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拉萨游记(十二)

[游记]拉萨游记(十二)

2008-02-21    sohu.com

第一、布达拉宫是宫殿还是寺庙?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宫殿和寺庙有着严格的区别,那么布达拉宫是宫殿呢还是寺庙呢?应该说,她具有寺庙的基本的或者说主要特征:像、有法器、僧众,一样不少,同时还有庙宇设施;但它却不是寺庙。不仅全国关于寺庙的出版物里也找不到它的身影,就是拉萨的寺庙名录里也找不到关于它的记载。那么,她就是宫殿了?从历史的角度讲,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

从历史的变迁看,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的松赞干布时期。当初建布达拉宫的目的一是为松赞干布建都的需要,二是为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做准备。事实上,布达拉宫建成之后,就成了吐蕃王朝的王宫。在吐蕃王朝时期,它无可争议地成了西藏地方政府的王朝统治中心。松赞干布在此划分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蕃,并遣使周边各国或与邻国结成姻亲关系,或订立盟约,加强与周边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吐蕃王朝时期,它毫无疑问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所以,布达拉宫一开始就是以宫殿的面貌和姿态展现给世人的。

公元九世纪吐蕃解体之后,布达拉宫遭冷落。从这时开始到十七世纪中叶的八百余年中,历代西藏的地方政权都没有把首府设于拉萨,也由于还没有形成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地方政权的政治中心不断变移,十一世纪以后,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也都在并行发展,所以,布达拉宫也一直没能重兴。这一时期的布达拉宫,与掌握政权者的宫殿不搭界,而仅仅是拉萨大昭寺隶属的一处宗教活动场所。由于各教派的自由发展和布达拉宫当时的状况,噶当派(白教)、噶举派(派系众多)、格鲁派(黄教)等不同教派的著名人物都曾在此举行过讲经传法的佛事活动。

布达拉宫兴盛的转机在蒙古汗王进占西藏之后。十七世纪中叶,蒙古和硕部首领固始汗与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集团联合,以武力推翻了藏巴汗第司噶玛丹回旺波政权,建立了甘单颇章政教合一的政权。此后,达赖喇嘛系统逐渐走上了统治地位。

1645年,五世达赖决定重建布达拉宫,并于1648年基本建成了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白宫竣工以后,五世达赖行政办公地由哲蚌寺移至布达拉宫白宫。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行政事务的重要场所,布达拉宫也再次成为西藏地方政权的政治中心。这时的布达拉宫也再次以宫殿的面貌展示以世人。

红宫的修建使布达拉宫具有了宫殿和寺庙的双重形态。

不知是觉得布达拉宫的建筑状况与政教合一的政权形态不相匹配还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五世达赖圆寂之后,掌握了政教大权的第司桑杰嘉措多年秘不发布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却以建造五世达赖灵塔殿作为借口,大规模扩建布达拉宫,红宫建筑群因此诞生。到1694年,红宫基本形成了现在这样的建筑规模。红宫的建成,使布达拉宫兼有了寺庙的形态。如果说政治、宗教的形态是政教合一,那么是否可以说,红宫兴建以后,布达拉宫也具有了宫(殿)庙(宇)合一的建筑形态?

布达拉宫另一部分的扩建是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在白宫东侧顶层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即雪藏。1933年,十三世达赖圆寂以后,后人又把它的灵塔殿建在红宫最高层的西侧,并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至此,从公元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建工程经过了大体上述三次的建设,就全部完成了。

从这一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布达拉宫的兴衰与宗教政治的兴衰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的建筑与功能形态也完全是按照政治和宗教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定位的,所以,应该说布达拉宫基本形态是一座辉煌的宫殿,但却又不无寺庙的全部功能——一切服从于统治的需要。

评论 (0) |

转自:http://shamotuo.blog.sohu.com/76381103.html21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