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郑旅游全攻略 |
[游记]新郑旅游全攻略 |
2007-07-16 baidu.com |
枣乡风情游 新郑的种枣历史最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枣文化更是渊源流长。新郑很早就流传有“枣乡美景关不住,引得玉皇下凡来” 这一关于“玉皇观枣台”的美丽传说;《诗经》中记载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诗句;春秋时期郑国名相子产执政时,郑国都城内外街道两旁已是枣树成行;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红枣的药用价值,新郑民间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南北朝时,《齐民要术》对新郑大枣的管理方法有详细的记载;到了明代,新郑枣树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明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启留下了“霜天有枣收几斛,剥食可当江南粳”的诗句。 “八月十五到,遍地红玛瑙”,金秋是大枣收获的季节。自1998年起,新郑依托自身产业资源优势,推出了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枣乡风情游活动,每年大枣成熟的季节,周边城市尤其是省会郑州的游人都被吸引到这种活动中。游客们可以摘大枣、拔花生、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享农家乐,还可游览中华古枣园、黄帝观枣台、万亩红枣园森林公园等景观,能够尽情领略枣乡风情,尽享和谐优美的田园风光。 郑韩文化探古游 在新郑市区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汇流处的高台地上,横亘着一座连绵起伏、巍巍壮观的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遗址——郑韩故城。 此城虽经2700多年,仍岿然屹立,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郑韩故城的城垣均是用黄土夯筑而成,周长20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墙基宽40—60米,顶宽3—5米,高10—16米,呈牛角状,俗称45里牛角城。 里是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制骨、制玉、制陶、铸铜、冶铁遗址等。 1996年,在东城区发掘10座青铜礼乐器坑和20座殉马坑,出土青铜乐器255件,其中有8套编钟,每套24件,有一组礼器,包括九鼎、九鬲、八簋、三壶、一鉴、一豆共31件。新郑的青铜礼乐器坑,虽无兵马俑壮观,但其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远远高于兵马俑。1961年,郑韩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世纪河南十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黄帝文化寻根游 开国五千年,轩辕黄帝自古传。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史,起源在哪里?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古研究,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起源于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而新郑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立国、建都之地,新郑由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古都”。目前,新郑境内保存的黄帝遗址有轩辕丘、轩辕庙、具茨山、黄帝避暑宫和御花园、黄帝饮马泉、南崖宫、黄帝故都、黄帝拜华盖童子处、嫘祖洞等20多处,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市域,构成了新郑得天独厚、丰富多彩且影响巨大的黄帝文化资源优势。目前,黄帝故里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景区。 高等院校修学游 新郑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仅普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且还吸引了大批的高等院校入驻新郑。近年来,先后有西亚斯国际学院、升达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南省职工医学院等14所高等院校相继入驻新郑境内,开设经管、商贸、法律、工商、机电、纺织、电子信息、计算机、外语、体育、音乐、美术、医学、财会、建筑等本科、专科、成人教育专业200多个。目前,在新郑校区的教职工近10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00余人,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5000人左右。 历史名人名胜游 新郑人杰地灵,不仅诞生了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肇造了惊天动地的华夏文明,而且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在郑州市评出的十大历史名人中,新郑籍占5人),如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先秦法家代表韩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家李诫、元代理学家许衡等等。著名的古墓葬有子产墓、韩国王陵、后周皇陵、欧阳修陵园等。 |
转自:http://hi.baidu.com/xinzheng/blog/item/bdcefdfa302f28dfb58f313c.html5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