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外电:兄弟之争?印度总想占中国的便宜 |
[游记]外电:兄弟之争?印度总想占中国的便宜 |
2008-06-27 sina.com.cn |
但是,没人把这当回事,也没有打算解决。早在1992年,一位曾经在亚穆纳河上驾驶帆船的印度退役海军军官向最高法院起诉政府,指控政府使印度教徒无法进行朝圣沐浴,而这是一项宪法规定的权利。结果他打赢了官司,法院勒令水务当局对排入河中的污水进行治理。但是,从那以后,德里的污染又增加了40,尽管建起了新的污水处理厂,但排入河中的污水半数仍然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供水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于人口和工业发展,供水跟不上急增的需求。电力短缺使公共管道供水变得很不稳定;另一方面,一些邦因为免费供电许可很容易获得,农民和工厂都过度抽水。这对蓄水和水源分配上的投资都是不利的。气候变化很可能也会逐渐导致降水的不足。尽管目前降水量还很充足,但都被浪费掉了。中国可能并不是一个良好的用水模范,但在这方面它还是走在印度前面。这很讽刺,因为印度的工程师在简单的“雨水收集”技术上的经验越来越丰富。 印度的经济发展正在加速追赶中国,而制造业的发展甚至比服务业还要快。印度政府的首席能源顾问苏里雅·塞提热切地宣称印度的增长方式要比中国清洁得多。他说:“中国增长比印度快,但从2002年以来其化石燃料消费也增加了11倍,”而印度“只用3.7的能源消耗增长就实现了8的GDP增长。” 但是,如果要把这个增长保持下去,就必须实现发电能力每五年翻一番,除非能效能够得到奇迹性的提高。而发电量的增长对可持续性是没什么好处的。德里的决策者们承认需要加紧对环境的控制,但是,显然政治是向着发展而不是环境倾斜的。希望在于经济发展可以带来更高的税收,这反过来可以带来更多的公共投资,处理供水和污水等基础性环境问题。但,同时,印度在和中国的竞争中也面临失败的危险。 对于中国,印度一向有着很强的比较心理。如果这种比较心理能够增强对可持续性的追求,那么竞争就决不会再令人厌恶,而是恰恰满足了印度的环境需要。(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9b1ac01008acp.html2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