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游记:寻访沈宅雕花楼 |
[游记]苏州游记:寻访沈宅雕花楼 |
2008-06-10 17u.com |
在苏州的大街小巷里,很容易看到控制性文物保护单位。从外观上看,它们只是普通的江南民居,只是有些年岁而已。走进去一看,发现大多数还住着人,有着昏暗阴森的过道。说实在的,我真不大知道保护的价值在哪里。在烟雨蒙蒙的暮春时节,走进小巷,看到这些控制性文物保护单位,真有时光倒流的错觉。也许是保存一份记忆吧! 苏州有不少雕花楼,有砖雕也有木雕的,最有名的莫过于东山雕花楼,有“江南第一楼”的美誉。东山雕花楼在古装戏里已经屡见不鲜,而沈宅雕花楼却是“养在深闺人难知”,在网上能搜到的资料少得可怜,并且大同小异。 最初知道沈宅雕花楼是在地图上看到的,和苏州两个名园拙政园和狮子林相距不远。可到园林游玩时,在园林路上问路人,却没有人知道。当时心里有一丝欣喜,人少的地方少了喧嚣和浮躁,多了“绿水不改旧时波”的沧桑美,这样的地方更值得一去。 没想到去寻访她却是出于偶然。那次和一个朋友重游平江路,我突然想到沈宅雕花楼就在附近,正好趁此机会去找找。虽然有地图在手,可由于标注太模糊了,我们穿街走巷,走了不少冤枉路,才终于找到她。 可到地点时傻眼了,周围都是民居,哪儿有古迹的痕迹啊。我向一位路过的老人打听,他指了指我们身后的小巷,说走进去就能看到了。我们转身发现就在离我们不满两米的地方就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沈宅雕花楼 苏州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不约而同的瞪大眼睛望着对方,刚才怎么就没看到呢? 我们走进昏暗的小巷,憧憬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物出现。没走多远,看到靠右手的地方有个小院落,于是就拐进去了。刚巧院中有两位老人在晒被子,我们又打听了一下。他们说这里就是沈宅雕花楼,这是前院,没什么可看的,有价值的雕刻在后院,顺着小巷再走几步就到了。 这里就是沈宅雕花楼了?我心里直犯嘀咕。网上的资料显示:沈宅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分中、西、东三路。主建筑居中,依次有门厅、轿厅、大厅和两进楼厅,共五进。可现在这里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啊,难道走错了?可网上搜到的地址就是这里啊。这里的房子也是木质结构的,应该没错的。算了,现在下结论还有些早,到后院看看再说。 进了后院,我只能用傻眼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楼上下四周设内廊相通,楼层内廊出挑。中间石板天井略呈正方形。楼外立面雕花繁多,雕刻重点集中在楼前出挑廊檐部分,其楼层出挑出方形梁头,两侧面雕花,正面贴雕花板,使挑头产生满雕效果。”这里看到的情形和网上搜到的资料差不多,看来这里的确是沈宅雕花楼。可这里已经是民居了,雕花楼已经破坏得不成样子了。 今天的天气不错,楼上的居民用长杆子横在空中,正在晒被子。这样从天井里漏进的阳光就更少了,在加上院子里潮湿的环境和凌乱的杂物,站在院子里,感觉真有些阴森恐怖。 一位从屋子里走出的大叔看到我们,询问之下知道我们是特地来看沈宅雕花楼的,他便跟我们聊开了。他说沈宅雕花楼大概有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六七十年代政府把这里分给他们单位了,现在住在这里的都是他们单位的。有人住,生活起居的,当然会造成破坏。九十年代,有个台湾人是想把这里买下来的,可政府不同意把房契给他,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我问那为什么政府不回收呢,这里是古迹,可以整修后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啊。他摇摇头说,前几年政府是想回收的,可这里已经破坏得不成样子了,没有价值了。 说完,他让我们看院子四角梁柱上的雕花,说这四个和中间那两个梁柱上的这六个立体雕花部分是最有价值的,如今只剩下这残缺不全的四个了,所以说没有价值了。他露出苦笑,并建议我们到楼上去看看。 我们仔细看看那四个还残存的雕花部分,不得不叹服中国工匠手艺的巧夺天工。就在那么小小的一方木板上,栩栩如生、细致入微的雕刻着象征吉祥如意的动植物。从而使得笨重呆板的梁柱变得灵动和飘逸起来。不仅达到了美化装饰的作用,而且寄托了主人心愿。从这个层面上看,中国的士大夫是多么的懂享受生活。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92356.html47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