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游记之庐山 这次庐山之行,原来极为仓促。行前两天忽然接到通知:准备一下,后天去庐山。
仿佛庐山就横亘在眼前,茫然地想,这就到庐山去了么?
旅行社派人过来打点具体事务,办事的人说八九个小时的汽车,倒吸一口凉气,面面相觑,包括我在内的几个人都有打退堂鼓之意。
旅行社戳破了我们的火车泡泡之后,大家叹口气,每人800元的定额,时间又这么仓促,只能坐汽车。不过始料未及的是,实际上,性能良好的新车,在高速公路上足足跑了近12个小时。 庐山的距离接近一千公里,其实属于我们旅行的盲点。一般要么近,要么远。除了云南,中部地区最纵深我只到过安徽黄山。
身边很多人去过庐山,问下来简直有点气急败坏,都是十几二十年前去过的。也难怪,这两年大家光顾着去远地和新景点,象庐山这种不远不近的老景点,实在乏人问津。
从前的旅游线路是这样的:坐火车到南昌,再坐汽车上山,回程到九江坐长江轮船到上海再回家。
幸好这两年高速公路纵横,从东海之滨穿越整个之江大地,自衢州入赣。路上不少同事看着路牌,鬼头鬼脑地策划着将来自备车旅游的事情。 一路风光无限,自金华以降,路旁工厂田舍渐少,山体连绵,水田纵横,常有大鸟在灰云下展翼滑翔而过。
我是第一次踏上江西的土地。
这里是垃圾和小妖的故乡。
这里是湖水和稻米的故乡。
六月的天空下,红色的土地,绿色的树林。常有荷塘在车窗外一掠而过,水佩风裳无数,星星点点的蓓蕾却看不真切。 车到浙赣交界处的江西玉山午饭。
大学同学H在玉山工作。
兴奋地查114打电话过去,没在。很遗憾,毕业之后没见过面。
玉山是个粗糙新鲜的小镇,生机勃发,有一种强悍的生命力。
公用电话的老板娘知道我打电话找同学,怯怯地,却很好客,两个电话只收了我一元钱。还热心地替我出主意。
想起多年前那个六月,遥远的北方,和H无拘无束地走在大街上,每个人手里一截长长的爆米花杆子,一路走一路咬,圆圆的长棍子,刚刚从机器里轧出来,还有点热,我的粉红,他的淡绿。
放学的小学生们一路冲过来。街道旁的杨树绿叶正在生发。 H是我们班男生最小的一个,为人非常天真。很纯。
毕业之后马上和小学同学结婚了。大跌我们眼镜,他寄过来的照片,让我捧腹大笑。简直比我爸妈结婚时代的那种照片还古老,只不过是彩色的。扫进电脑做做旧,人家还会以为是五六十年代的。
很可爱的H,回家的火车我们常常一路,在上海分道扬镳。
他毕业之后工作的一个月,忽然给我寄了半张报纸来,角落里一块豆腐干,他用钢笔把自己的名字狠狠地划了一道线。是一篇工作报道。大笑。
从前上课时H经常编报纸。把同学、熟人、老师、看不顺眼的学院领导名字编进一个个稀奇古怪的故事,然后传阅,在传阅过程中不断有群众的智慧加入。我算是其中比较卖力的常任记者啦。嘿嘿嘿。H这方面简直有天才。后来不定期出版的这份手写体集体创作的课堂小报在全系范围内小有名气,嘎嘎嘎。 这样无忧无虑的岁月,风一样地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