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2006沈阳世园会书稿

[游记]我的2006沈阳世园会书稿

2008-05-22    sina.com.cn

侗族人民擅长建筑,鼓楼、风雨桥,是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黔园里的鼓楼和风雨桥为全木结构,造型独特,却不用一钉一铆,榫孔层叠交错,环环相扣、一丝不差。据说侗寨最早的一座木制鼓楼已近400年,到现在依然坚固无恙。让你不得不惊叹于侗人古老精湛的建筑艺术。

鼓楼外是一片半圆形的歌坪,那是族人欢聚的地方。侗家人能歌善舞,尤其是一曲曲蜚声海外、没有指挥和伴奏的侗族大歌,让人如聆仙音。每逢农闲或过节,村民便身着盛装,在此吹笙踩堂,对歌唱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古代歌坪还有祭祀的功能,歌坪上的三根木图腾灯柱是祭祀时的一种装饰。歌坪弧边,是一组带有“牛”、“卵”、“蛇”图案的石头图腾。侗家人认为牛是神圣的,卵表示对生殖、繁衍的崇拜。你看那蛇,它是头向上的,表示它要冲上天去,变成龙。

侗寨大都依山傍水、修在河溪两旁。黔园中秀丽的水景,再现了侗族人民朴实的生活。园内只见一条小溪穿寨而过,蜿蜒清澈的小溪上,一轮转动的水车吱吱作响,水车悠悠,让整个园子灵动起来。水车的使用已有上千年历史,如今这种“古董”在侗族河边依然能看到。用杉木、楠竹、野藤制成的水车在水流的冲击下不停旋转,车轮上绑着的竹筒盛满水,旋转着送到岸边的水渠里,流进稻田地中。一周又一周转动的水车,迈着慢步,吱吱哑哑地、仿佛在吟唱着古老的歌谣。侗族人民,世世代代就在这美丽的河畔建设家园,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黔园中,水车、石磨与禾晾,这些生产粮食的工具勾勒出的正是侗家人平静安详的劳作场景。水车在侗寨使用已有上千年历史,如今这种“古董”在侗族河边依然能看到;石磨,不说您也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金色的禾晾呢,成了侗寨的裙边,侗家人把收割后吃不完的糯米稻谷挂在上面,这样就不会生霉了。

关于贵州,人们说得最多的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黔园向人们呈现了“地无三里平”的喀斯特地貌。贵州高原因受到"河流侵蚀"和"雨水溶蚀"的影响,所以地表十分崎岖,这却造就了贵州美不胜收的山水园林。黔园内,山、水、林、石刚柔并济、千姿百态。贵州的乡土植物乔木、灌木和草、藤搭配有致,
各种观叶观花植物错落生长,四季有景,营造出一幅绿意盎然、清新奇丽的侗家美景。穿梭林间,仿佛能听到侗族姑娘天籁般的歌声顺着溪水由远而近款款飘来,足以让人洗却都市尘嚣,遣怀忘忧。

黔园让人心动的是别样于都市的侗寨田园风光,山、水、楼相依成趣,风雨桥下流水潺潺,转动的水车嘎嘎作响,田间的蝴蝶翩翩起舞,桂花树散发着醉人馨香.....远离城市的匆忙和繁华,置身黔园,步步为景,处处如诗,让人不禁赞叹她是
“一幅美丽的侗寨风情画”!

悠然文风——长沙“耕读苑”

湖南长沙,神奇的伟人故里,秀美的山水洲城。此地崇尚文风,文化积淀丰厚,英才历数不尽……
世园会长沙展园“耕读苑”浓缩了湖湘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髓,展现了湖湘寒窗学子耕耘苦读、居陋室而发奋图强的学风。

展园入口的柴门和原木围栏淡现乡土气息,门上“耕读苑”三个大字,点明主题。走进“耕读苑”,右侧有一木亭,名为“映雪亭”。看到“映雪”二字,你或许会想到古人映雪苦读的故事。明朝廖用贤《尚友录》有云:“晋孙康,家贫无油,常于冬夜映雪读书。夜读不辍,终於卓然成名。”看到这亭,你或许又会想到长沙清风峡内、毛泽东读书去处的“爱晚亭”,亦会想起杜牧,那个留着一缕长髯的夫子,在和煦的阳光下吟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让“爱晚亭”得名。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6fa91010007ad.html29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