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普陀山游记续 |
[游记]普陀山游记续 |
2007-08-30 sina.com.cn |
昨天写到普济寺,因为修行为佛的事,发了一通议论。其实这些理论,我们在海天佛国自然不会喧嚷,以免打扰了山神海神的清静。在这阗无人迹的网络一角,偶有几句,也不伤大雅。且让我继续我的普陀山游记。 其实我对这路程已经有些忘却,不知道先到哪到哪。比如是先到的普济寺,还是先去了看了南海观音大佛。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我们去观瞻了大佛的雄伟。我们一路沿着平缓的山道往上走,远远的就看见观音佛象是在半云空中,而且,从一个角度观看,好象这佛身略有些前倾,微闭着双眼。终于转到山顶上来了,那是一处很开阔的地方。一个大的广场。台阶而上,可以走近观音象。象底座下是陈列室,可以从右门进入。环室是功德谱。以出钱出力的多少,排定名次。有出资几百万的,有几万的,听说整个大佛耗资两千多万,全是用的香火和赞助的,不管由谁出资,我想大约都是一双双手辛苦创造的结果。即或不是直接的,也是间接地表现出对于佛的敬意。 右入左出,我们在底座的荫凉处抽了根烟。左前的地方,也有方便的卫生间。不敢乱扔烟头和杂物。稍许表示点虔诚。也不怎么照相,因为处在这高大建筑物的底部,也无什么可以衬托的物象。抽完烟后,我们就匆匆下山了。 导游带着我们来到不肯去观音院,这当是属于紫竹林景区了。远远的就见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相质的佛堂,上书“不肯去观音院”。听说庵院不大,但香火兴旺,概因历史不同寻常,故历来被视作普陀第一庵。据历代山志记载,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奉观音像回国,船经普陀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应该这就是普陀开山供佛之始了。 我们在观音院里稍事观瞻,便出来找潮音洞。只有几步路远,就是临海裂进一道很深的岩沟,海浪涌进来,击荡岩壁,做隆隆回响。潮音洞左右全是错乱的石头,很大。海水不断冲击岩石,一波一波地重重地撞岩石,激起很大的浪来。我小心地爬进,找到一块临海的大石上坐下,看海浪飞腾起舞,听周围一声一声兴奋的人声、浪声。不远的一块礁石上,更接近海水的地方,一个少女坐在那里看海,浪花激溅起来,扑打到身上,她似乎也不为所动。 忽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原来是单位的一个领导。示意我给他在这里留个影。拍了一个,又有一个接了上来。一直到远外亭子休息的导游的喇叭在响,催我们到下一个景点。 我们下一个景点是紫竹禅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只是看见一片紫竹林,与别的地方有所不同,紫竹的竹秆呈紫黑色,光滑鲜亮,姿态秀雅端庄,听说是一类珍贵的观赏竹种。 据《定海厅志》记载:“引睽车志云:宋绍兴中,有巨商泛舟海风阻,抵一山下。因登绝顶,有梵宫焉,窗外竹数个,枝叶如丹,求得一、二竿,截之为杖,每以刀锲削,随刃有光,至一国老叟曰,君親補陀洛迦山,此观音座后,梅檀紫竹也。”“是宋时尚有紫竹可求,故名曰紫竹林,非附会佛经梅檀林而名之可知矣。”可见,在南宋时普陀山就有紫竹栽培。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dc564dc01000acl2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