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托林寺___旅游导航,旅游景点,旅游攻略,旅游游记 |
[游记]托林寺___旅游导航,旅游景点,旅游攻略,旅游游记 |
2007-07-29 ubar123.com |
托林寺位于阿里扎达县境内,象泉河旁边,是11世纪初由古格王益西沃修建而成的。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其规模和形制都仿照前藏的桑耶寺所建。几百多年以来,托林寺虽然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 据传,10世纪末时,已出家的古格王意西沃(原名阔热,后出家取法名意西沃,将王位让与其弟,实仍大权独揽,后人习惯上仍称其为王),为请阿底峡大师来阿里传教,要修一座寺院。为确定修寺地址,古格王请教阿底峡,阿底峡便派一弟子来阿里。据说,其弟子将敲锐钹的法器磐槐向空中抛掷,槌落下的地方就是托林寺的寺址。而检落地之声“托丁”则使其地得名,托林源于“托丁”,是年久发生音转而来。“托”为“高空”之意,“丁”为“飞翔”之意,托林寺亦即飞翔寺,也可以解释为“盘旋在空中的寺”。 或许大家已经留心到古格壁画中的阿底峡和仁钦桑布的画像。1036年,曾任印度那烂陀寺、超岩寺首座的高僧阿底峡历经10载的颠簸,来到阿里的时候已经将近60岁。阿底峡来到阿里驻锡托林寺后,由古格的大译师仁钦桑布等担任翻译广译众经。此间,阿底峡撰写了著名的佛教著作《菩提道灯论》和《密咒幻镜解说》。三年后,阿底峡启程返回印度的途中,在普兰被僧人仲敦巴迎往西藏腹地弘扬佛法,圆寂于拉萨远郊的聂塘。1076 年,古格宗教界在托林寺举行了纪念阿底峡圆寂大法会,卫藏以及西康地区的僧侣们万里跋涉前往参加,史称“火龙年大法会”,成为当时藏传佛教盛事。阿底峡大师的驻锡和火龙年大法会的召开,使托林寺萤声全藏,成为中世纪西藏的名寺。 古拙的托林寺坐落在象泉河南岸的陡崖式高台上一片始如泥荒的高地。历史上,托林寺的建造和对佛法的弘扬,像燎原的星火,向阿里和吐蕃广大地区传播。托林寺海拔3600米,和拉萨差不多高。气温适宜的象泉河谷是经营农业的理想之地,此等自然条件在阿里只有普兰可以媲美。托林寺原规模较大,有3座大殿、10座中小殿,虽后来寺院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在废墟的一侧还保留有完好的几个院落和三座殿堂及一座佛塔。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杜康,意为集会殿,是托林寺仅存的2座完整的殿堂之一。它呈“凸”字形,门向东,殿堂面积490平方米,门框、门楣雕有兽面、吉祥天、卷草纹、联珠纹、莲花纹、莲瓣纹,殿内天花板绘的图案有飞天、狮、龙、风、孔雀、莲花、卷草、摩褐鱼、迦陵频迦、如意云团、四出密环如意、棱形几何纹;壁画有佛、 菩萨、佛母、度母、金刚、高僧大德。西壁东侧上部的一组古格王室人员并坐一排结印礼佛,外邦僧俗人等或坐或立,整个场景和人物形象、服饰都与古格故城几个殿堂的礼佛图或供佛图有许多共同点3东壁两侧的十六金刚舞女图极为精彩,图中舞女或举 手过顶,或合掌胸前,上着短袖紧身衣,双乳袒耸腹部微露,下着曳地长裙,赤足踏舞体态轻盈,这种壁画在西藏其他寺院实属少见。 最后,我们来参观一下托林寺的三宝:一是麋鹿角,有说是阿底峡从印度带来的,也有说是当年佛祖讲经地的一只麋鹿角;二是象牙质的五佛冠,据说是托林寺第一任活佛戴用而留传后世,每任托林寺活佛在佛事活动中都戴此冠;三是一块黑色的大卵石,上面凹进一个清晰的脚印,深入石内寸许,掌纹很清楚,据说这是阿底峡留下的脚印。 |
转自:http://www.ubar123.com/tour/Article/ShowInfo.asp?ID=794814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