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首阳山游记

[游记]首阳山游记

2007-07-27    bbbar.com

[原创]首阳山游记

提到首阳山,就不能不提到中国2000多年前的两个兄弟,他们的父亲在去世的时候,把自己的大位传于弟弟,弟弟以为自己不够贤能,又让位于哥哥,哥哥觉得这样做又有违父亲的嘱托,于是兄弟二人就一起逃跑了,他们听说关中的土地上有位叫西伯昌的是位出了名孝子,就一起去投靠西伯昌,可惜等他们赶到的时候,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正带领着军队要去打仗,他俩于是拦住军队告诉西伯昌的儿子说,你的父亲刚去世,怎么能发动战争呢,这可是不孝啊,你也是一位君王,怎么能去杀害另一个君王呢,这可是不仁啊,西伯昌的儿子根本不理他们那一套,等到儿子建立起了自己的新王朝以后,这兄弟两个人就隐居在首阳山上靠吃野菜为生,发誓不吃新政权的一粒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并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这个故事被人们流传了两千多年,其中褒贬众说不一,历史终归是历史,不变的只有那高高耸立的首阳山,冷眼看着人世间的世事变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雪后的山路没有想象中的泥泞和湿滑,也许是冬天行人罕至的缘故,也许是气温还没有回转,但走在路上没有丝毫的寒意,相反却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不多时,已走近一处农家小院,主人热情的搬来条凳,招呼我们坐下休息,院子里,一颗很粗的桐树正被锯开,板材整齐的码放在一起,临近正午的阳光很妩媚的照射下来,投射在每个人的身上,大家打开背包拿出食物,开始准备路餐了。

吃过饭后就开始继续上路了,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从秦岭北坡上山的路无疑都是陡峭的,攀升角度都很大,走不了多久,回头望去,刚才的路已经已经是鸟瞰了,积雪斑驳的映衬在枯黄的山坡上,像一张施了淡彩的水墨画,队伍已经拉开距离,远远的可以看见后面的人在缓缓的走,我们身上的冲锋衣或鲜红,或明黄,给这冬日里的山坡上平添了一份姿色,一份活力,脚下的路据说通往观音山,是上首阳山一条必经之路,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据说山上香火十分旺盛,这条路也算是条朝圣之路了。

山坡上一座小庙吸引了我的目光,顺路走过去,小庙都是用石头堆砌而成,庙旁边用木柴搭砌了一个窝棚,里面有锅灶,甚至还有碗筷,想必是供路人休息之用的,旁边还插着一杆黄色的小旗,庙里很小的空间供奉着三座神像,个个面目狰狞,眼露凶光,这有可能是座山神庙,貌似凶恶其实都为了镇住山间作祟的小鬼,其实内心世界无比的善良温顺,他们安静的坐在这里,静静的享受人间的香火。

接下来的路变得更加陡峭了,道路呈之字形往上延伸,越是道路险峻,就说明快到山顶了,果然峰回路转,两山交汇的垭口出有座石头堆砌的小庙呈现眼前,走近前看,竟然是供奉的是关帝老爷,左边站立一员黑脸的小将,右边是位白脸,猜想那位黑脸的可能是周仓,白脸的便是他的义子关兴了。人们敬重关公的义薄云天,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他的庙宇,但我想可能是最小的一座了,小的几乎只能只容下一个人,神台上还放置着些香火裱纸之类的贡品,我抽出三支香,点燃了,毕恭毕敬的插在关公面前的香炉里。虽说我也是个唯物主义者,但进得山来,对庙宇神灵,当怀敬畏之心,对中国传统文化,当存尊崇膜拜之意,这也应属于一个现代文明都市人的一种基本美德吧。

大约在下午四点多,我们顺利的登到观音庙,大约海拔两千米左右,一座矗立在山颠的庙宇,都是石块和木板搭建而成,分前堂和后院,庙里常年住着一位居士,照应着这里的日常琐碎之事,洒扫庭院,修葺维护公共设施,为往来的香客提供服务。山里的天很快就要黑了,我们决定今晚就扎营在此,后院有座木质阁楼,平时供朝圣来的香客居住,今晚就是我们的安乐窝了,这里避风而又干燥,一定非常的舒适了,美中不足的是,山上的水源全部被冻成了冰块,需要破冰然后才能烧开饮用,好在庙里炊事用具一应俱全,用那口大锅把冰化开就省了我们许多力气,大家围坐在阁楼的下面,纷纷拿出自己的炉子开始做饭,这时候便是驴族们最开心的时候,还有什么能比艰辛的跋涉了一天之后的饭菜更香呢。

饭后天就已经黑了,在阁楼上扎好帐篷,原本说在楼下点起一堆篝火的,却找不到大的木柴,都是些枝枝杈杈,点起来浓烟滚滚,楼上几乎成了伸手不见五指,于是只好作罢。夜色浓浓,隔了许久,才见有星星升起,明月高悬,清晰地勾勒出远山的轮廓,近处山脉的沟壑也依稀可辨,白色的雪在夜色里分外醒目,却不能完全的遮盖秦岭的身躯,只能是黑白相间参差掩映了。遥望远处的首阳山,在那一马平川的山梁上,想必那里的道路是平坦的吧,不见高山,不见平地,如果在这样的月色下,大步的走在那平直的山脊上,又将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叔齐,伯夷,逝者如斯,你们曾经是否也曾在这样的夜晚里,遥望过月色中的首阳,那首千古绝唱,是否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有感而发的呢?

第二天很早我们就起来了,简单的收拾了东西,准备继续探寻前方的道路,由于要赶在天黑之前集体下山,时间就显得有些刻不容缓了,我们一行五人,轻装前进,剩下的朋友在这里留守,等待我们回来。下来的路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大多是走在背阴的山坡上,积雪很厚了,虽然是轻装前进,但要不了多久,也已经是气喘吁吁了,雪地上时常能看见动物的脚印,有一行很大很清晰的爪印一直通向远处,怀疑是熊的足迹,谁知道呢。大约十点半钟,我们到达了熊岔庵,标志是一座早已废弃的农家小屋,几乎快要坍塌了,再向上一二百米,就是另一座相对完好的房子,甚至屋内还有木柴可供取用,屋后还有水源,可惜也是被冻上了厚厚的冰层,再看首阳山梁,似乎已经遥遥在望了,也许再有半个小时,就能胜利登顶了,可是继续前行,转过一处弯,却发现并不是看到的那样,真正的登顶,也许还需要两个小时,看看表时间已经不够了,无奈只能非常遗憾的返回了,下次吧,只要时间充足就一定能登上山顶。返回的路程出乎意料的迅速,我发现,下山时走在厚厚的积雪上非常的惬意,甚至可以放开脚步奔跑冲下,还可以踏在还没有足迹的雪地上,肆意的踩压,把自己的重心完全放心的交给脚下的雪垫,回头看走过的道路,哪里还看得到足迹,分明是一条被搅得凌乱不堪的雪印,这真的是大自然的恩惠啊,可这种恩惠只属于那些勇于走近它的人们,它只会赐予那些愿意和它亲近的人们。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哪里能体会到这种乐趣呢。

回到观音庙比预计的时间还要提前半个多小时,留守的朋友都已经收拾好了行装,准备下山了,虽然这次没有登上首阳山,但至少探明了登山的道路,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登顶,已经成为一种形式,而目的则是每一个行走在山路上的驴友早都深刻体会到的了。再会了首阳山,我们还会再回来的。

转自:http://www.bbbar.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8449&page=2338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