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港新趣购物:铜锣湾让人沉迷的拥挤购物天堂之二 |
[游记]香港新趣购物:铜锣湾让人沉迷的拥挤购物天堂之二 |
2008-10-27cncn.com |
Pony Chair,$2000左右 芬兰设计师Eeo Aarnio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在继对塑料的关注后,Eeo Aarnio对聚氨酯泡沫又有了新的兴趣。他对创造设计具有鲜明特点及强烈个性的作品非常感兴趣。Pony Chair就是这样一件成熟的产品,由柔韧的聚酯冷凝泡沫包在金属骨架外面构成,而表面材料则是流行的丝绒 ROCK(压门),$399 Magis出品,设计大师MARC NEWSON1997年的作品。 Marc Newson,设计界的传奇人物,其设计跨越多个学科:椅子、玻璃器具、自行车、餐厅、摆设、录音棚以及私人喷气机的内部设计,等等。Marc Newson生于悉尼,童年时期游历欧亚,之后在悉尼艺术学院学习珠宝设计以及雕塑。1991年,Newson在巴黎建立了工作室,获得欧洲几家有名厂商的委托,设计灯具以及家具。 ICE CUBE机,$2000 MONOONE出品。MONOONE是一个香港设计品牌,走非主流理念,近年异军突起。MONOONE的名字是来源于设计师ONO的名字和他朋友的名字MO合成。ICE CUBE是MONOONE的头炮。灵感是将CD放入正在融化的冰块里。为了让机身设计更简约、更富变化、更天马行空,设计师把控制键改为外置式,外置控制盒同时包括有LCD显示器、音量控制、耳筒插针以及一般操作键。设计师坚持机身四边是不规则曲线,于是采取人手切割。 迷你椅。Panton Chairs ,$899/组(5张) 由德国VITRA DESIGN MUSEUM(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出品。它们以馆藏的近代最负盛名的经典名师设计为蓝本,做了真实度接近100%的“迷你椅”。 Panton Chairs,丹麦设计大师Verner Panton的作品。原物设计于1960年,是设计史上第一张没有后脚、由头到尾只以一块胶片造成的椅子。 Ball Chair,正品$39999;迷你版,$2000左右 全港唯一的Ball Chair,Aluminium 的镇店之宝;芬兰设计师 Eeo Aarnio 的代表作。 Eeo Aarnio,奠定芬兰在国际设计领域领导地位的重要建筑师和设计家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Eeo Aarnio告别了由支腿、靠背和节点构成的传统家具的设计形式,用鲜明的、化学染色的人造材料进行实验。Eeo Aarnio偏爱奇异的圆形,他喜欢从圆形的球状体中挖出一部分或使它变平,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 PuriPony Chair,$2000左右 Karim Rashid为Pure Design设计的作品。配合今年流行的“生态”设计,以弧线作为主要轮廓,使用更流畅舒适。 Karim Rashid,1960年埃及开罗出生,在加拿大长大念大学,后再到意大利读设计,曾在KAN工作7年。1993年开设自己的工作室,顾客都鼎鼎有名,包括Nambe、Umbra、Idee、Issey Miyake、Totem、Pure Design、Estee Lauder、Tommy Hilfiger 。 HOMEGROWTH 铜锣湾骆克道507 1/F 一家街头服饰及文化店,店主是个年轻的小男孩,对街头文化非常熟悉。有趣的是,他竟然一点都不前卫,一副很斯文的样子,甚至还有一点腼腆。 这里所有的货品都是围绕“街头”展开的。