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木渎 |
[游记]木渎 |
2008-05-22 sina.com.cn |
D3,无锡-苏州城外-木渎 2005-05-02 22:35:43 大中小 闹钟设了个七点半,但我总能找到借口安慰自己多睡一会——现在的借口是,今天要赶的路比较少,多睡会没事——八点四十才起来,隔壁都静悄悄的,忙碌的驴友们自然装作很忙碌的架式一大早就背着过顶的背囊出门了。 感冒有点厉害,嗓子哑,不过反正也不用多说话,反正也不想多说话,城里吵的过了,出来就是图个清静。经过太湖广场,这里因为工作原因多次来过,是我的一个设计师朋友黯然的地方,停在京杭大运河桥上看了几分钟,柴胡塔依然瘦削耸立,大运河里依然航运繁忙。 问路,反复的问路,出城总是这样的麻烦。无锡人对我这样的问路者,好像比较冷漠,大部分人是嘴巴或者下巴努一下,热情的算是手指一下。在无锡城郊的时候,问路的运气好像不太好,一连问了几个人,碰巧都是外地人,路边来往的人又很少,好不容易逮了三四个穿着蓝色制服的,我估计多半是城管或者税务之类的地头,上去问路,结果一口浓重的河南腔“鹅们也是来旅游的”!狂晕,出来旅游一身蓝虎皮还不肯脱啊。 几次折腾之后,在一个陡坡的半中腰,终于逮住了一个明白人,难得还能看的懂被我揉的皱巴巴的复印地图,停下来给我描述了半天,于是明白走错了半截坡,幸好是在坡中间逮住他问的路,省下了爬剩下的半截陡坡的力气,掉转车头溜下坡,拐弯上了一条我原以为是背离太湖的路。没想到这条路通向的是今天碰到的最漂亮的环太湖公路。 爬上一个有点畸形的陡坡,站在坡顶小小的山口,再小小的惊讶了一下——水气缥缈的太湖扑面而来,湖边的绿树从中掩着隐隐的飞檐画栋。单车靠在路边的电线杆上,叼着一根巧克力饼干,迎着水风蹲在一个小土包的顶上,以前在西北的时候曾经很多次看到农民蹲在门口的高坎上,木然的盯着南来北往的车辆,任由扬起的黄土把他们扑染的跟陶土俑似的,现在知道,这个姿势挺舒服的。 蹲作汉陶俑在路边俯瞰太湖发呆十五分钟之后,起来伸伸胳膊腿,上车溜坡。起伏的山坡,干净的公路顺势蜿蜒,湖一直在右手边,干净、寂静,没听音乐,有风做乐,有车作伴。在Biketo上看到一哥们说,上坡好像借钱,总有点希望盼着下坡还钱的时候。呵呵,很是形象,一路吹着水风瞟着太湖在曲折的沿湖公路上不断的借钱还钱,乐的屁颠屁颠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我们目前认知的世界里还是通行的——美丽的旅程总是觉得很短,而糟糕的路程却总是显得很长,在一位瘸腿老兄的小摊上吃了一碗挂面之后,道路终于出现了分叉,而我拐上的,好像总是比较差的那一条。又是一段无趣的路程,先是烂路,再是卡车的扬尘,快到苏州近郊路终于好了,可又碰上强顶风。 一个小伙子骑着辆单薄的26女士车,拼命伏低身体降低风阻,一路跟我顶着风较劲,在交换领先跟踪追击了五六公里之后,终于被我甩下,但在七八公里的时候又超过了我——他大概是正好碰到熟人了,一辆助动车伸出一只脚顶住他的后书包架,他昂首挺胸的两脚搁在前曲杠上,从我旁边得意洋洋的超过,风吹着他敞开的衬衫呼啦啦的飘,我向他伸出一个大拇指,直到他远去,然后继续伏下身子跟大风较劲。这个大拇指我倒是真心的竖给他,这样率真的小伙子我喜欢,也感谢他在最无趣的路段上陪我骑过了有趣的一段。以前在丽水山沟里骑车的时候,碰到过一个半大小子骑着二八跟我追的,特意轻轻带了一把刹车,超过我的时候,看到他故作平静的脸,眼里却是藏不住的笑意和得意,我扭头朝他笑,他屏不住也笑开了,并骑了好一段,直到他拐到旁边的小叉路上去,骑的远了还回头向我挥挥手。甭管穿的是布衣汗衫还是紧身骑行服,也不管骑的是叮哩哐啷的破旧二八还是几千上万的豪华山地,也不管操什么方言来自哪里,自行车带给我们的简单快乐都是一样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6521d010002u2.html1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