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白鹿洞书院游记攻略之诗书万卷圣贤心白鹿洞书院 |
[游记]白鹿洞书院游记攻略之诗书万卷圣贤心白鹿洞书院 |
2008-04-20 yiqilai.com.cn |
“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 应该是千余年前了。简介有曰,白鹿洞书院,庐山五老峰东南,地处庐山区海会镇与星子县白鹿镇的交界处,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距今一千一百多年,书院辖地三千亩,古建筑面积近七千平方米,由先贤书院、紫阳书院等五个院落组成。院前有小溪一道流贯全境。 从九江市区坐车出发,途经庐山区,到达白鹿洞书院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时正春季,白鹿镇的田园一片郁郁葱葱,春色宜人。野风吹进车窗,油菜花香掺杂着浓浓的泥土气息,拂起春意阑珊。轻轻的汲一口,似乎还带着点太阳的味道,十分的惬意。偶尔也看见几个农民在田间耕犁,悠哉的样子倒更像隐居之士。不知道当年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之余,是否也这样耕犁呢。边欣赏路边景色边遐想的时候,不觉已近书院。最后一段路是下坡,穿过高大的树林,展现在眼前的白鹿洞书院,一派古木参天,台榭楼宇,青砖院墙,历史的印记犹然在目。 出礼圣殿,进明伦堂。明伦堂即是书院的讲堂,在礼圣殿侧门边上。砖木结构,面四间,白墙、灰瓦,前后各有门,后门直通白鹿洞。堂内陈列有仿古的授课时用的桌椅,有讲台,有戒尺,四周墙壁挂满了书法对联,或苍劲、或端庄、或龙飞凤舞。找个座位坐了下来,想象先生在讲台上喊一声“上课”,台下学生萧然、然后朗朗读书的情景,不禁笑了。想当年多少先贤在这讲学谈经。如今我辈尚能在此一忆古韵,意犹足已。 没有从后门出,而是通过一段狭窄的走廊行至后山的白鹿洞。有两层,下为白鹿洞,洞上楼台——思贤台。洞前的两株桂花正是绿意盎然。洞不大,正中是一尊石鹿,竖耳昂首,神态悠然,鹿身的石头表层有些班驳,而唐宋风骨依存。立在石鹿身后的石碑,字迹已经难以辨认,清寂的白鹿洞内鳞生着赏目的青苔。“君家白鹿洞,闻道也生苔。”虽时过境迁,但眼前的光景却是如此般的相像。古洞幽深,思绪绵绵,沿墙攀缘的古滕,墙角簇生的山花,辉相生映的苍松翠竹……怡然成画。等上思贤台,思及不同年代的先贤在五老峰下隐居读书时的情景,感慨不已,敬仰不止。我俯首沉思,或举目远眺,都沉浸在那古老文化的悠远之中。以求自己的心灵在这古文化的悠扬之中得以尽情涤荡。 下思贤台,过行台、崇德祠,进林业高等学堂,在延宾馆院内,朱子铜像目视手中的经书,面色严峻、神态认真泰然自若。似在思索授道之法,以求“传道授业解惑”。贯道溪旁有一亭,名为独对亭。在游览了两个小时之后,不妨领略一下此处悬崖峻峭、下临湍涧的美好风景。“凌空何所依,磅礴厚有机……凝重尊以老,五一谁当之。”描写了独对亭美好风景的同时,也写下了朱熹的不朽功绩。枕流桥下枕流石。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传奇。 中午12点左右,在棂星门前的一排石桌子上,拿出自带的干粮开始享受美味的午餐,之后,听听音乐,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这景这情竟是如此和谐,一时精神炯爽意气风发。 春风化雨,千年的白鹿洞书院,正延续着她儒学思想的独特魅力。
|
转自:http://www.yiqilai.com.cn/bin/view/travel/%E7%99%BD%E9%B9%BF%E6%B4%9E%E4%B9%A6%E9%99%A2%E6%B8%B8%E8%AE%B0%E6%94%BB%E7%95%A5%E4%B3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