美国街头时装杂志,$50;CD《催化行动》,$80;皮手链,$80;滑板,$1600/套(3件)。当然,必不可少的的,还有原版的EVISU牛仔裤。 不过,最让人惊喜的是,在这里,竟然能找到纽约涂鸦大师Eddy Desplanques(WK-INTERACT)出品的T恤。 金百利商场 记利佐治街1号。 金百利以张扬个性化服饰著称,每个店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有展示香港本土新生代设计师初出茅庐之作的,有代理欧美及日本的最新服饰的,有Hello Kitty等的小型专卖店,还有数家专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服装的二手店铺。 长颈鹿,$60/80/120 HENRY’S COLLECTIONS 金百利广场213-215铺 店里毫无例外,卖的全是印尼特有的工艺品。概因主人是印尼华侨,虽回香港多年,却一直从事着推广印尼产品的工作。 藤木制品是店里的特色货品,做工非常精美,又一副清凉夏日的感觉,而且价钱相当大众化,于是引来不少香港女孩驻足选购。
衣服,$400-600 SATUR 铜锣湾金百利广场230号铺 ZOIE AU个人作品的展示。 金百利广场里由香港本土青年设计师经营的店铺越来越少。ZOIE AU说,他的许多设计师朋友,原来也在经营自己的品牌,但现在,许多都已经放弃,转到给大品牌公司做设计。外部环境不好,生意难做,可ZOIE AU还在坚持。 今年流行多件搭配,譬如几件背心套在身上,这个系列的设计就是让一件衣服融合多件的感觉,另外更讲究剪裁和舒适度。在颜色上,前两年流行黑白两色,今年却流行彩色。湖蓝、粉绿从前不是那么多人敢穿在身上,现在却是非常多人愿意尝试的颜色。裤子灵感来源于60年代的萝卜裤。萝卜裤最近有复苏的迹象。而裤脚做的突然收窄的设计,是因为ZOIE觉得窄裤腿今年秋冬将继续流行。
THE DRESSER 铜锣湾金百利商场187铺 主人1997年开始从日本进口服饰,现在依然每季定期去日本“扫货”,也可谓是日本服饰潮流的“老行尊”了。而目前,主人最热切打听的,却是内地的服饰文化,似乎有着进军内地市场的大计。 由于换季在即,店内货物不算特别丰富,但依然能看出日本服饰文化的特点,譬如对自然图案的热衷,对细节的重视,以及对女性温柔、细腻等特征的强调等等。 阿猫地摊 铜锣湾百德新街53号海德大厦2/F B座 一个爱猫者的聚会地点。据说主人是个爱猫之人,原本只是在临近的街道开了一个小店,卖卖与猫有关的精品和零食,后来越做越大,于是就搬来这个面积比较大的地方,既零售,又做CAFE,还兼顾小餐厅的功能,卖些以猫命名的食物,如“大菇猫”(其实是“牛油烟肉金菇”)什么的,甚至乎,还不时和一些音乐人合办小型演唱会。真是复杂得很。 每到周六下午,这里挤满了人。地方小,没有位置的年轻男女纷纷席地而坐——场地有限倒促成了难得的热闹气氛。主人几只可爱的猫猫却从来懒得搭理客人,依然在店里神出鬼没上窜下跳。 消费:大茹猫,$35;饮料,$30左右 吉之岛10元店 铜锣湾京士顿街 既是游客热衷的购物场所,也是香港本地人最喜欢“淘”的商场之一。整整一层的商铺,分为园艺用品、厨具、文具、化妆品等众多区域,卖的全是日常用品,以日本产品居多,而且均价$10。推个小车,自己看,自己拿,这里既没有过分热情的推销小姐,也不用一件件计算价钱。挑完,数数多少件,付钱就是。 FREE WAS 和大多数服饰店追捧日本产品不同,这家服饰店专门进口众多美国品牌。 主人直接从美国挑选货物带回。这里常见的品牌有DKNY,GUCCI,BALLY,TOMMY,CK,CD,XOXO等等。为区别于大商场里的专卖店,即使是同一个牌子,主人也只会挑它们没有的、更年轻、更新、更另类的款式。每款只有那么一两件,保证不易与外人“撞衫”,合眼缘的话就要赶紧买下,否则一回头可能就会被买掉了。 因为是主人直接入货,这里的价钱常常要比专卖店便宜许多,因此也吸引了许多本地女孩前来选购。
