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邹应龙流寓汀州及后裔定居四堡初探 |
[游记]邹应龙流寓汀州及后裔定居四堡初探 |
2008-05-22 sina.com.cn |
导 言 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后,其荒淫无度并未有所收敛,甚至把首都临安(今杭州)变成了腐化堕落的“游乐园”。诗人林升怀着愤慨悲痛的心情写下了《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诗,委婉曲折地指斥了南宋君臣苟且偷安,弃汴京故地而不问,置祖宗及中原人民之大仇而不报。却饮宴逸乐于西湖的末日糜烂生活。在最高统治阶层的偏安局面下,政府与地方豪强,大肆兼并土地成为“官田”或私田,农民失去生活依托,大多沦为佃户,加上北方农民不堪金人压迫,大量南移,为生活所逼,只好加入佃户行列。由于佃户数目的不断增多,土地占有者——官僚、豪强乘机抬高地租,残酷剥削农民。因此,佃户走投无路,度日如年,潜伏着强烈的反抗情绪。 一、避乱奔汀州 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冬,汀州晏头陀(即晏彪)在宁化潭飞寨(又作潭瓦寨,后改称南平寨)发起暴动,转战于闽西北各县之城乡,豪强亦多乘机作祟,干戈不息。应龙时年58岁,因“言路不合”,正居家休闲,为避战乱,率眷出奔江西。未几,沿赣江上溯至原宦游之地——赣州觅友暂避;随后,又辗转东行乘舟经于都由贡水至会昌,转绵水抵瑞金入汀州(时其从弟邹琦在汀供职),待乱平再回泰宁。至汀后,先避居汀之南阳(原属长汀,今属上杭,为汀、杭、连三县接壤之山乡)。绍定三年(1230年)“七月,(陈)韡亲提兵至沙县、顺昌、将乐、清流、宁化………;九月,分兵进攻五贼营,……;十一月,破潭飞寨,夷其巢穴;十二月,诛汀洲叛卒,谕平连城七十二寨,汀境皆平。”后,应龙即返汀寓居。 二、汀城登谢公楼赋诗 宋代,汀州为闽西首府,山青水秀,物产丰饶,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开福、抚两州山峒置州以来,经过近五百年的惨淡经营,楼台亭榭、名胜景点不少,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均有其独特之处,故成为闽中有名都市。应龙因避乱至此,正值闲居期间,乘时了解民情,寻访几经战乱奔波后在汀散失的儿孙,顺便畅游了汀城名胜——谢公楼,一览山城旖旎风光,驱散胸中郁闷。随手写下了《登谢公楼》诗一首(见邹应龙诗文选),以叙胸中块垒。 三、儿孙定居鳌峰山 历经千里跋涉,应龙一家老少抵汀时,正值汀城兵乱方殷,举家十数口被迫四散,时应龙公次子邹德(字叔颜)、三子邹懋(字叔曾)、五子邹志(字叔思),向东转入120华里之外的山乡——四堡鏊峰山(邹氏入居后,其地称邹家山)之西麓暂避,因见其地树木荫翳,风景秀丽,水源充沛,荒原待辟,可作战乱栖身之地。兄弟三人便率妻小定居下来。由于距汀城山路崎岖,相隔一百余里,也不知失散的父母及其他兄弟去向何处,从此音书阻隔,互不相知。“绍定四年(1231年)二月,陈韡躬住邵武督捕馀寇,贼首晏彪迎降。韡以其力屈及降。诛之”。是年秋,应龙率眷返泰宁。终因关山阻隔,交通不便,客地四堡与故里泰宁之间的联系中断,音书渺然,使家人误以为六郎(字叔颜)、七郎(字叔曾)、八郎(字叔思,应作九郎)在战乱中离开了人世。而在四堡的三个儿子,也不知父母的存亡,于是后来四堡子孙为纪念应龙夫妇,而将其衣冠附以金牌葬于鳌峰山麓之龙子围,并建祭祀亭覆其上,故后人称其地为冢亭里。到元末明初,又建雄伟壮丽的邹公庙于上堡村南,并塑全身座像一尊于其大殿内,让后人瞻仰崇祀。 随着人口的不断蕃衍,六郎选居龙足(即今雾阁),七郎定居上堡,八郎(应作九郎)择居双井。此后,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七百余年,在长期与自然和社会的奋争中,已逐步成为一个拥有丁口一万余人的汀州泱泱望族。 四、《行程记》溯源的依据 四堡邹氏,在入迁客地定居368年(1230-1598年)后的明朝万历廿六年戊戍(1598年)正月,始由应龙十三世孙(六郎之十二代孙)杭州仓大使邹学圣(字宗道,号清泉1523-1598年)、潮州府海阳县县丞邹邦贤(字重珍,号聘吾1546-1613年)、邑庠生邹运光(字道见,号可斋1530-1606年)暨十四世孙、邑庠邹希道(讳宗鲁,号海滨1561-1617年)、邹希孟(讳维宗、字缉鲁1578-1643年)等组成辑谱班子,始创纂成房谱。邦贤为房谱作序云:“余宗出自江省,……宋、元交会之际,兵戈扰攘,民居逃窜,兵燹之后,谱牒无存,……幸《行程记》一册存焉”。于是“将《行程记》加笔削之功,大略敷陈,记载姓氏源流、先人德业,长幼之次序,诞忌之日时,坟茔之形向,经历之险阻,俾后世子孙,见其谱即广其志”。另邹孔华(应龙十六代孙)所作《长房原谱序》云:“始祖邹公(应龙)敕封迭加爵谥,御葬原有封茔,且建之庙,且镌之石,且登之志,威灵所覃,四海奉之……”。清嘉庆廿五年(1820年)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前翰林院庶吉士、军机章京梁章巨所撰《邹氏三修家谱序》云:“长汀一派,亦渔(应作范)阳之分支也,居龙足(今雾阁)之乡。……始祖应龙令公,先朝硕辅,宋代名臣,迁枢密于彤庭,恩纶叠晋。启蒙声于南谷,御笔亲书,秉骨鲠之忠贞,斥权奸之窃柄,直声大振于朝右,馀庆远贻于裔孙……”。清光绪廿八年壬寅(1902年),乡进士文林郎大挑直隶县正堂、长汀近代名学者、七郎公房二十世裔孙邹励成所撰《定敷公祠四修族谱序》云:“我长汀四堡邹氏,邑巨族也。子孙繁衍,分三乡而居,由三乡以迁移各乡者,又数千百家,皆出泰宁文靖(应龙之谥号)公”等记载,均采取四堡邹氏原《行程记》所述。这与邹应龙于宋理宗绍定间避乱江西,辗转来汀的史实相吻合,事实证明了四堡邹氏源出泰宁邹应龙,宋绍定间为避乱徙居四堡。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67bf70100986o.html6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