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庐山——也作攻略 杂记庐山 《序》 过去的2005,尽管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可谓不少,不过基本都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更为工作所困,数次计划的出游都一再落空,我的游山玩水啊!终于在岁末之际,趁元旦假期,狠下心不顾工作而去,以偿心愿,哗啦啦。 俗话说,计划不及变化快。今次的出游正好印证了此话,本来一直计划元旦都是去黄山的,可惜同学临时有事爽约,正好大男人来电,提议出游庐山,自然满口答应啦,稍作安排后,择30日出发,以避元旦泱泱人流。 获识庐山,自李白的《登庐山瀑布》,以学生时代历史书上著名的“庐山会议”留印象,及后对庐山的认识也仅限于一个风景美丽,以云雾著称的避暑圣地。总括而言,对庐山是陌生的很。 庐山的最佳旅游季节,当属九月盛夏:山下酷热难当,山上却清爽怡人,加上云雾美景、奇松异石,实在是避暑一好去处;而1月的庐山,积雪和雾凇也别有一番景致。可惜天公不作美,元旦前后的祖国大地一派暖洋洋,到处雾气沉沉。我们的赏雪之旅,终是落空,此是后话。 对于庐山,大家都应该很熟悉的,也就不多作介绍;不熟悉的,就留作各位驴友出游时自行感受吧,这里写下自己此行庐山的点点滴滴,仅作记录。 《行》 由于时间相对充裕,因此我们选择最便宜的一趟列车2278,广州东——九江。硬卧上铺仅需161大元,30日13:42从广州东站出发,约17个小时后,翌日7点左右到达九江。 从九江到庐山,可以选择庐山的旅游班车、九江——庐山的中吧,也可选择的士,大概10元/人左右。由于1月属于淡季,我们坐的是在火车站拉客的私家车(不知算不算野鸡车),几个回合后,谈妥100元/人,包门票和车费。(注:庐山1、2月份实行门票优惠政策,普通门票按100元/张收取,如果团体票则85元即可)。 九江到庐山大概38公里,其中约14公里为普通公路,修得很是漂亮;以前有一个收费站的,庐山管理局为了不影响庐山的旅游形象和生意,要求当地政府给迁了,由庐山每年给400多万政府以补偿损失,牛! 其余24公里为盘旋山路,上山前要经过一个简单的类似收费闸的闸口,以阻拦外地大车上山。对庐山的保护,从这里就开始了。24公里的上山路,虽是柏油公路,十分平坦,但盘旋颇为厉害,大大小小396个弯连绵不断,越上越急。山路在建国后修成,当年毛主席上山走的就是这条山路,因此留下“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豪迈诗句。 而有些攻略、游记所述,可以选择走“好汉坡”,并籍此逃去门票。但当地人介绍,此线路难度很高,非一般人所能走,尤其那1100多级石阶,能一口气爬上,非登山好汉莫属,故此地称为好汉坡。其时蒋介石也是由此借道,靠山夫抬轿上庐山;山夫抬着委员长,步履如飞,把亲兵远远抛在身后,委员长自是大为叹服,评曰:当真好汉也!好汉坡名声一时大噪。据闻现在该处也有人在收门票,如此吃力不讨好之事,我看就省省了。 24公里山路虽说不是很险,但当地人开车普遍不慢,尽管此路限速30公里,我看多半超过;稍好一点的是此路规定不允许在半路停车,这样感觉安全点;如当地人违反则一律罚款200元,外地人则仅是教育而已,有点人性化耶。 一路而上,开始领略庐山云雾的变化和厉害,雾重时能见度仅三五米,司机开车也只能靠路中间的分隔线来指引;转个弯,又豁然开朗,不但前路清晰,还可以看见云雾顺着山向上涌,一点点将群山淹没,煞是好看。 不过山路弯道实在太多,摇晃下来,十分不好受,如此美景也无力欣赏;晕车的自是吃不消,最好提前吃好晕车药,否则象阿木抱着个垃圾桶吐上两天可不是在看《头文字D》。 大约40分钟,山路将完,就到大门售票处,体力旺盛者可以自此下车徒步,一路欣赏庐山秀丽的风光。但该景色较之此后看到的各处美景,实在一般,因此,还是建议一车到底,去到牯岭再下,毕竟无论是1线还是2线,走完都累的够呛,无谓的体力消耗,能免则免。 《宿》 牯岭其实是庐山上的一个小城镇,本地人口约1万多,衣食住行,一应俱全,很多超市,我们两天光买零食就花了百多块。至于住,更是方便,由小旅馆到三、四星宾馆,满街都是,节约或奢华,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居所。估计就算旺季和节假日也能找到住的地方,不过价格就肯定高很多,31号哪天就有几个从佛山来的驴友,也准备住我们第二天住的“云天别墅”,要价200多元,经我们帮忙后才跟我们同价。 我们一行6人都是能有条件FB則尽量FB的享乐主义者,住当然不会委屈自己:第一晚住“鑫缔宾馆”,是搭我们上山的司机所介绍,属于挂牌三星。标间140元/晚,有空调,热水虽说供应至晚上10点,但当晚12点过后仍然有供应,除床铺较小外,总体感觉还不错。 由于第二日是元旦,酒店的房都给旅行团全包了,我们需要转住其他酒店。在导游小胡介绍和帮助下,我们转到了“云天别墅”,刚在5月装修好,130元/晚,空调,热水全天供应。房间很宽敞,床铺也大许多。个人觉得比鑫缔宾馆还略胜一筹;而且位于牯岭街边,出行或觅食,更为方便。 注:小胡是一个已经有10多年庐山导游经验的当地女人,为人特好,很为旅客着想,对我们此行帮助很大,不但节省了金钱,吃住玩都让我们省了不少心。各位如果有机会到庐山,需要请导游,极力推荐此人。