Levi’s 铜锣湾罗素街时代广场正对面 4层楼的店面,这是全香港最大一家Levi’s专门店。Levi’s是牛仔裤的经典品牌,自1873年由Levi Strauss创制出第一条牛仔裤自今,一直以大胆、创意挂帅。今年是Levi’s诞生150周年,因此他们特别推出了多款150周年纪念产品。其中的限量版501牛仔裤,全球只生产501条,香港获100条,早已沽售一空,大家就不用再找了。 其它纪念产品有—— Levi’s纪念版501牛仔裤($738):以Levi’s第一条501牛仔裤为设计蓝本(要知道,Levi’s501牛仔裤可是打败了迷你裙和黑色连衣裙,在《TIME》千禧版中成为了20世纪最佳服饰!),保留了501比较LOOSE的剪裁,以钮扣代替拉链前裆。以独特的洗水及PATCH WORK技巧,增添了古典味道。 Levi’s150周年罐头tee($236-268):以Levi’s150年的历史为主题,以丝印及刺绣将150年来的经典广告及图案重现于黑白两色棉质T恤上,有男、女装短袖及女装背心等款式。每件T恤存于一个特别设计的收藏罐内,非常有趣。 Levi’s140周年Record tee($298):以150年内世界各地不同年代的音乐为主题,将3款分别印有Levi’s历史性广告图案的T恤,以黑胶唱片的包装形式出售。
RETROSTORE 铜锣湾骆克道504号1楼 楼上店。 这里所有的牛仔裤都是二手的,其中不乏LEVI’S等名牌货品。二手服饰最近在日本颇为流行,店主于是专程从日本收集了部分二手服饰。 店内另一个亮点是卡通手袋及饰品。历经岁月蹉跎,米老鼠、唐老鸭依然是每一代女孩子的最爱,时下更是又一次因着香港“迪斯尼”乐园的缘故,遭受力捧。 店里还有些不为人留意的小摆设,非常可爱。 Dusty 一个创立于1996年的香港本土街头品牌。据说创立的灵感来源于3个年轻人自身对街头服的喜爱。 Dusty 一向走低调的街头服饰路线,在气质上偏重于美国风格——这在香港一片“哈日”的浪潮中,多少有些另类。在路线,Dusty越发注重材料与品质的配合,开始采用多种物料作新尝试。 除了售卖自家品牌 Dusty外,它们还引入了众多美国街头品牌。虽则风格各异,但依旧独沽一味专攻男性市场。
Julie Collection 铜锣湾骆克道502号1楼 又是一间楼上铺,开业不到1年,却吸引了不少忠实的“熟客”。 店主是个非常温柔的女孩,我们到的时候,她正在和一位客人有说有笑地商量着对方适合的衣饰,仿佛朋友一般。店内设计非常轻松舒适,有大大的沙发,厚厚的坐垫。店主说,她就是要这种“家”的感觉,因为来往的都是相熟的客人,即使不买东西,大家也喜欢聚在这里闲聊、小憩一番。 和许多时尚小店一样,主人也是定期去日本进货,但她去的却不是其他人一窝蜂涌去的大城市,她心里有一张“私密地图”,专门去搜罗那些日本当地年轻设计师的作品。她说,或许那些设计师还不那么出名,但他们的作品想像力丰富,有个性。 D-mop 铜锣湾京士顿街与告士打路交界处 D-mop名声在外,是搜罗欧洲名牌服饰的热门去处。 铜锣湾的D-mop包罗万有,从Bernhard Willhelm,到Yohji、Dirk Bikkembergs,还有Veronique Leroy等等等等,无数当季最火爆的服饰,由店里的超级“买手”远赴重洋,精心挑选到这宽敞时尚的店铺内。 因为这里的服饰格调高,挑选的品牌罕见又特别,D-mop吸引了不少娱乐圈内的明星捧场,如黎明、王菲、郑秀文等等。一不留神,或许拿起同一款衣服走向试衣间的,就是一个偶像噢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1061/1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