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通麦(塌方,坠崖,陷车,拖底. |
[游记]通麦(塌方,坠崖,陷车,拖底. |
2008-06-27 sina.com.cn |
"美"能使人神经兴奋 哈哈游记:<让美好人生更加灿烂> 通麦镇到了,我看到了通麦的路牌。我特意把它拍下,因为人人都说这儿是死亡天险。没多远我就看到了通麦铁桥,横跨在汇入雅鲁藏布江的易贡藏布河上,桥下激流汹涌。该桥属钢索直拉桥,全钢铁结构,中间铺设的垫板只能通过一辆车,而且是一辆车完全行驶过桥后,后边一辆才能跟进。因而两边有车排队。桥的两头仍是全副武装的武警把守。这儿肯定也是318国道的重要咽喉。过桥后,就明显感到险。路是沿着崖壁凿出来的,S型转着,上和下的前进视线只能看到十几米或几米。我前进方向的左边是峡谷湍流,右边是望不到顶的峭崖,崖壁上突出的大小石头,让翘望者生畏,就连车子颠簸一下,都会有能把它震下来的感觉。山水还不停地从这些石头上或两边往崖壁下流着、滴着。视觉感让人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赶快从下边冲过去。可偏偏脚下的路,让你前进一米都感觉是那么不易。天险就这样,先给人们的心理来了个下马威。山水淌着,泥永远是稀的,酥松的石块落入泥潭,让护路的战士无法发现,从而,让许多过往的车辆触礁。这段路的中部,有300米称为死亡之路,每年都不时发生塌方,一堵十天半月正常。因而这里有一支专业的武警护路部队,常年驻扎在此。他们的身影,处处可见,许多为此路而献身的英雄,也长眠在路边树丛中。18公里!三个半小时的通过,那真是一尺一尺的往前挪。泥泞中的暗礁;不知深浅的水漫大坑;沿峡谷边缘坍塌下去的无数缺口;自然形成的深深的轮辙;崖壁上不时落下的小石渣;可怕的会车;停车再起的甩尾;等等。我全程使用了四驱,停下挂入低速四驱,不下十几次,我真的没有故弄玄虚。看见的那辆陷在峡谷边缘十几公分、前后不敢动的吉普,谁看了心都会为其而悬。我们才驶入时,还拍了几张感觉可怕的泥潭。而到了下意识瞪大眼睛、紧握方向盘一步步挪动时,拍照谁还能顾及。没有拍照是遗憾,但这种遗撼,经历过的人都明白,遗憾的背后,是不遗憾。我驾车在这种路上,想的已不是探险了,而是尽快逃出这里。 车扭着走,从泥潭中的一块块利石中,挤过或碾过或滑下两边。会车时,对方的车由于行驶在峡谷边缘,加之心理和塌陷缺口的原因,一定会把你向崖壁挤。很深的车辙,谁都很难冲上去,也不敢冲。我的后视镜,不开窗就能折回,因而每次紧密接触时,我都能较为顺利地通过。最可怕的是,停车再起。由于靠峡谷的那边,许多塌下去的边缘很大,一辆车通过,都是擦边而走。再就是部队施工的挖掘机,停在路中推滚着塌下来的大石头。在这些地方,停下避让后再起步,车子稍一侧滑,什么是心悬,你就永远不会忘怀了。还有很多塌下去的边缘,已被那些勇敢的护路战士,用5、6根碗口粗的树桩,象扎筏子一样,用钢筋、木棍固定在缺口上。我想,开车的人轻易不敢压上去走,因为你的心理首先不能承受。所以,这也是对方车拼命向内侧挤的其中的一种原因了。三个半小时后,我终于冲了出来。“什么是天险,什么是川藏南线”,亲身体验的经历.难以释怀.铭刻在心.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13b9001000alb.html3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