(电话:。。。。。。。请大男人见帖补充啦,哈哈) 《吃》 在庐山吃饭,如果个别点菜是不划算的,除非人少,否则还是按人数多少以包餐形式给个标准100、150、200这样交代饭店做几个菜来得实际。因为庐山并没有什么特色的菜肴,吃普通菜就好了,一些价格太贵的菜尽量少点。而且庐山的餐馆水平一般,出品麻麻。我们在牯岭公园牯牛雕塑对面一家叫明悦的饭店吃过,味道和出品还可以。(好象是这个名字,旁边有个超市的,也是小胡介绍的)。大家可以找去,吃吃试试。 当然,在吃的时候,酒家肯定推荐庐山三宝,石鱼、石鸡、石耳。除了石鸡不但味道、价格值得多吃外,其他两样一试则可。 石鸡 石鸡是一种生长在阴涧岩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体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强壮。因其肉质鲜嫩,肥美如鸡而得名。庐山石鸡昼藏石窟,夜出觅食。形体与一般青蛙相似,但体大,肉肥,一般体重三、四两,大的重约一斤左右。庐山石鸡由于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系肴中佳品,庐山各大旅游馆店中以石鸡为原料的菜肴比比皆是,其中“黄焖石鸡”就是庐山名菜之一。 不过我们就觉如此做法其味重而油多,反显不出石鸡的鲜、嫩。嘱其按广东清蒸手法处理,顿觉其味无穷,虽然很贵,但物超所值,平常很难吃到如此鲜美的野生石鸡,推荐一试。 石鱼 乃长年生于庐山石涧溪流中的小鱼儿,丁点的大小,因筑巢在泉瀑流经的岩石缝里,故称石鱼。据说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无论炒、烩、炖、泡都可以,营养成分丰富,尤为产妇难得之滋补品。一般大家吃的都是“石鱼炒蛋”,其实就是把石鱼榨好,以旦炒来吃;味道嘛,由于个头实在太小,我就吃不出个所以然。而且价格不便宜,我们吃过一次后就作罢。 石耳 是一种野生在偏僻悬崖峭壁上的肌菌植物,与黑木耳同科。因其状扁平如人耳,又附于岩石上生长,所以称为石耳。通常用来滚汤和拌肉炒,我就口拙,品不出啥味道。因其清洗麻烦,据说当地人是很少吃的。如果各位要买,记得选那些清洗好的,当然价格会稍贵。还有记得砍价,就算那些超市也一样,狠狠地砍别犹豫。 此外庐山还有一宝,就是“”云雾茶”,对茶我无甚研究,不作置评,大男人他们就在据说是蒋介石与美国什么什么大使之流谈判的小房子里买了一些,说是要比牯岭里的好一些。不过我怀疑是水的问题,那里用的是直接从山上取的山泉水,泡起来的茶自然清香点,呵呵!打击一下大男人他们! 另外好象在青莲寺哪个地方有个茶厂,那里的云雾茶不错。估计是冬天的原因,我们经过没有开门。 《游》 游玩庐山,大抵分1线和2线。 1线相对轻松,主要景点有如琴湖、天桥、花径、锦绣谷、险峰、仙人洞、石松、御碑亭、龙首崖、大天池、石门涧、乌龙潭、黄龙潭、黄龙寺等; 1线的景点虽然没有2线的五老峰、三叠泉等来得名气大,但各个小景或精致、或灵秀,别具特色,而且当中还有许多典故值得一听。 花径 相传是大文豪白居易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当年白居易被贬任江洲(现九江)司马时,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尽而此处却桃花依然盛放,乃有感而吟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现在看到的“花径”二字,就是自白居易之手,救于两湖总督张之洞高足李拙翁;李拙翁博学多才,书法苍劲飘逸,花径大门的“花开山寺,咏留诗人”之联刻,便是出自李拙翁所书。有风光有传说有诗意,但得上庐山,那能不看“花径”。 锦绣谷 其实是一个长长的峡谷,有更多小景组成,因毛泽东而声名大振,为江青咏诗的石松,慨叹“无限风光在险峰”而得名的险峰、留影的仙人洞,我等凡夫俗子,莫不心生景仰之情,纷纷效举。于是10元一张,即拍即取的行业应运而生,只是大煞风景,令人生厌。 如果从仙人洞的方向进入,于险峰下可见“锦绣谷”三字,遥看该处山崖,当地人说象一只猪。我们左看右看,更象一个人的头像,经导游再三点拨,才看出猪之所在。各位他日经过,看看是人是猪。 龙首崖 其名得来,是由于崖上两棵状似龙角的松树;而出名大概是跟某前辈高人有关,缘因龙首崖地势险恶,山涧深不可测,站立蛾倾,则头晕脚震,不能自持。而该高人却每天必立于崖前,作观景状,久久不去,胆色实在过人。至于所传有恋人自此跳崖徇情,并成为日后跳崖一大去处,多为当地人所捏作,作实不得。 个人觉得是整个1线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当属龙首崖,近观山涧之险恶、侧看龙首松之英姿、远眺浓雾环腰的群山,无一不赏心悦目。如遇黄昏落日,或晴空万里,更是美不胜收。 石门涧 是一个独立景区,由电站大坝沿山涧一直而上,另一头靠近龙首崖,是需要另外收门票的,好像是40大元吧,大概景点有龙虎争胜、石们瀑布、列宁头像等。我们是在游玩完2线才去石门涧的,觉得景色与三叠泉接近,无甚特别,于是放弃,并没有走到。 其他三宝树、乌龙潭、黄龙潭、黄龙寺等,更是普通得很,如果时间紧张或体力消耗过大,我觉得就算不看也没有多少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