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格里拉游记(一) |
[游记]香格里拉游记(一) |
2008-01-23 sina.com.cn |
洛克在香格里拉走了多远 文/高星 前一时期,知道洛克主要是因为丽江及东巴文化、纳西文化有关。因为他的一些代表作的书名都题有“纳西”二字。 这次到迪庆,由于感到希尔顿并没有到过迪庆,便把目光更多的地投向了洛克。 约瑟夫·洛克出生在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的一个仆人的家庭。13岁时,便开始自学汉语,他离奇的嗜好激怒了他的父亲,他责备约瑟夫浪费时间学这些没用的知识。可洛克还是我行我素,在全家人都睡着以后,他仍点燃蜡烛学习汉语,梦想着有一天能漫游北京和拉萨。 中学毕业后,洛克向怒气冲天的父亲郑重告别,从此他浪迹天涯,他父亲连一句祝福的话都没有,他先后在欧洲和美洲各地漂泊,最终成为了一名植物学家,1922年2月11日,洛克缅甸到达云南南部,终于开始实现他从小的到中国探险的梦想。从此以后,在20来年的时间中,洛克行走在云南及周边大部分地区,主要集中在一条苍茫的民族走廊。 但洛克更多的时间是住在丽江地区的,而且他的大部分著作也都和丽江的纳西族有关。但他也曾多次到过中甸和德钦地区,也就是所谓的香格里拉地区。 在他最著名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洛克专门有一章写到了中甸,他在书中介绍道:“中甸区域从西北到东南为一条中江河斜斜地对分,汉人称中江河上游为硕多冈河,而纳西人称这整条河为玉多吉,但中甸河这个名称更为人所知。”“中甸的一个湖叫草海,纳西语称为“达拔恒”,藏族语称那帕乔。中甸位置在海拔11500英尺的高山草场坝子,气候寒冷,除小麦外,不能种其它作物,大约有200户人家,多半是汉、麽些和藏人混居。” 洛克还介绍了中甸(建塘)县城,小中甸归化寺(松赞林寺)、承思寺等。在其它章节中又写到了哈巴雪山、金沙江峡口、虎跳峡、长江第一湾、白水台等地。在其后章节中洛克又写到了澜苍江、德钦地区的阿墩子、茨菇、茨中、卡瓦格博雪山、白茫雪山、东竹林寺、奔子栏等地,其中对卡瓦格博雪山的描述是最激动人心的。 洛克在《纳西族的文化与生活》等著作中也写到过中甸地区,他写道:“澜沧江河谷居然生长着印第安人的玉米”;“举世无双的缅茨姆山”;“长江上最壮观的峡谷虎跳峡”等。 希尔顿的“香格里拉”是朦胧缥缈的,但洛克的“香格里拉”是清晰的和真实的,虽然没有伊甸园的韵味和痕迹,但也是充满感情的。洛克曾把他的一次探险命名为《发现梦中的香巴拉》。洛克曾深情地写道:“当我在这部书中描述纳西人的领域时,逝去的一切又一幕幕地重现在我的眼前,那么美丽的自然景观,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森林和鲜花,那些友好的部落,那些风雨跋涉的年月和那些伴随我走过漫漫旅途、结下深厚友谊的纳西朋友,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一生最幸福的记忆中。”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c77bc01008i0u.html1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