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重庆云阳张飞庙游记 |
[游记]重庆云阳张飞庙游记 |
2008-07-01 9tour.cn |
“铜锣古渡蜀江东,多谢先生赐顺风,愧我轻舟无一物,扬帆载石填崆峒。”盛夏六月,云阳之郊,长江之滨,一位白发老者对着汤汤江水浅吟低唱。 老者吟诵的是清代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在此间写的一首诗。诗文内容为感谢蜀汉名将张飞显灵,借风让其行舟的恩惠。在云阳,有一美丽而略带离奇传说:当时的河道总督张鹏翮乘船回家省亲途经张飞庙,狂言文臣不拜武将,张飞大显威灵,吹送逆风30里,所乘船只3日无法行走。最后,他备齐三牲三果上庙拜祭了张飞,船才顺风而动,平安到家。至今,张飞庙的石壁上仍有张鹏翮所题感谢张飞的这首诗。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是为纪念张飞修建的祠宇。张飞因急于给兄长关羽报仇,对部将范疆、张达军令苛刻,这两人趁张飞醉卧之机,割下他的头颅前往东吴领赏,行至川东云阳,得知吴蜀讲和,二将慌乱中把张飞的头颅丢入长江,张飞头顺水漂流,被一打鱼的老渔翁捞起,张飞托梦给渔翁,叫渔翁把他的头背走,背到哪儿背不动了就给他建庙。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张飞庙。这也是“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传说。据史料记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其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可上溯到北宋宣和年间。千百年来,它以独特的建筑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而闻名遐尔,蜚声中外。素有“巴渝胜景”、“文藻胜地”之美称。 如今,因为三峡蓄水而被迫往上游搬迁,张飞庙整体西移了32公里,昔日的张飞庙搬入新居已近两年。这个三峡库区最大牌、最年老“移民”,如今安好否?笔者于此风情日烈之夏,偕同各地媒体之诸君子,推开了张飞庙那扇古老而厚重的大门。 笔者一行自云阳新城的南岸驱舟,横穿长江抵达南岸的张飞庙码头。船行长江,江上风清日烈。谈笑间,舟已至南岸。弃舟登岸,拾阶而上。路陡且窄,两边多仿古店肆,店家小贩叫卖不断。烈日如炙,同行者皆汗流夹背。 至于半山,有庙傲立于坡上。该庙与云阳新城隔江相望,相映成辉。庙前书法名家“江上风清”、“正气浩然”题字依然如故,雄劲秀逸。该庙整旧如旧,其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与原址极为相似。新张飞庙将原先馆藏文物4500多件及庙内127株名木古树安全大转移。共拆除各种建筑构件13。1万件,庙内木刻193件,石(碑)刻178件,迁入新居。庙内主要建筑有正殿、旁殿、结义楼、助风阁、杜鹃亭等,构成一组宏伟壮观、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庙外有许多上书“张”字大旗,迎风猎猎起舞。走入庙内,一楼入目皆为名人字画木刻。庙中不但建筑独特,收藏的书、画、雕、刻亦有“三绝”之誉:文绝世、书法绝世,雕刻绝世。 庙内现存石碑和摩崖石刻及木刻书画多达数百幅,书画作品远自汉唐近至明清各代,名家荟萃,实为罕见。其中以木刻颜真卿书《争座位帖》;石刻苏轼作前、后《赤壁赋》大字长卷;石刻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黄庭坚书《唐韩伯庸幽兰赋》;郑板桥书写的诗文和竹石、兰石绘画等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刘墉、张船山、竹禅、彭聚星龚睛碑、赵熙、郭尚元、张潮庸、刘贞安等人的木刻字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踏上陡峭的台阶走上二楼,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雕塑面江而立,率先映入眼帘。三人神态栩栩如生,背后桃花掩映,给人意气风发之感觉。周围画廊多为名家字画雕刻,各处楼板都有白色标注,盖取旧址之原样翻盖如此。三楼大殿当中为张飞铜像,此前泥塑无法整体迁移,匠心独具之雕塑家仿照原样,雕刻成张飞青铜座像。铜像若有所思,仿佛正在为蜀汉江山、百姓安乐遐思。铜像周围有张飞四个历史时期泥塑,主题分别为鞭打都邮、义释严颜、大战长坂坡及阆中遇难。
|
转自:http://www.9tour.cn/info/394/32371.shtml27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