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四站西京长安汉武帝钦定和亲策 |
[游记]第四站西京长安汉武帝钦定和亲策 |
2008-05-22 sina.com.cn |
[万里纪行] 第四站 西京长安 汉武帝钦定和亲策 2006-11-21 13:42:39 大中小 标签:重走和亲路长安汉武帝茂陵丝绸之路 第四站 关于细君乌孙和亲的始发地,学界有长安出发和扬州出发两种说法。不管刘细君从哪里出发,长安都是她前往乌孙的真正出发地;而决定刘细君命运的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为的帝王之一——汉武帝。因此,离开徐州后的下一站,是古城西安。 7日深夜,列车沿陇海线一路向西奔驰,到达西安是清早5时许。放下背囊,即前往兴平市东南方向十余公里处的南位乡茂陵村——汉武帝就安卧在那里。转了三次车,近午时分,赶到了茂陵博物馆。 步入陵园,前行不远处,迎面一座山一般高大的墓冢正对着大门。墓冢前的石碑上镌刻着“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墓冢两侧,有数列体量宏大的汉代石刻,记录着这位功勋卓著的少年将军的勇猛无敌。在其左侧不远处,是汉代另一位著名将领卫青墓。 感到诧异的是,馆名为“茂陵博物馆”,汉武帝陵却并不在其中,而原本不过是汉武帝陪葬墓的霍去病墓反而成了今天茂陵博物馆的主体。这真是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 站在霍去病墓冢最高处的亭子里远眺,渭河之北平坦的咸阳塬上,汉武帝陵、李夫人墓、卫青墓、金日磾墓……一座座汉代陵墓平地而起、历历在目。 出了茂陵博物馆,穿越一片片桃林和苹果园,步行前往一公里外的汉武帝陵。三秦大地的麦子也进入了收割期,乡间道路上铺着近尺深的麦秸,人行其上,如在积雪中行走般困难。田野里偶而有锦衣的野鸡扑腾着翅膀掠过,布谷鸟也声声不断。步行半小时后,终于来到了真正的汉武帝陵——茂陵前。 汉武帝刘彻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代孙,16岁即位,在位时间长达54年。他亲政后,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广聚人才,文治武功,终于把国家推到一个空前强盛的时代,真正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统一和疆域辽阔的强大中国。西汉初期,北方边境经常受匈奴袭扰,汉高祖刘邦曾多次派遣宗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并每年向匈奴敬奉丝绸、酒米等大量物品,以求得边境的安宁。然而,这种委曲求全的政策,并未根本解决边境问题。汉武帝下决心解决北方匈奴的威胁。 汉武帝对于解决北方匈奴问题,采取了一手硬一手软的政策。一手硬,即派遣大将卫青、霍去病等率军与匈奴大战,以铁血政策遏制匈奴,使匈奴不敢南犯;一手软,即先后派遣刘细君、刘解忧等公主,和亲乌孙,以“断其右臂”,削弱匈奴力量。 兴平归来,约一小时,就回到了西安城。今天的西安,已经复建了城墙。昔日重兵把守的城门关卡,今天已经被通畅的街衢所代替。而那高大的青色城墙,向人们暗示着这座城市的古老。西安城墙的正西方向,是玉祥门。当年,肩负重任出使西域的张骞使团曾经过这里;披着铁甲征伐匈奴的霍去病铁骑曾经过这里;牵着驼队、操着异域口音、沿丝绸之路跋涉而来的商胡曾经过这里;车盖华丽、妆奁丰盈、西去和亲的细君公主车队和解忧公主车队也曾经过这里。 玉祥门外的街心花园里,张骞出使西域的青铜雕像凌空而立。手持汉节的张骞神态自信、面色庄重、目光坚定。如果说汉武帝是决定刘细君命运的人,那么,张骞则可被看作细君乌孙和亲的“月下老人”。 汉武帝即位不久,就决定联合其他西域游牧民族共同夹击匈奴。他下令选拔人才,出使西域。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汉中城固人张骞挺身应募。据史书记载,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具有坚韧不拔、信义待人的优秀品质。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命率百余人从陇西出发,经河西走廊西行,克服千难万险,与西域诸国取得了联系,并实地调查了西域广大地区的地理、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元狩四年(公元前110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诸国,带去大批黄金钱币和丝绸物品,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外交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葱岭以西的影响。张骞携带着丰富的礼物来到乌孙,向乌孙王提议两国结盟,共击匈奴。为表示诚意,汉朝愿遣嫁公主为乌孙王夫人。此后,乌孙国王昆莫遣使来汉,贡献良马,并表示愿娶大汉公主。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0440a010005fx.html2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