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多情最是灞桥柳一曲唱罢双泪流

[游记]多情最是灞桥柳一曲唱罢双泪流

2008-05-22    sina.com.cn

“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留?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别后,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怎会只是一杯酒?”一曲《灞桥柳》,凄婉哀怨,一唱三叹,怀想无限,幽梦难圆,怎不教人清泪连连?

《灞桥柳》是陈小奇继《涛声依旧》后,又一首根据古诗词意象而创作的歌曲。听到它,马上联想到的是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灞桥的柳,离别的愁,深深的痛,绵绵的忧……

杨柳年年绿,柳絮轻轻飞,柳枝柔柔拂,柳叶翩翩舞,一份娇嫩得不容有丝毫的粗粝去抚摸和揉搓的感受,一份柔美得不容有任何的坚硬去触碰和撞击的爱恋。只有最解她情意的春风,悄悄送来温煦的爱,给她披一身醉人的绿,那是薄如蚕翼,亮如蛋清,娇如婴儿面的绿;只有最知她心思的春雨,轻轻在她耳边低语,给她洒一身的晶莹,让她焕发生命的活力,那是穿越风霜雨雪、滤尽岁月尘埃、无比清新又无比旺盛的活力。

在中国古代,杨柳寄托了人们最深长、最细腻、最绵密、最
久远的情怀。之所以如此,大概有如下原因:其一,是杨柳本身的象征意义——它总是最早感知春天,总是绿得深情,嫩得痴情,美得动情,而且它是生命力很强的一种树,插下一根柳枝,就能茁壮成一片青葱,一片浓阴,一片清雅,一片秀美。柳又谐音“留”,寓留住之意,古人常折柳相送,表达人们期盼春到,渴望团圆,向往生命葱郁,青春永驻的美好心愿。其二,杨柳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容易见到的植物,尤其喜生活在小河、小溪边,与艳丽、热烈的桃花相映成辉。桃红柳绿,是人们最向往、最习见的春之景致,正因为它们最易唤起人们最细致的爱怜,最温情的不忍与不舍,所以一旦想到最爱最亲的人儿与这些美好娇艳的事物一样要离开自己,便最是揪心。其三,古代交通、通讯工具的不发达,别离的长久与思念的苦痛,让人们更多地把那缠绵悱恻的思念、如丝如絮的牵挂、深幽静默的怀想与如痴如狂的向往寄托在娇嫩、细长、飘渺、秀美的柳丝上。

折柳寄情,望柳怀人,画柳思乡,成了表达离愁别绪最真切、最细致的方式。这里的情,有乡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有亲情,“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有友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当然,吟咏最多的还是爱情,“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系春心情短柳绵长,隔花荫人远天涯近。”无论哪一种,都因了柳——这个最能牵动人优美而感伤情怀的媒介而显得特别真切,特别深挚,特别感人。那些遍长着杨柳,纷飞着杨花、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地方,比如家门前、小溪口、小桥边、津渡、河堤等等,便时常是人们折柳、持柳、泪眼相望、无语凝噎的所在,是人们书写与吟咏别离情怀的精神栖息地。而自汉兴,至唐盛,几千年下来,两岸柳色如烟、情思缠绵的长安城东灞桥,已经成了最有代表意义、最能唤起人们深长怀人情愫的送别地。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4271501000bua.html33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