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郑旅游全攻略

[游记]新郑旅游全攻略

2007-07-16    baidu.com

枣乡风情游

新郑的种枣历史最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枣文化更是渊源流长。新郑很早就流传有“枣乡美景关不住,引得玉皇下凡来” 这一关于“玉皇观枣台”的美丽传说;《诗经》中记载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诗句;春秋时期郑国名相子产执政时,郑国都城内外街道两旁已是枣树成行;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红枣的药用价值,新郑民间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南北朝时,《齐民要术》对新郑大枣的管理方法有详细的记载;到了明代,新郑枣树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明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启留下了“霜天有枣收几斛,剥食可当江南粳”的诗句。
新郑红枣甲天下。红枣是新郑的象征,享有“新郑红枣甜似蜜”的美誉。它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备受人们喜爱。其中,枣中佳品新郑鸡心枣和灰枣更是驰名中外,在1994年的全国林产品博览会上,新郑灰枣荣获银奖,并被认定为河南省出口免检产品;新郑红枣的枣花蜜曾先后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蜂蜜项最高奖,荣获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同时,“新郑灰枣”和“新郑鸡心枣”的商标已成为河南省唯一的枣产品注册商标。新郑大枣共有20万亩,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农业产业化试点县(市)和优质红枣基地、“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和“全国经济林生产先进县(市)”。

“八月十五到,遍地红玛瑙”,金秋是大枣收获的季节。自1998年起,新郑依托自身产业资源优势,推出了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枣乡风情游活动,每年大枣成熟的季节,周边城市尤其是省会郑州的游人都被吸引到这种活动中。游客们可以摘大枣、拔花生、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享农家乐,还可游览中华古枣园、黄帝观枣台、万亩红枣园森林公园等景观,能够尽情领略枣乡风情,尽享和谐优美的田园风光。

郑韩文化探古游

在新郑市区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汇流处的高台地上,横亘着一座连绵起伏、巍巍壮观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遗址——郑韩故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建东周之后,郑武公先后灭掉郐国、东虢国等,在新郑的洧水、溱水汇流处,建立新的郑国都城。郑国在新郑传22世,历395年。公元前375年,韩国灭郑,把韩都从阳翟(今禹州)迁到郑城,传9世,历145年,到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郑国和韩国先后在新郑城建都540年,故称“郑韩故城”。

此城虽经2700多年,仍岿然屹立,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郑韩故城的城垣均是用黄土夯筑而成,周长20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墙基宽40—60米,顶宽3—5米,高10—16米,呈牛角状,俗称45里牛角城。
郑韩故城里,一道南北走向的“分国城墙”把城区分为西城区和东城区。西城区是郑国、韩国的宫城和贵族居住区,面积约7400余亩,考古发掘有北宫、西宫、周庙、大宫遗址,还有郑庄公望母台、郑国国君授印台、郑女嫁齐梳妆台;有“凌阴井”地下窖藏,这是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地下冷库;还有郑国的缫丝作坊和韩国宗庙祖碑,这些都是国内稀有,世界罕见。东城区是郑国和韩国平民居住区和手工业作坊区,这

里是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制骨、制玉、制陶、铸铜、冶铁遗址等。
郑韩故城不仅地面文物星罗棋布,而且地下文物数不胜数。1908年,在老县城东关石头坡处,出土青铜器100多件;1923年,在县城南街李家楼发现郑国君子婴大墓,出土鼎器彝器133件,器物碎片和贝片723枚,曾轰动国内外,其中一对青铜莲鹤方壶为稀世珍宝。1971年,在白庙范村发现的韩国兵器窖藏,出土铜戈、铜剑、铜矛180多件,虽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但仍不生锈,闪闪发光,非常锋利。

1996年,在东城区发掘10座青铜礼乐器坑和20座殉马坑,出土青铜乐器255件,其中有8套编钟,每套24件,有一组礼器,包括九鼎、九鬲、八簋、三壶、一鉴、一豆共31件。新郑的青铜礼乐器坑,虽无兵马俑壮观,但其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远远高于兵马俑。1961年,郑韩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世纪河南十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黄帝文化寻根游

开国五千年,轩辕黄帝自古传。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起源在哪里?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古研究,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起源于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而新郑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立国、建都之地,新郑由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古都”。目前,新郑境内保存的黄帝遗址有轩辕丘、轩辕庙、具茨山、黄帝避暑宫和御花园、黄帝饮马泉、南崖宫、黄帝故都、黄帝拜华盖童子处、嫘祖洞等20多处,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市域,构成了新郑得天独厚、丰富多彩且影响巨大的黄帝文化资源优势。目前,黄帝故里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景区。
相传,农历三月三是黄帝一统天下、成就伟业的日子,后人为表达对轩辕黄帝的敬仰之情,从春秋时期就兴起了盛大的拜祖活动,一直延续至今。为满足炎黄子孙故里寻根、拜谒始祖的愿望,自1992年起,由新郑市政府牵头,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举办了盛大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海内外数以万计的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观光旅游。 2003年10月27日,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根在中原”拜祖大典在黄帝故里举办,在华人华侨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6年3月31日,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隆重举行,国家级领导及海外重要来宾3000多人参加,中央电视台新闻和国际频道、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及新浪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直播,大典喜出彩虹、气势磅礴、热烈隆重、特色独具、国人震撼,堪称“国典”。拜祖大典成功举办之后,黄帝故里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影响力急遽增强,几乎每天都吸引了成千上万来此寻根拜祖的人们。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4月1日之后的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黄帝故里景区都坚持举办了由广大游客参与的拜祖仪式,为广大游客和海内外炎黄子孙搭建了一个寻根朝圣、拜谒始祖的平台。

高等院校修学游

新郑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仅普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且还吸引了大批的高等院校入驻新郑。近年来,先后有西亚斯国际学院、升达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南省职工医学院等14所高等院校相继入驻新郑境内,开设经管、商贸、法律、工商、机电、纺织、电子信息、计算机、外语、体育、音乐、美术、医学、财会、建筑等本科、专科、成人教育专业200多个。目前,在新郑校区的教职工近10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00余人,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5000人左右。
高等院校的入驻,成为新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新郑扩大开放的风景线,成为广大青少年旅游、观光、学习的理想场所和学生接触世界、增长学识、加强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

历史名人名胜游

新郑人杰地灵,不仅诞生了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肇造了惊天动地的华夏文明,而且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在郑州市评出的十大历史名人中,新郑籍占5人),如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先秦法家代表韩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家李诫、元代理学家许衡等等。著名的古墓葬有子产墓、韩国王陵、后周皇陵、欧阳修陵园等。

转自:http://hi.baidu.com/xinzheng/blog/item/bdcefdfa302f28dfb58f313c.html50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