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龙井茶园 |
[游记]龙井茶园 |
2007-09-04 oldbeijing.net |
在坡地的最高处,我看见一位中年妇女带着草帽,脸上晒得黑黑的,一看就是经常下地干活的茶嫂,她正用锄头给茶树根附近培着土,围成了一个个的土坑,我好奇地询问,她好象很愿意和我搭话,笑着给我介绍说:“这是在施肥呢,围起来,不让肥水到处流,集中肥力,等下一季就长得好,也省得到处疯长荒草。”我问:“怎么您这地里就修剪得没了叶子了,人家修得不象您这样很呀?”她笑着解释说:“我们今年重修了,好几年才重修一回,”她指着我刚搭话的那位茶农的地里说:“他们家去年才重修了,今年就只轻修一下就行了。”“哦,现在茶园是各家分了种的呀,怪不得一片片的长势不同呢。新的龙井43号看起来很不错呀,您没有种点?”她不以为然地笑笑说:“那茶才推广,要种就得把这十几年的老茶挖了,新茶得几年才能长成呢,我们承受不起的。”我又不解:“那没有新的地来种了?”“我家人少,分的地也少,没有新的地了。43号茶比我们的茶成熟早,产量小一点,但是卖得早,价钱就贵,等我们的茶上市了,价钱就降下来了,所以一些人还是种了新茶,新茶的颜色也好看,比我们的绿但是味道淡很多,只能泡3次就没有味了,我们的能冲5、6次呢。”听着茶嫂的娓娓叙述,我好象慢慢溶入了茶农的生活,激起了我想更深入了解他们的愿望:“那您的茶都怎么卖的?”“我们的茶卖不出去,就放家里,自己开个饭馆,客人来喝茶,剩下能卖就卖点。”我有点怀疑,因为我在旅游途中看到不少专门卖茶的地方,就是住的疗养院也给我们代购新茶,这挨着西湖的龙井茶居然卖不出去?她好象对我的疑问一点也不意外:“你看到路边的茶室和店里卖的茶很多都不是我们本地的,都是杭州以外的地方产的,成本很低,有的进价才4、5十元,当成西湖龙井卖就利润很高呀,而我们的明前茶要7、8百一斤,雨前茶也得3、4百一斤呢,怎么能和他们竞争呢?”我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我们游客拿着钱买不到真的龙井,而您是种茶的卖不出去呀!”她很赞同地点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8楼 门当户墩 发表于:2007-6-9 18:38:21 我油然而生一种冲动:“那我去您家看看吧!”心里是想着多了解点茶农的生活,也想买点地道的西湖龙井。她爽快地答应了,很高兴我去她家看看。哪怕不买茶,串个门也行。我于是在附近转悠,耐心地等她把地里的活计做完,在这期间,我打听了她家的方向,顺着她指的山坡下看去一幅田园山水图画呈现在面前:远处那黑瓦白墙的新式建筑掩映在浓密的树林中,湖水微微泛着银光,近处“毛檐低小,溪上清清草”,野花烂漫,碟舞蜂飞,虽然我拍了下来,可不能表现那画面的万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9楼 门当户墩 发表于:2007-6-9 18:41:13 10点左右,她做完了农活,我就跟着她亦步亦趋地回家,路上她介绍说他们原来不住这,住在附近的毛家埠景区里,因为前几年杭州建设新西湖,把他们从景区里搬迁来的,新房都是政府统一设计修建的,带有明显的地方建筑风格,根据人口的多少来分配面积,她家4口人,分到16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现在楼下做饭馆,楼上住人,因为人口少分不到临街的大房子,所以生意也不是很好,主要靠回头客来支撑。没有门面,茶叶自然也就销售不好。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就进了他们的新小区, 我艳羡地啧啧称奇,茶嫂还一再说不如他们原来的家好呢:“原来的房子是自己盖的,新而且好用,面积实在,不象政府盖的,讲究式样可不合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张照片中的“别墅”就是茶嫂的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9 19:25:35编辑过] 60楼 门当户墩 发表于:2007-6-9 18:42:58 到了家,我坐在门前的院子里,喝着招待我的龙井茶,一边品着清香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和茶嫂的儿媳妇聊起天儿来,她坐在我旁边悠闲地拆着丝绵棉袄,看起来很白净,娇嫩的手指不象是做过农活的。