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绝世宝贝:游历周村 |
[游记]绝世宝贝:游历周村 |
2008-05-22 sina.com.cn |
如果想要了解周村,你必须要了解周村的历史文化。周村人如今的生活状态以及文化思想,深受明清两代的遗留熏陶,而且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周村大街”。它应该是周村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见证。从乾隆皇帝御赐“天下第一村”到光绪年间直隶总督袁世凯上书开埠,周村的商业达到了鼎盛时期。商贾云集,号房林立,用“摩肩接踵”来形容当时的繁盛气氛,丝毫不为过。而就在周村大街的商铺里,的确实实在在的出现过几个轰动全国的知名商人,也的确实实在在的涌现出了大批的老字号,象孟雒川创立的瑞蚨祥等。正是这些知名商人和老字号,造就了周村独特而厚重的商业文化。当年有:“济南、潍县日进斗金,不及周村一个时辰”的说法。这些史实,在周村作家郭济生所著的《东方商人》里面,延续了百年前周村商人所创造的历史辉煌。他们曾经是周村的骄傲,而如今,周村后人们,依然以他们为荣。大街的茶庄或者酒肆或者绸布行外,旌旗飘摇,古味浓厚,再现了百年之中周村商业文化的层层递进,逐步繁盛。而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里,在楼阁色彩斑斓的图艺映衬下,周村民间历来元宵盛会的主打节目---花灯,常常在此而会。周村的花灯是非常好看的,种类繁多,样式广博。与此相生的,就是花灯上充满浓郁中华地方特色的绘画。可以想像一下,暗夜沉沉中,大街烛光通明、花灯璀璨、人海如潮的热闹景象。这景象是不是曾经与百年前的某个夜晚,如此的相象?那么古与今的两个天地,应该在对视中互相安慰,沧海桑田,今人在历经翻天覆地的变革后,并没有遗失古人的精神文化。 我们应该追寻着一些足迹,去寻觅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他,就是周村的文化历史名人蒲松龄。郭沫若郭老曾经评价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位一生穷苦潦倒、命运坎坷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实在是周村人的无上荣耀。他穷尽十年之力写就的《聊斋志异》,如今已被翻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流行,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精神巨著。现存于王村镇西铺村的蒲松龄故居,原是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故居的一部分。就是在这里,蒲松龄完成了《聊斋志异》的全部创作。也许当时他还不知道,几百年后,他的这部大作,带给了后人极大的精神洗练,成了后人研究探索和聊以自娱的文化财富。至今在古木参天、浑厚淳朴的蒲松龄故居内,还展示着他的诸多成就,包括他一生创作的俚曲等文学手迹。在故居内信步游览,就能切实的感受到这位文学巨匠当年寄人篱下、难抒壮志的伤痛,还有那种高雅又不失生活高调的乐观。所以我很庆幸自己是周村人,因为我可以抬出蒲松龄来炫耀。从大师故居的再修葺,从仰慕大师的目光里,应该看到周村人对文化的渴求,对文化的爱护和再生。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到萌山景区游玩,萌山景区特色的风光片段,始终贯穿着我的整个人生。尤其是萌山水库,象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群峦怀中。曾经多少个七月流火的炎炎夏日,见证了萌山水库与周村民众的亲密关系。它带给了大家清凉和快乐,同时证明着它存在的价值。萌山水库下游的千万亩良田,依靠着它的慷慨灌溉。每到收获的季节,周村人民丰收了粮食,也丰收了生活的希望。这一切它应该都看在眼内,为什么依旧默默无语?因为真正的奉献,从来不需要什么表白。一直为萌山优美的风景所陶醉着,山水相依,古木葱茏。山下有水,水波清冽。水中有山,相映成趣。尤其是每年的庙会,更是热闹非凡。萌山庙会是周村人民生活进步的一个展现,也带有些须精神寄托的意味。当人们走进神庙对着佛像顶礼膜拜的时候,人们祈求的,不正是人们已经得到和想得到的吗?但愿那些慈眉善目、正襟危坐的佛祖菩萨们,能时刻保佑着周村人民乃至天下苍生,安居乐业。萌山不仅是景区,也是周村旅游业的重点。近年来周村政府不断的加大投资力度,加深挖掘萌山景区的价值潜力。于是我们翘首期待着,期待着周村旅游文化质的提升。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c3396010005gy.html2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