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冬日的乌镇 |
[游记]冬日的乌镇 |
2008-05-22 sina.com.cn |
茅盾去世于1981年,1988年茅盾故居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位于东栅西部的观前街,是一座三层、两进的院落,里面有茅盾生平陈列。去年,茅盾之子韦韬依照父亲生前遗愿,把父亲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移葬乌镇,乌镇人在西栅景区为茅盾修建了纪念堂和陵园。陵园坐落于一个小丘之上,十分幽静,纪念堂里陈列着茅盾生前在北京故居的一些遗物。在纪念堂里,有一个听音室,可以戴上耳机听一听茅盾的声音,是一段茅盾讲述自己“茅盾”笔名来历的谈话录音,带着浓浓的浙江乡音,这是我第一次聆听茅盾的声音。 纪念堂里有一个高大宽敞、有七八十平米的大厅,大厅正面墙上的中心位置,铭刻着茅盾临终时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请求恢复自己党籍的信,下面是覆盖着党旗的茅盾汉白玉大理石卧像,宛若孙中山和毛泽东的纪念堂。这使我大惑不解,茅盾之所以受人景仰,首先是因为他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和文化巨人的贡献,而不是一个中共党员和文化部长的身份,在我看来,给茅盾建造一个像政治领袖一样的纪念堂,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让人哭笑不得! 在茅盾纪念堂的旁边,还有一个开放不久的王会悟纪念馆。王会悟出生于乌镇,是中共创始人之一、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的夫人,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时,王会悟负责各地代表的接待会务工作。会议期间,遭遇法国巡捕的破坏,会议被迫中止,王会悟主动提出让大家到她熟悉的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进行,她先行到南湖安置好一切之后,代表们陆续来到,会议得以继续召开。我曾经拍摄反映中国共产党诞生过程的文献纪录片《开端》,对这一段历史和王会悟非常熟悉,但是,正因为熟悉,对在乌镇给王会悟搞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纪念馆很不以为然。王会悟的确是为中共一大的顺利召开作出了特有的贡献,但她并不是一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知名度的名人,只是一位历史的见证人,在她的故居开辟一个纪念室足矣,这样大张旗鼓得搞一个煞有介事的纪念馆,使人感到很不严肃。乌镇借名人提高吸引力的苦衷可以理解,但乌镇拥有那样丰厚的人文积淀,何必用过于政治化的纪念堂、纪念馆来倒人的胃口呢?作为一个休闲旅游的所在,展览内容的设置一定要适度、恰当,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2e2d301008g4l.html2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