原来,小两口也和婆婆分了工,小夫妻俩专管饭馆的生意,婆婆负责茶园的农活,公公在西湖里摇船,舅舅负责两家的炒茶工作,只有在采茶的农忙季节才一起帮忙,还雇临时的采茶女。采茶女一个工要40元一天,我嬉笑着说:“你们顾工人采茶要技术不要,不要的话,明年我来,不要钱,只管住就行。”说是玩笑,其实我还真有点动心呢,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喝着新鲜的绿茶还做体力劳动,一定对健康有好处呢!不过我这形象可能只配采“嫂嫂茶”了,据说明前的女儿茶是要少女用嘴采下放在胸口捂干的,呵呵,这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了吧,现在估计是没有这种情景了。 说起西湖龙井的分级,我还真是外行,于是就详细打问,加上回家上网查资料后才逐渐明白:“西湖龙井,因“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和“龙泓井”圣水而得名。龙井茶因有狮峰、龙井、五云山和虎跑山4个不同产地而有“狮、龙、云、虎”的品种区别。其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龙井茶“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这四个特点被称为“四绝”。其叶扁,形如雀舌,光滑、色翠、整齐。特别是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谷雨前采摘的“雨前茶”,叶芽更为细嫩,冲泡以后,嫩匀成朵,叶似彩旗,芽形若枪,交相辉映,所以这种茶又叫“旗枪”。其汤色明亮,滋味甘美。鲜嫩的茶芽,在摄氏80度的温度下加工,要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使每片茶叶都能达到“直、平、扁、光”,堪称特种“工艺茶”。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仔细观赏,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爱。” 对茶我没有研究,只是在品味它阵阵的清香和淡淡的苦涩,茶叶在杯中起伏,使人的心境安静平和。当我问起茶叶的保存方法的时候,茶嫂干脆就把楼梯下的储藏柜打开让我参观,原来茶叶炒好后最重要的是防止受潮和受热,家居保存的最好方法就是密封好了放在冰箱里,象茶农家茶叶多的,就放在阴凉的储藏室里,用一个直径半米左右的大铁皮桶,下面垫上石灰和旧衣服,茶叶就放在桶里的布口袋里,上面再盖上旧衣服和桶盖封严就可以了。我仔细地看着布口袋上的字,只见一袋袋上写着:一级茶、4月6 -10日; 我很信任这家朴实的茶农,当我提出要买一点茶叶带回家的时候,茶嫂很高兴,还拿出了储藏在里面大桶里的“明前茶”让我品尝,布袋上写着:特级茶、3月27日。我从来没有见过,好奇心让我仔细对比它和“雨前茶”的区别,如果不是人家提示,我还真看不出来:“明前茶”较之“雨前茶”颜色发黄,叶小,但是叶片大小和色泽都均匀一些,茶毛也更多。媳妇给我称茶的时候,手上的茶毛都可以搓起卷,据说茶毛中的茶多酚含量最多,而茶多酚是抗病的有效成分,冲泡的时候透过玻璃杯看得很清楚,所以龙井茶不用洗茶,而且喝过后还要把茶叶都吃了,这才是物尽其用呢。不过“雨前茶”味道更浓一些,于是我两种茶都买了半斤,真是价格不菲,可就这还是比刚下来的时候便宜一半还多呢,据说头起摘的新茶要卖到1200-1800元一斤。茶嫂为了让我放心,还给我贴上了乡政府发的防伪标签,原来一家的茶叶一年是有定量的,她家连春茶带夏茶的产量是106斤,政府就发这么多的防伪标签,其实政府的管理还是挺到位的,就是茶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惜以假充好。唉!什么时候旅游城市的信誉被商家放在第一位,什么时候就有希望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茶嫂拿的布袋里就是“明前茶”,采摘于3月27日,可惜暴光过度,看不到布袋上的字了。正中间的就是他的儿媳妇,看她们高兴的样子,估计我是买的贵了点,呵呵,不过是真茶就好!
|
转自:http://bbs.oldbeijing.net/dv_rss.asp?s=xhtml&boardid=52&id=18186&page=4&star=3&count=8134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