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党家村党家村游记 党家. |
[游记]党家村党家村游记 党家. |
2008-01-11 sozhen.com |
过黄河龙门向西南方向,大约30分钟就到了泌阳坡上,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和八百里秦川的交融地带,驻足东塬村头放眼望去,一个南北狭长、东西呈葫芦状的沟谷之中,青砖墙、灰瓦顶的120多座清代为主的四合院群尽收眼底;这就是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近年来“民居瑰宝”的美誉声名鹊起,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党家村。 冒着初夏的濛濛细雨,走进党家村石砌的巷道,纵横贯通,呈现“井”、“丁”、“十”字形格局,一律条石或卵石铺就,浸了雨水的路面映衬着斑驳的光影,走在上面感觉很惬意。据说这样的条石路既有利排水,又可保护墙基。高大气派,典雅精美的四合院门楼格外引人注目,醒目的门楣题字显映着主人的地位和信仰,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工艺炫耀着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财富。 党家村的四合院兼具京、冀、晋、秦风格,充实而厚重。推开四合院斑驳的大门,便能看见上首厅房,下首门房,还有两旁相对而盖的厢房,中间狭窄的一块青砖地便是内院。院中照壁、门房、厅房合称三脊,一脊比一脊高,意寓“连升三级”。四合院的光线很暗,如果是晴天,太阳会穿过屋顶上的灰瓦轻悄悄地溜进屋内,留下一道斜斜的光影。 我在有着轩昂门楼 ,门楼牌匾上书写的“孝、悌、慈”3个大字的党同印家里落脚住宿,。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四合院建于清嘉庆年间,呈狭长的长方形,青砖铺地,干净整洁。东西厢房5间,上下厅堂4间。党同印今年60岁,曾经做过多年的中学教员,退休前在县城科技局做科普工作。开放以来,常有中外参观者来此院参观,更有一些专家学者愿意住在他家的土炕上。每当有游人到此,他都会出来滔滔不绝地热情讲解,兴奋和自豪溢于言表。关于门楼牌匾上的3个字,党同印解释:孝,指的父子之间,悌,指平辈之间,慈,是指对下辈人,这是处理家庭各种关系的一个标准。” 院子现在的主人党同印是村中赫赫有名、钦点翰林党蒙的第六代子孙。党蒙字养山,号泌亭,生于党家村,家境贫寒,幼年随父到甘肃古浪县学官署读书。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只身赴京赶考,连中三元,入翰林院。后经考试入刑部,任主事、外郎、郎中等。在翰林书斋常悬“居身不使白玉玷,立志当与青云齐”一联以自警,常使“勤补拙,俭养廉”一印以自策。 党蒙为官正直、尽力尽职,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清官。直到现在,党家村的人们依然时常提忆起这位先贤,他是党家村的骄傲。前些年,山东有部传统戏曲就叫《党蒙办案》,讲述的就是党蒙作为钦差,赴山东秉公执法,拒收重贿,依律诛杀贪官污吏的事迹。我所住的东厢房不大,土炕占据了一半。令我们兴奋不已的是,主人说,党蒙就出生在我们现在睡的土炕上。 党家村饮誉中外,应归功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和日本九州大学,1986年中日双方联合组团对党家村进行了两次深入细致的调查。近年来,党家村被命名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 2001年6月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为止,党家村有320户人家,1400余人,仍在这些古老的四合院中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厮守着建村已有670多年历史的这方水土。 我是为拍摄一位九十三岁老人的葬礼而来的。相关照片我会陆续发表于博客。 http://liweijun.blshe.com/
|
转自:http://www.sozhen.com/default/diyarticlecon_113_262.html2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