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之行(一)西湖 |
[游记]杭州之行(一)西湖 |
2007-08-06 sina.com.cn |
上周随夫单位工会组织的休养团一行57人到杭州玩了一趟,行程包括杭州西湖、吉安大竹海、龙井茶产地梅家坞、灵隐寺及淳安千岛湖,其实性质还是旅行社代办的团体游,从京城出发有这边的旅行社随行一人,到杭州后由他们事先联系好的当地一家旅行社派两位导游和两辆大巴全程陪同,名叫地陪。此行遭遇杭州一带被负高压云团紧紧控制,节节攀升的高温天气让这一团北京人领教了什么是挥汗如雨,相比较北京的气温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以至于回到北京的那天,虽然天仍然是那个桑那天,但最高温度才32度,显然比杭州温和多了,有种幸福感觉油然而生。 第一天的行程安排是坐船游西湖,刚上大巴,那个虎头虎脑的又十分爱说话的小司机就很得意的对一车人宣布,我们杭州现在已经被列为新四大火炉之一了!惊的大家是目瞪口呆。在我心中,这个被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吟诵过的杭州西湖应该是北宋诗人苏东坡所描写的那种曼妙意境:“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南宋时起,西湖的风景就拥有了十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它们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印月,每个名字都代表着一处景色,我们的导游小刘用十个字来概括西湖十景,“春夏秋冬花,晓云夕月柳”,很是琅琅上口,我们的西湖行程只安排坐游船绕西湖一周,唯一下船步行游览的是花港观鱼景区,其余景色都是在船上听导游小刘说,然后抻着脖子看,全程下来不过半天,还包括午饭后把一团人引到一个丝绸博览会去买丝绸和丝棉被。那天的天气是多云,湖面灰蒙蒙的,船行也比较快,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是很难让人找到感觉,俗话说境由心生,而我们哪里有驻足凝神的时间啊,简直是在跟着导游后面例行公事,再加上酷热的天气,人人恨不能快些躲到空调车里去,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季节绝非游西湖的最佳时节,炎热的天气让游客兴致大减,望景却步,即使是夏季应该看到的“曲院风荷”也没看得明白,印象极深的是西湖里的荷花叶和干比北京公园里的长得油绿而硕大,差不多有一人高。导游说最好的游西湖的季节是丹桂飘香的秋季,据我母亲说,差不多十年前的四月我妹陪她去过杭州西湖,她老人家印象最深刻的是漫步苏堤,堤上遍种桃柳,但觉柳丝轻扬,碧桃吐艳,红绿相间煞是好看,“苏堤春晓”作为十景之首名不虚传,母亲还能记得她们在杭州西湖边上的百年餐饮老店“楼外楼”里吃的“东坡肉”和“龙井虾仁”,实在美味,十年前一块东坡肉五元钱就已让母亲咂舌,而今的价码恐怕已翻了三倍了。值得称道的是西湖景区的确非常洁净,不光是岸边的园林,还有湖面的清洁让人赞叹,听小刘讲,杭州政府在保持西湖的水质上是不惜代价的,每隔33天,就要给西湖洗个脸,从钱塘江里取水送到水厂加工成一级水体后输入西湖,以保证湖水不受污染,西湖是杭州的一面镜子,每日中外游客数以万计,美丽洁净的西湖不光装点了杭州,也会将人间天堂的美誉世代传下去。 这是在船上拍到的十景之一“断桥残雪”,相传是神话《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相会定情的地方。断桥是白堤与陆地相接的一座石拱桥,由于神话传说,使它家喻户晓。在春季里,断桥两旁,桃披红云,柳笼绿雾,香风送爽,波光摇翠。待到冬末积雪末化时,这里又是观赏雪景的好地方,当然现在的杭州已很多年不见雪了。 在船上远望岸边城区茂密的建筑群 远望“雷峰夕照” 丛林区树下的孔雀 这是花港观鱼景区,前接柳丝葱茏的苏堤,北靠层峦叠翠的西山,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两面镶着翡翠框架的镜子分嵌左右。早在南宋时,有一条小溪从花家山经此流入西湖,这条小溪就叫花港。当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港侧畔建了一座别墅,称为“卢园”。园内叠石为山,凿地为池,畜养异色鱼,于是游人萃集,雅士题咏,称为“花港观鱼”,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园林秀色 二十多年前和同学们来过杭州西湖,记得景区许多路都是尘土飞扬,好像挺脏的,岸边没这么多高楼大厦,我们也只是一路疾走的逛了半天,把著名的景点走了个遍,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这次游西湖仍然是匆匆忙忙,我只是在闲暇时仔细的反复的观看景区地图,非常向往能有两天时间到小瀛洲三潭映月景区和平湖秋月景区好好看看这甲天下的湖光山色,这一片牵挂恐怕就留在心里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aa0fa901000auz2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