒桶博物馆,瞻仰了一只世界上最大的木酒桶,一整间屋子差不多都是它的,旁边挂了块儿牌子,标明它的容量:能装221,726公升的酒。据说当初是为了给士兵供酒才有了它,让人不由得怀疑,城堡落到今天这一步是不是跟它有直接关系。

绕到古堡的前门,看到的是伊丽莎白拱门,传说,这是为了庆祝一个叫伊丽莎白的女人的生日,在一日内建造完工的,因此而得名。连着拱门的墙几乎残破到没有,她却安然傲立,风姿卓越。门前门后都有树,所以门里门外两重风景,尤其是外面,树枝垂下,正好挡在她的前额,很是勾人呐!我可为她拍了一张可以拿去刊登的照片!总之,可能因为身处山中的缘故吧,虽然是残破的遗迹,这里却绿意盎然,在这里参观,固然少了点儿历史的沉重感,却多了份心怡的享受,应该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从城堡出来,为了找邮局,从那条最长的步行商业街——豪浦特街穿过,是条非常漂亮精致的街道,游人熙熙攘攘,小店别致可爱,酒吧也不少,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室外的桌旁喝啤酒吃东西。向一些学生问路,他们的鼻子上散落着些小雀斑,有礼而羞涩,和我见过的英国学生完全不同。不知是偶然还是海德堡的文化使然?

寄完信在城里闲转。真羡慕海德堡大学的学生,整个老城都是他们的学校。要了只蛋筒冰淇淋,这是去意大利添的爱好,味道差点儿。但好歹我这休闲的意思是到了。

“永远不要变”

那天回到路德维希,托马斯、玛丽亚和我一起去一家比萨店吃比萨。我要了一客海鲜口味的,很好吃,只是太大,最终也没能吃完,很不情愿地剩在了那里。他们俩照例吃了不少叶子。

这几日听他们说些旧人旧事,聊一聊认识的朋友,很是开心。当然不用伪装淑女了,他们很尽心地喂我,晚饭吃完有甜点,甜点之后有蛋糕,我也就照单全收。托马斯的小公寓已经接待过不少年轻的世界语朋友,他们告诉我,有一次这里一共来了6个人,再加上他们俩,如果不像地毯一样铺在地上,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留这么多人过夜。托马斯专门搞了一个留言本儿,上面有几个人我是认识的,但多数不认识。留言五花八门,朋友五湖四海,配上照片,读起来相当有趣。当然,我也必须发言,这是作业。

到这儿的第二天就是中国的国庆节,还是两位外国朋友提醒了我,因为玛丽亚在中国学习过一年,对中国的事知道的不少。走的那天又赶上德国的国庆节,搞不清是它们追我还是我追它们,总之,后面紧接着双休日,德国人要出外度假,所以好时段的火车票很早就被人买走了,我只能坐早上五点钟的火车去比利时。想想就要晕过去。好在那天托马斯休息,没让我太过内疚,但早上四点多起床的确是太太痛苦了,他开车送我去车站的时候,连脸都没洗,是留着回去睡觉用的。

火车进站了,托马斯揽了揽我的肩:“再见!保护好你的心,永远不要变。”托马斯是我用心结交的朋友,他十分珍视它。我相信我会变,但对待友情的心灵不会变。

(从哲学家小径上看到的海德堡旧桥)

(海德堡老城)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779717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