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京游记明孝陵(下)

[游记]南京游记明孝陵(下)

2008-04-11    sohu.com

看原贴,回复请点击

南京游记--明孝陵(下)

穿过内红门,经过大石桥,偌大的广场前矗立着一座巨大无比的古代建筑,它就是方城。正中有高大的拱门,我想拍摄一张方城的全景,对了半天镜头也未成功。进入拱门是一条阴暗潮湿又深又长的甬道,由54级石阶组成。由于长年渗水,古建筑的黏和剂---石灰与糯米汁被水渗透并带了下来,形成很多钟乳石。穿过这黑暗神秘的甬道,前方就是明楼。

顺着一个斜坡的石甬道登上了明楼,高高的明楼仅存四壁,上面的木结构早已损毁,只剩下城楼而已。一道道淡白色的印记仿佛花白的胡须,城砖缝隙中长出很多杂草,城楼上留下的是清晰的岁月痕迹。站在明楼城墙旁往下看,掩映在松柏之中的皇帝陵园透出庄严肃穆的气氛,红墙黄瓦更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宝顶正面的石壁上,横刻七个简单的大字:此山明太祖之墓。宝顶象座圆形小丘,四周用砖墙围起,下用条石打基础,依山就势而筑就。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据专家考证,这座地下宫殿大于定陵。一旦发掘,必将又是世界一大奇观。但朱元璋和马皇后是不是真的埋在这座小山之下,恐怕还是一个巨大的谜局。

据说朱元璋当年驾崩后,送葬的队伍同时从十二个城门以同样的规格出殡,为的就是躲避盗墓贼的光顾。朱元璋真正安葬在何处,其实谁也不知道。开掘皇帝陵可是件天大的事,没有高科技的手段,古人留下的宝藏一旦被毁,将会遗恨万世。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是否会解开这个谜,就不得而知了。

再从原路返回,过御河桥去观赏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一段名石象路,全是高大的石象,路上两侧分列二十四只石兽,或蹲或立,自东向西排列有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逶迤绵延达一里多地。再次亲眼目睹这些六百多年前雕刻的动物石像,依然感到震撼。石象重达八十吨,真不知当时是如何将这些石兽运抵来明孝陵的。

神道用这六种动物有其深刻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威严;獬豸是“神羊”,秉性忠直明辨是非,标榜皇帝圣明;骆驼象征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顺民”意,象腿坚如磐石,示江山稳固;麒麟象征仁义之君与吉祥光明;马为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为历代封建统治者钟爱。

神道的另一段称翁仲路,过棂星门有一对华表,圆形的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由南往北排列八个石人,四文臣四武将,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神态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显得威武雄壮。石刻线条粗率,简约生动,石人像与石兽一样,均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步出明孝陵时,先生在发感慨:“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是呀,一代明帝朱元璋尚且如此,我们凡人又能如何呢?身后之事真是世事难料,有句老话说得太明了不过了:一时真的永远不是一世啊!好好珍惜今天,好好珍惜拥有,人生不苛求,开心每一天。

高大的方城

通向明楼的坡道

明楼现仅存四壁

站在明楼朝下看

棂星门

石象路

翁仲路

威风凛凛的武将

转自:http://club.travel.sohu.com/read_elite.php?b=wxfg&a=329842838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