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多情最是灞桥柳一曲唱罢双泪流 |
[游记]多情最是灞桥柳一曲唱罢双泪流 |
2008-05-22 sina.com.cn |
“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留?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别后,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怎会只是一杯酒?”一曲《灞桥柳》,凄婉哀怨,一唱三叹,怀想无限,幽梦难圆,怎不教人清泪连连? 《灞桥柳》是陈小奇继《涛声依旧》后,又一首根据古诗词意象而创作的歌曲。听到它,马上联想到的是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灞桥的柳,离别的愁,深深的痛,绵绵的忧…… 杨柳年年绿,柳絮轻轻飞,柳枝柔柔拂,柳叶翩翩舞,一份娇嫩得不容有丝毫的粗粝去抚摸和揉搓的感受,一份柔美得不容有任何的坚硬去触碰和撞击的爱恋。只有最解她情意的春风,悄悄送来温煦的爱,给她披一身醉人的绿,那是薄如蚕翼,亮如蛋清,娇如婴儿面的绿;只有最知她心思的春雨,轻轻在她耳边低语,给她洒一身的晶莹,让她焕发生命的活力,那是穿越风霜雨雪、滤尽岁月尘埃、无比清新又无比旺盛的活力。 在中国古代,杨柳寄托了人们最深长、最细腻、最绵密、最 折柳寄情,望柳怀人,画柳思乡,成了表达离愁别绪最真切、最细致的方式。这里的情,有乡情,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4271501000bua.html33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