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佛罗伦萨:翡冷翠花样年华 |
[游记]佛罗伦萨:翡冷翠花样年华 |
2008-05-22 fm360.com |
Firenze,在意大利语中意味花之都。大诗人徐志摩把它译作“翡冷翠”,这个译名远远比另一个译名“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翡冷翠是大师的故乡,翡冷翠人几百年来爱美如痴。文艺复兴巨匠靠石头建筑影响欧洲的风尚,现在的设计师以时装和精美的皮件改变世界的生活。Salvatore Ferragamo, Aldo Gucci 的老家都在这里。在那些狭窄的街道里,仿佛还能听到文艺复兴时期那辉煌的马蹄声。建筑和绘画也还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 象寻着文艺复兴时期“花”的芬芳,小小的、花一样的古城越走越深…… 花开的城市 清晨从罗马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我梦想已久的“翡冷翠”。早上八点多,初夏的阳光照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上,仿佛给古城镀上了一层金纱。那些来自亚平宁火山下的大理石,被阳光照了上千年,仿佛有了生命,有了呼吸,如一枚枚花朵,装点了翡冷翠的门楣。公元前59年,罗马人就在这里建起了方形古堡式城市。许多的人,许多的思想,许多的诗歌和雕塑,都从这个城市出发,或者在这个城市里收藏。文艺复兴的璀璨寄居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天使和圣母的雕塑,重重叠叠堆满了——似乎每一座建筑都有故事,每一个雕塑都有灵魂。站在米开朗基罗广场望过去,整个翡冷翠是棕红色的,仿佛被时间镀上了一层锈。翡冷翠,不像罗马那样势力庞大,不像威尼斯那样妖娆妩媚,她是温和淳厚的,如一朵慢慢开放的花朵,即便是翡冷翠最有名的“黄金桥”从外表上看也是朴素而亲切的。很多世纪以来,人们来了又去了,翡冷翠铺就的路面磨出了光亮,散发着岁月温润的光芒。石板路面上的花纹已看不出来了,脸上的沧桑刚浮出一层,便被像我一样的过路者踩踏干净,泥土一样带到别处。露出来的是她仍然拥有那么细腻油润的肌理,像个越活越年轻的老人。 我在这样的窄街里慢慢地走着,轻轻的赞叹着,几乎所有的门楣上都挂着标牌,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这里发生过什么大事,有什么人在这里出生或者故去。我曾在艺术史和文学史里无数地读到过他们:写过《神曲》的但丁,画过《蒙娜丽莎》的达·芬奇,雕塑过《大卫》和《圣母怜子》的米开朗基罗……走在这样的小街里,有些兴奋又有些小心,我想,这一刻我的脚印在和哪位大师的脚印重叠?那些记忆深处里的历史、传记、小说等,在阴暗狭窄的小巷里,在流泉四溢的广场上,一下子都被激活起来。也许就在这个台阶前面,达·芬奇跟米开朗基罗交换过钦佩而又戒备的眼光;也许在那个街角,切里尼拔出配刀跟他人生死相搏。在通往主教堂DUOMO的穹顶的台阶上,采光口的侧壁,有一块用玻璃板压着的淡淡的碳笔题字,仔细看,写的竟是“拉斐尔到此一游”,让人不禁想到,这位艺术殿堂里的尊神,也像平凡的我们一样,不免要做一些淘气的事情。而我,此时此刻正踏在他的足迹上。 长廊与大卫像 去过翡冷翠的人都熟悉这条长廊,长廊连着大名鼎鼎的乌菲兹博物馆和市政广场,它本身就是一座露天雕塑的陈列馆。两边高大的屋檐下,立着许多巨大的大理石雕像。有趣的是,他们不是想象中的神明,而是现实中的真人,或是哲学家、或是数学家,或是天文学家,或是艺术家……翡冷翠人以这种方式纪念着他们,让他们几百年来站在这里接受千万人的仰视——长廊的雕像如此之多,细细看下来脖子非仰酸了不可。 无论如何都不可错过的就是广场上的大卫像。眼前的大卫刚刚放下牧羊鞭,正要去和入侵者哥利雅决斗。他手握石子,随时准备把它投向敌人。忧愤的目光里,有着钢铁一般的凌厉和不屈的倔强。大卫的这个姿势,被米开朗基罗从公元1503年一直定格到现在,成为一种不朽和永恒。有大卫的地方,就会有无数纷至沓来的脚步。尽管原作被安置在美术学院的展厅里,可是这个复制的大卫依然吸引了众多的人。也许阳光下的大卫更让人有生命的感动,也许大卫的美,就在于他能以这样的姿态,直接而鲜明地站在世俗面前。欧洲在中世纪之前是神的时代,文艺复兴之后才是人的时代。在米开朗基罗的眼中,大卫的身体是挣脱了束缚的,裸露的,上面洒满了阳光。米氏通过大卫,让人的肢体如花朵般完美地展开,让人体如花朵般圣洁美丽。广场上看大卫的人和被看的大卫,心里心外,如蓝天丽日,晴朗无遮。 “花之圣母”大教堂和布鲁内莱斯基 翡冷翠最著名的一组建筑——花之圣母大教堂(主教堂)、洗礼堂和钟塔被紧紧包围在Duomo广场中心,人们要一直走进广场,抬起头来,才能看清主教堂的立面。广场和周围的街道,密密排着各色店铺,人来人往,非常繁华。这组建筑群不象比萨的那样仿佛是专门供人欣赏的陈列品,而是兴高采烈地挤在市民日常生活的漩涡之中。1296年开始建造这主教堂的时候,市民们正陶醉于从贵族手中夺回政权的胜利中,为了庆祝胜利而建造这主教堂。这是一座由白色、粉红、绿色大理石按几何图案装饰起来的美丽大教堂,除了白、粉、绿三主色外,还有红色、黄色、褚色……再加上一排雕像。主教堂的性格热情而欢乐,凝结着翡冷翠市民热烈的情绪。 而花之圣母大教堂最出名的是它那技巧仿自罗马万神殿的圆顶,神乎奇技是最好的形容词。这也是全城建筑的最宏大的交响乐,是天才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绝世之作。教堂高91米,巨大的穹顶直径45米,布鲁内莱斯基居然不画一张草图,不作任何计算稿,甚至不搭内部脚手架,完全凭心算和精确的空间想象开始动工。他不光是一个建筑天才,也是一个谋略家,他知道一个对手随时想抢走他的设计单,所以他不留下任何图稿,让整个工程变成他一个人内心的秘密。事实上,后来有人尝试替代他,却不知如何建造下去。还一度把他关进牢里,最后还是得请他出山。1436年教堂落成时,连教皇也惊讶于这个“神话穹顶”。
|
转自:http://www.fm360.com/html/81/t-60381.html18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